学习效应与甄选效应对组织绩效的影响路径分析

2014-10-29 20:32徐兰帅建华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竞争

徐兰 帅建华

摘要:组织在参与市场竞争时将激发种群组织间的学习效应和甄选效应。学习效应是指组织在不同阶段通过积累经验、向同一种群内和种群间的组织学习。甄选效分为内外两层:内层是指组是指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将选择适合本身战略的产品和路线,外层则是市场环境对组织行为决策的淘汰和甄选过程——适者生存,淘汰不符合市场需要的组织。这两种效应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组织的市场绩效表现。本文主要探讨这两种效应对组织绩效的影响路径。

关键词:竞争;学习效应;甄选效应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9-0012-04

组织生态学认为,任何一个组织的发展都依赖于其生态位——类似于发达的港口一定需要广阔的腹地作为依靠。生态位水平包括资源的丰富程度以及竞争对手的多寡。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组织一旦发生生态位的重叠,就可能激发竞争,形成对资源的争夺,包括原材料资源、客户资源等。这时候某些组织善于发挥学习效应,形成产业集群,扩大竞争优势,如佛山陶瓷产业集群;而某些组织更擅长采用甄选效应,例如选择与当地截然不同的产品系列,扩大与其他组织间的竞争距离,在壮大之后获得更多更丰富的资源,形成行业龙头。同时,生态位重叠之后,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产业集群内部也将产生一种甄选——淘汰那些生态位资源与发展不匹配的组织,也就是组织生态学中的优胜劣汰。

一、学习效应的影响路径

组织在面临竞争时将激发组织学习和甄选两种效应。学习是指将以前的经验积累下来并指导组织未来发展变化的过程(Levitt and March,1988),组织在成立之后,如果没有学习,那就无法适应周边的环境获得发展的空间(Barnett,2005)。学者们倾向认为学习不是一个随机的过程,而是基于一种体验式的搜索过程。

Levitt与March(1988)则认为,组织学习是一种基于路径依赖选择并且有针对性的活动,即有目的性的学习,这种活动依赖取决于组织之前的竞争经验。组织所依赖的学习方式大多基于对过去历史经验的总结而非对于未来的预期,在不断调整组织行为之后,组织更加适应环境,即路径依赖。组织是为了实现其预定的目标,如绩效目标,才会促使组织学习的发生。如果组织改变了原来所依赖的路径或理念,则认为组织学习正在发生。组织学习的方式有很多,Levitt与 March(1988)认为,组织学习并非来源于直接的经验或者向其他组织的学习,而是来源于“体验式搜索”,即根据组织本身的发展不断调整战略目标和行为决策方式以适应市场需要所获得的经验。

Lant 和Mezias(1990)在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归纳,认为一个完整的组织学习模型应由三个模块组成:第一,组织有一个期望绩效;第二,低于或超过组织期望绩效水平,将促使组织学习的发生;第三,搜索相关产品的替代品信息需要一定的成本。

图1学习效应的分析路径

学习是一种体验式搜索的理论在后来的研究中得到广泛的认可。有关组织学习的理论的落脚点最终可以回到组织的体验式搜索学习中来。尽管如此,组织的体验式搜索学习对于绩效水平的影响又受到组织本身的选择和能力低位差异的影响。Barnett,Greve and Park (1994)则认为,同一种群内,组织学习水平各不相同,这可能是由于市场地位以及竞争能力的差异,企业决策层会对这两种优势进行权衡取舍。某些组织甄选采取缓冲的方式避免市场中的直接竞争,即抑制组织学习的发生,例如可以通过发展多元化经营,提高市场地位,这样做之后的确提高了市场地位,却影响了竞争能力的提升(理论中假设竞争能力的提升是以学习为基础的)。假如控制组织甄选效应的影响,单一性组织在面临竞争之后企业绩效得到提高,而大型多元性组织这一状况不明显,即意味着发展多元化经验尽管提高了市场地位,但由于限制了组织的学习,影响了组织竞争能力的提高。

Kim(1998)随后进一步提出,学习效率较高的组织主要有两种特质:一是组织的知识基础,二是努力的程度。在研究韩国现代汽车公司时发现,企业大力发展研发能力,同时收购其他组织来吸收和改善外来技术,不断扩大知识基础,并通过危机感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同于外在的危机,内部构建的危机对绩效影响显著,根据学习的动机,到开发的意图,以及组织学习中努力的强度,都会导致绩效的差异。

基于以上两点,知识资源越丰富,努力程度越明显的组织一般而言更易于适应环境,所拥有的知识更好地调节了组织学习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更易获得成功(Dencker、Gruber and Shah,2009)。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在较早期间被提及——组织学习有可能并不利于组织绩效的提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组织学习的路径依赖,二是盲目性的学习。March (1991),Levinthal 及March (1993)提出,组织在面临竞争时,由于组织周边的环境已经改变,习惯采取的某种应对竞争的策略可能并不合适,但这种策略还被采用是由于组织能力有限,无法提出更新的方案。盲目性的学习是指当行为和结果的关系并不匹配而出现的学习。研究证明,在这两种情况下,组织所拥有的知识经验反而降低了绩效组织行为与组织所在的生态位资源不匹配就容易出现不适应环境的情况(Dencke、Gruber and Shah,2009),从而导致组织被种群淘汰。

组织在面临竞争时将采取渐进的搜索方式来找寻应对方法来达到预期的绩效,如果无法达到满意的水平,则扩大搜索范围,包括在同业组织之间的搜索,搜索的过程即不断学习的过程,这种学习并非来自于严格的推理,而是一种基于组织全系统对周边环境的适应和调整(Levinthal,DanielA and March,1991),事实上,组织在面对竞争时的学习,主要是学习其周边环境中的竞争规则,组织在适应环境之中,通过不断学习,逐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更好的适应环境,从而获取明显的竞争优势(Barnett,2006)。

综上所述,组织生态学的观点认为,组织不断学习,通过一种基于对自身知识基础以及周边环境的学习,是为了不断适应环境,越适应环境的组织越容易扩大本身的生态位,从而获得更充足的资源和竞争优势。

·前沿理念·学习效应与甄选效应对组织绩效的影响路径分析

二、甄选效应的路径选择

从组织生态学来看,生态位的重叠不仅仅将激发学习效应,还将激发甄选效应。甄选在外部层面上可以理解淘汰。在以往的研究中,往往注重组织学习对绩效的影响,而并没有考虑组织竞争之间还将出现内外两种甄选机制(Henderson and Stern,2004)。所谓内在的是指组织管理者可以选择生产推广哪种产品和技术,而外在的甄选理论是指外部的环境将推动组织进行改革,外部环境将自动淘汰不适合市场发展趋势的产品与组织。

Barnett(2006)认为,如果没有组织学习(通过学习可以提高适应能力),即剔除组织在面临竞争时采取学习效应提高竞争能力获得竞争优势的方式,组织在成立之初,其适应性已经被确定下来,同时认为组织是具有弹性的,并且能够通过改变其规章制度适应环境(Levitt and March,1988)。一般认为,越适应环境则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不然,种群内通过优胜劣汰的甄选效应直接淘汰掉适应力较弱的组织,而留下适应性较强的组织,从而提高了种群内的整体竞争力或绩效水平。

图2甄选效应的路径选择

内外部选择是一个交互影响的过程(Henderson and Stern,2004),内部选择反映了组织发展新产品的能力,外部环境的淘汰效应将相对高于内部甄选的影响。内部甄选指的是多样化产品的公司内,管理层可能提出多种产品的多种可能,在考虑资源和高层领导的判断之后,最终某些产品获得支持生产,管理层似乎是内部产品线变革的主要动因,因为管理层必须时常考虑环境的变动和调整,一般是在目前产品还没有下线之前就将考虑这些问题,(Henderson and Stern,2004)。

从环境甄选的观点来看,环境将甄选出适合生态位的那些组织,淘汰相对较弱的组织(Hannan and Freeman,1977,1989)。适应程度受到组织是否具备灵活性以及组织的生态位资源的约束。

综合考虑两种甄选效应,组织之间的竞争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Barnett,2006)。竞争导致组织成立之后通过多种方式争夺资源,环境将会淘汰一些组织,最终,幸存的组织是指那些符合生态位要求的组织(Hannan and Freeman,1989;Carroll and Hannan,2000)。不少文献强调环境和技术将淘汰某些较弱的组织,这是由于新科技大都来源于新建立的企业,过时的技术和组织形式会消失,已建成的组织将逐步适应周边环境(Haveman,1992),如果无法适应环境和技术升级的要求,组织就将更容易被替代。外在环境变动是组织变革的主要动因,这两种甄选的产生都是基于环境中同业组织之间的竞争,竞争的存在使组织不得不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组织战略,提高组织适应环境的能力,获得更高的绩效。

三、组织学习效应与甄选效应的关联分析

组织进入市场,必然面临各种竞争,这种竞争主要来源于对相似资源的争取。Hannan,Freemane (1977,1989)从组织生态学的角度出发,认为资源需求的相似性越高,竞争的激烈程度越高。组织竞争越激烈,将激发更强的学习效应和甄选效应(Barnett,2006)。学习效应一般发生在组织内部与组织之间,甄选效应则指在种群内各组织之间的优胜劣汰,在这两者的交织作用下,组织之间的竞争将影响到组织的绩效以及同行业的绩效水平。

后来的学者将组织学习效应与甄选效应结合起来,认为这两个理论实际上是互补的。 Levinthal(1991)承接上述观点,提出组织学习与甄选是互相影响的,组织学习引导和推进组织进化,即适应的过程。越是适应环境,越容易增加组织的惰性,而组织惰性加剧了环境的甄选与淘汰过程。即当竞争环境发生变化时,组织可能倾向于仍然采取之前应对竞争的方式,而并非根据环境的变化采取新的学习方式提高适应能力,甄选效应的发生,使变得不适应环境需要的组织面临更大的困境。

图3学习效应与甄选效应的关联分析

Bruderer and Singh (1996)提出,学习尝试将使活力更强的组织快速显现出来,从而加速了环境对组织的优胜劣汰。甄选发挥作用的结果是一方面增强和改善了行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强化了这种甄选的效应(Barnett,2006),幸存的组织被认为是竞争力较强的,那么,在竞争之后,由于竞争强度的增加,导致在竞争之后幸存的组织面临更大程度的竞争。

从上述的文献分析看,作为种群中的个体组织,参与组织内部和组织间的竞争都将激发两种效应——学习效应和甄选效应,而这两种效应将在一定程度上互为条件和结果。组织的学习能力以及路径选择都极大影响了组织的市场地位和市场竞争力,这是决定组织对于周边环境适应程度的主要因素,同时这也将导致环境对于组织的甄选效果,符合生态规则的组织将获得生产发展的生态位资源,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而不符合的就将被环境所淘汰,较难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空间。一旦组织选择的产品和战略获得市场认可,则使组织能有再次学习拓展学习经验和提高学习能力的机会。

上述有关文献,对可能影响学习和甄选两种效应的因素进行了相关的例证,从组织生态学视角来研究这两种效应,落脚点在于组织与周边环境资源的匹配程度,这些研究为组织生态学中红皇后效应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在种群间以及种群内部,学习效应和甄选效应时时发生,而哪些组织能够顺利透过竞争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市场竞争力,则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组织外部所发生的甄选效应。伴随着新型组织的出现,包括新型组织和同一种类的新组织,原有组织壮大或消亡。另外则依赖组织发挥的学习效应,是偏向于路径依赖的惰性还是不断扩大体验式搜索范围获得更大的知识积累的竞争力,如果是前者,那么将带给组织被淘汰的风险,而如果是后者,组织长期内获得竞争优势的可能性大增。

通过研究发现,以往的文献中考虑了可能影响学习效应和甄选效应的各种因素,而忽略了种群中竞争距离的影响。在种群中,某些组织获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占据较丰富的生态位资源,而其他组织可能所占据的市场份额比较小,这种竞争距离的差异也可能导致学习效应和甄选效应发挥不同的作用。例如竞争距离太远,生态位的重叠几乎为零,那发挥主要作用的可能就是学习效应;而如果距离很近,生态位重叠明显,竞争更加激励,甄选效应就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可能激发彼此间的学习。以后相关的研究可以考虑加入组织间的竞争距离对这两种效应的影响。

参考文献:

[1]LEVITT B. and J.G. MARCH. “Organizational learning”In W.R. Scott and J.Blake(eds.) ,Annual Revies of Sociology,1988[C]. Palo Alto: Annual Reviews,1988.

[2]WILLIAM P. BARNETT,ELIZABETH G.PONTIKES. The Red Queen: History-Dependent Competition Among Organizations[J].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5: 26: 351–371.

[3]WILLIAM P.BARNETT,GREVE and PARK. An Evolutionary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Vol.15,Special Issue:Compet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Winter,1994) ,pp.11-28.

[4]KIM,and P.R.HAUNSCHILD. Fruits of failure: Organizational Failure and Population Level Learning[J]. Advances in Strategic Management,1998(16):187-220.

[5]DENCKER, GRUBER and SHAH: Pre-Entry Knowledge,Learning,and the Survival of New Firms[J]. Organization Science,2009,20(3):516-537.

[6]LEVINTHAL,DANIELA. and JAMESG.MARCH. A model of Adaptive organizational search[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1991(2):307-333.

[7]LEVINTHAL D.A. and J.G. MARCH. The Myopia of Learning[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3(14)95-112.

[8]WILLIAM P.BARNETT,ELIZABETH G.PONTIKES. The Red Queen,Success Bias,and Organizational Inertia[J].Stanford GSB Research Paper,No.1936,Available at SSRN.2006.

[9]HENDERSON and STERN. Selection-Based Learning: The Coevolu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Selection in High-Velocity Environments[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4(49): 39-75.

[10]MICHAEL T. HANNAN,JOHN FREEMAN. The Population Ecology of Organizations[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7,82(5): 929-964.

[11]HAVEMAN. 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performance under conditions of fundamental environmental transformation[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2(37): 153-161.

[12]CARROLL G.R. and M.T.HANNAN. The Demography of Corporations and Industries. Princeton[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0.

责任编辑陈春阳

猜你喜欢
竞争
“加量”竞争 上汽奥迪Q5 e-tron
Calligraphy,the gem of Chinese culture
动态竞争加剧下的中小型料企,该何去何从?
感谢竞争
互联网竞争中不当干扰行为的认定
别在必败的领域里竞争
互联分享化解过度竞争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