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文风

2014-10-29 19:32关宏新
记者摇篮 2014年7期
关键词:文风真话真情

关宏新

如今很多基层广电部门的办公大楼都已经成为所在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可从业人员却离百姓越来越远;采编播设备逐渐现代化高科技化,可自办节目却越来越缺乏生气。原因到底在哪里呢?归根结底就是:深入基层不够,不能发现更多能吸引人的真事;作风浮躁,不能引导受访者说真话说实话;缺乏真情,文风呆板,缺少群众喜欢的语言。作为主流媒体的一名从业人员,我的一点体会是要想改文风,必须做到“三真”,即“采真事,说真话,有真情”。

一、写真事 是新闻的生命所在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力量的所在。事实是它的本源,也是它令人信服的基础。所报道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不能虚构。如果一条新闻失真或有差误,不仅会减低其新闻价值,失信于民,而且还会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现在在一些基层广电单位,一些记者每天在各个机关单位周旋跑会议,待在台里靠从网上报上拾人牙慧,这样是不可能采撷到有活力的新闻的,不能采撷到第一手的真实的新闻事实,从材料到材料,从网上到网上,思考就不可能深入,观点就难以出新;而不是自己了解到的真事,表达就不可能到位,更不可能生动;不掌握新闻真实,群众冷暖不相知,爱怨不同情,感情就不可能投入。其结果就必然会使观众离你而去。

“用脚采访,用笔还原”,就是说只有到新闻现场,到一线去,把新闻当事人、相关人都找到,才能确保真实性,不能为了省时省力,片面报道,损害新闻的真实性,降低节目的公信力。

目前在一些基层广电部门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记者深入基层寻找更鲜活的新闻真实,因为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成本要远远大于纸质媒体,尤其是电视节目,摄录剪编设备及播音室、演播厅、各种灯光、音响等,都是高科技高投入高消耗的“三高”行业消费。如果再加上走基层的车油费、过卡费、住宿费、餐补费等等,生产一档电视节目比采编一版报纸所花成本要多若干倍。于是,有些基层广电媒体为了节约成本,控制了采访车辆,削减了差旅补贴,使得新闻从业人员不能走到下面去,这便从运行机制上制约了新闻从业人员的采访。下不去、浮在上面,也就自然会出现作风漂浮、文风呆板等种种问题,而采真事,了解的新闻事实是不完整的,也会影响自办节目的质量。

二、说真话 是新闻记者的职业操守

现在的媒体竞争激烈,荧屏极大丰富,观众的接受和认知也不断提升,有些节目中出现的套话或者“摆拍”,很多观众都能一眼看出,并由此不信任不喜欢这样的节目。讲真话我觉得有两个层面,一个是记者讲真话,把新闻事实用客观的立场叙述出来。有个别新闻工作者出于各种原因唱喜歌粉饰太平,甚至罔顾事实,瞎编乱造,特别是一些基层单位在对某些单位和系统采访时往往由于一些隐蔽的利益关系,报喜不报忧,一味赞美,回避批评,甚至隐瞒事实,歪曲事实,这些严重地损害了观众对媒体的信任和感情,媒体的公信力大大下降了。作为一个合格的记者,要尊重客观事实,秉持记者的职业操守,传播正确信息,传达正能量。

讲真话我觉得还有一个层面就是让采访者讲“真话”,讲符合他身份和角色的话,讲他心里的话。有些人采访时为了省事方便,在采访对象没有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就给设计出一套采访词,采访的目的是为了让新闻的当事人表达他们的内心,寻找他们思想的火花,如果不能让采访对象说出真心话,而是停留在对采访人问题的简单复述上,节目的深度就体现不出来。

前不久吉林日报社社长邴正在一次座谈中说:“好的新闻报道至少要起到这样的作用:首先,报道后,群众普遍认为感兴趣,这就首先解决了功能问题。如果你认为好,群众却不爱看,那就是做无用功、浪费资源。第二,防止党报办成“邸”报,不能只办给领导和官员看,报道的中心、重点要移向基层,这样才具有新闻性。”心中深有同感,用朴素的语言来表现人民群众最真实的情感,这应该是我们新闻记者应该追求的文风,否则我们媒体就成了传声筒,我们的存在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三、带真情 是作品有亲和力的源泉

在基层广电媒体有一些年轻从业人员从家门到校门再到工作单位,很少参加社会实践,养成一种心态浮躁、急于求成的不良习惯,有些人怕吃苦、怕费神、怕恼人,从网上摘稿得心应手,自己写稿抓不住要领。这样采制的节目,不可能好看。只有贴着基层的“地皮”,接着本土的“地气”,才能从车间中、田野里各种新闻事实中感受百姓情,与人民群众心贴心。贴得越紧,交情越浓,所采制的节目才能越生动,作品才能有生命力。

好的报道不一定是华丽的语言、丰富的辞藻,而是“用笔还原”,就是通过作品把事实真相呈现出来。对于写作者来讲,我觉得必须记住一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改文风就是要多说人话,你自己不愿看的东西,观众更不爱看;有真情,就是记者不能“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自己也是群众一份子,寻找群众共同关注的热点,说百姓能听懂的话。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节目时长半个小时,新闻稿件达30条左右,其中还有几条较长的重大重要会议和中央领导活动报道及重大主题报道、典型报道,一般的信息报道却只有几秒、几十秒钟,语言大多精准通俗。我们基层广电媒体应该向央视学习,努力倡导清新的文风,多到群众中去学习群众语言、熟悉群众语言、善用群众语言,规范广播电视报道的使用语言,用清新朴实、明白易懂、生动鲜活的语言风格来增强广播电视报道的公信力、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唯有真实才生动,唯有朴实最能拨动受众心弦。报真事,说真话,带真情,用群众语言来改进文风,人民群众就自然爱听爱看,我们的节目才能有生命力和存在的价值。

(作者单位:铁岭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文风真话真情
河下:文风厚重的“进士之乡”
我用真情守护你
以心换心见真情
真话都可以写吗
普枞公路的文风和文脉
真情扶贫见实效
对电视新闻节目“改文风”的几点思考
真情关爱十六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