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现状及对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4-10-28 01:55王爽
企业导报 2014年16期
关键词:技能院校高职

王爽

摘 要:高职教育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职毕业生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及是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对高职教育改革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各级政府相继出台各种政策与实施办法,意在不断完善教育机制。然而,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弊端,使其无法真正意义上实现职业技能的传授。因此,要使高职教育名副其实,必需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明确目标、脱胎换骨的改革与创新,为社会培养大量“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做出应用的贡献。

一、我国高职教育发展阶段

(一)1980-1990年,职业大学兴起阶段。其区别于普通高校的显著特点为“走读、收费、不包分配”,这标志着我国高职教育正式起步。

(二)1990-1998年,多种类型的高职院校兴起阶段。在这一阶段正式确立了高职教育的法律地位,有效推动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走上依法办学的新道路。

(三)1999-至今,高职教育蓬勃发展阶段。《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大力发展高职教育”,高职院校完成独立设置,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二、我国高职院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转变不够,定位不够明确。我国高职院校对有关法律政策、办学目标、培养模式及对高职教育经验等认识不够深刻,缺乏与高职教育发展相匹配的教学管理制度与方案。

(二)师资队伍较为薄弱。由于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等职业院校经合并、升格发展而来,因此,大部分教师是以前的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人员,故在一线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学历结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科研水平等方面无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象。

(三)专业设置不够明确,“产销脱节”现象严重。高职院校起步较晚,愿盲目效仿其他院校,缺乏对市场的全面调查,专业设置缺少特色与创新,欠缺对办学条件和地方经济结构的综合考虑,特别是缺少对未来社会人才需求的科学预测。

三、高职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明确教育目标,突出教育重点。在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应重点突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应用技能。通过大量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在成绩考评上,不仅要关注学生卷面得了多少分,更应重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二)制定与市场相适应的教育体系。通过充分调研市场需求及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实际情况,根据科学技能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合理构建专业设置,“以销定产”,为企、事业单位培养“适销对路”的技能人才。

(三)加强师资建设。逐步发展壮大教师队伍,重点培养“双素质”、“双师型”骨干教师。突出精品课程建设及重点专业建设。整体提高教师素质和技能水平,促进学院和谐、有序发展。提高所在高职院校在企、事业单位的知名度,加强学院在社会的认可度,为社会输入大量人才,有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四)深化教育改革。改革旧的教学计划,针对学生来源与去向不同及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灵活制定教学计划,加大实践课程比例。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因材施教”,以“必需、够用”为度,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在时间安排上,要加大实践教学力度,适当增加应用课程比重;在教学进度上,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高校学生区别对待,适应学生学习发展规律与能力;在课程教学中,要讲练结合,多做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逐渐形成能力。

走多元化教学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培养个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五)丰富教学资源。建立与企业互利互惠的运行机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增加与社会的交流与互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六)培养学生职业意识。注重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敬业意识,使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够更好的迎接知识的挑战与市场的竞争,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生存能力,在社会上能够更好的发展。

(七)产业结合。通过高职教育,以生产促学习,以学习服务生产,实现产业结合,更好的为社会输送“发展”与“应用”型人才。

四、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对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愿所有的教师都能够共同努力,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 于强先.校园文化活动在大学生教育中的积极作用[J].大同医专学报,2001,(3).

[2] 张军、郑慎德等.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研究[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技能院校高职
高级技能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