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红梅
阅读策略是在掌握一系列阅读技巧的基础上融入认知的参与,在对文本进行监控、理解、质疑和建构的认知活动中自觉灵活地运用习惯化、定型化的阅读技巧而内化的阅读监控行为,阅读技能与策略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如在美国的母语教科书中就是以阅读技巧和策略(reading skill and strategies)的形式出现的。本文介绍的几个阅读技巧和策略选自美国霍尔特·兰尼哈特·维斯顿出版公司2003年出版的文学教材《文学基础》一书后面的附录,它以生动有趣的例子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阅读活动中把技巧和策略内化到自己的阅读行为和认知结构中。
一、美国儿童母语阅读技巧和策略简介
(一)厘清情节结构的技巧和策略——Somebody Wanted But So
简写为SWBS,即“某人—想—但是—如此”。这条策略主要适用于结构复杂,有许多次要情节和插曲齐头并进,很难一下厘清结构的文章。具体操作是:首先在一张纸上写下Somebody Wanted But So,然后在Somebody下面写文中人物的姓名,在Wanted下面写主人公努力去做的事,在But下面写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情阻止他未能如愿以偿,在So下面写出这件事的结果,这样就有了一个完整的句子。有时可能要多次使用“Somebody Wanted But So”去概述后来的情节发展,这时可以使用“接着、后来、但是、因此”等连词按照上述结构写出后来的情节以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以了解这个策略的具体运用:
根据小说内容,我们厘清情节结构时就可以使 用SWBS策略。
如果想了解更多的细节和发展,可以继续使用SWBS策略,直到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二)比较人物的技巧和策略——语义区别
使用语义区别可以帮助人们比较两个或更多个性鲜明的人。操作很简单,只需要把一组意义相反的词语放在天平的两端,如图:
善良的————————卑鄙的
先用一个自己熟悉的人如兄弟姐妹,尝试使用这个技巧和策略,仔细斟酌应该把它放在天平的哪一端,如果这个人很善良就在善良这一端做个标记,如果此人很卑鄙就把它放在相反的一端,揣摩卑鄙的程度放在距离卑鄙一端合适的位置。如果这时突然想起另外一个人,也把他放在同一天平的不同位置,可以使用不同色彩的笔做记号,要注意使这个天平清晰地显示出这两个人的异同点,使用这个策略时还要注意角色性格特点的变化。
(三)理解场景作用的技巧和策略—— 如果……那么 ……
假设你是一部电影的导演,你只有三行手稿,如下:
演员一:我迟到了。
演员二:对不起。
演员三:没关系。
仅这些话,你可能会无所适从,我们可以虚拟一些场景,如正举行婚礼的教堂,即将开始的一场足球赛或者繁忙的机场,这时我们会想方设法从场景中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体会说话者语调的变化。为了理解场景的力量,可以考虑变换场景,使用如果……那么……策略进行虚拟,比如,如果场景在洛杉矶的城镇,那么把它改到缅因的海滩会怎么样?如果是在航空线上,那么把它改成火箭发动机上会发生什么事情?故事的场景影响着它的基调,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黑洞中和发生在阳光明媚的日子会给人截然不同的感觉。
(四)辨别主题的技巧和策略——最重要词语
为了辨别文章主题可以使用最重要词语策略。首先要决定文中哪个词是最重要的,这要遵循几条规则:不使用主人公的名字;寻找在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使用最频繁的词语;思考所选词语与主人公及开端、发展、结局的关系。如:
(五)理解文学作品的技巧和策略——图示
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图案符号能深化对课文的理解,一旦你识别了这些符号,在阅读的时候就能够主动思考这些符号的作用,从而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人公、结构和主题。把这些图案牢记于心的方法就是使用logographic,即语标,就是用图来代表文字,图示策略就是用少量的图来突出文章的思路、结构和背景信息。如:
暗喻……………………………………
明喻……………………………………
拟人………………………………………
象征………………………………………
反语………………………………………
二、美国儿童母语阅读技巧和策略特点
提到阅读技巧和策略往往会给人神秘莫测、望而生畏之感,认为它就是一些烦琐的技能和内隐的思维操作,难以训练和培养。上面介绍的几个阅读技巧和策略却令人耳目一新,它们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阅读技巧和策略的可操作性
每个阅读技巧和策略的呈现多采取一种简明概述、操作指导、举例示范、参与使用和拓展应用的步骤,当然这些步骤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的引进多是以平白的语言进行阐释该技巧和策略的作用,使用的时机和适合文体,让学生在头脑中对该策略有个感性的了解;然后指导学生在使用这个策略时应该怎样做,接着通过呈现生动有趣、具体可感的例子进一步阐释策略应用的方法,给学生作出清晰明确的示范;最后引导学生参与技巧和策略的应用,在一系列清晰、有序的步骤中整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经验背景和文本进行意义建构,最大限度地获取文本信息,感同身受例子中的情境。这样学生就会在外显的一系列技能和内隐的自我监控相融合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形成阅读技能、同化阅读策略。如第一条厘清情节结构的技巧和策略,首先介绍它的作用和适用范围,使读者明了这一技巧和策略是运用在有许多次要情节和插曲齐头并进的小说中;它能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区分主要情节和次要事件。接着指导具体的做法,然后呈现大家喜闻乐见的《鸡蛋的坠落》的故事,读者在读故事时就会主动思考故事中所涉及的Somebody Wanted But So相对应的内容,用最简练的语言按此结构去概述故事的来龙去脉。最后指导这一策略的具体运用,让学生思考已呈现的事例能否概述故事的大意,自问怎样把没出现的细节信息用这一结构进行概括,通过这种自问的方式使读者的思维集中在故事后面的情节,并把文本信息和读者原有的知识储备整合起来作出概述,这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这样使学生在参与过程和运用策略的一系列步骤中内化知识、强化阅读技能,获得阅读策略。
(二)阅读技巧和策略因体而别
美国类似于我们的语文课程的母语称为语言艺术,它不仅承担着向学生传授语法知识和训练拼写规则的任务,更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以文学作品为主的选文在教材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译介的阅读技巧和策略也主要是针对文学作品,尤其是前三条厘清情节结构、比较人物和场景的作用的技巧和策略实质就是针对小说、戏剧、神话、传说等体裁设置的策略,这些策略的运用使美国的阅读教学区别于我们通过感受、体验、揣摩去理解文学作品的情节、人物和环境的感受性阅读。美国的阅读教学是通过一系列的外显动作和内隐的阅读策略相结合去梳理故事情节的发展,品味主人公的个性特征及感同身受环境的力量,这就使阅读活动带有更多的理性指导。而辨别主题的技巧和策略是一个有更多因素介入的复杂的动态活动过程,更注重“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建构意义的动态过程”。主题是文学作品所要告诉人们的哲理,作者一般并不平铺直叙地讲述出来,这就需要读者去推测、归纳、质疑、追问,在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选择文本中的最重要词汇,思索重点词汇和叙述要素之间的关系来辨别文章的主题。当然不同读者对于同一篇文章的主题也会见仁见智,但通过一系列技巧和策略的使用使读者对主题的个性化理解就会最大限度地接近作者的创作意图,避免了轻飘飘地跟着感觉走。这也实现了在解读文学作品时将作者中心论和读者中心论有机统一。从上面的阐释可以看出这些技巧和策略大多应用在文本本身具有这些结构要素如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的文体中,像小说、戏剧、神话和寓言等,而不适用于说理性的文章和诗歌中,由此可知,不同体裁的文章阅读策略各不相同,同时也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因体而别,根据体裁灵活运用、转换和调控阅读技巧和策略。
(三)阅读技巧和策略的使用旨在促使学生主动进入阅读过程
上述五种阅读技巧和策略都是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主动走进阅读过程,去促进、监控、调整和质疑文本,从而达到建构文章意义的目的。由此可知,阅读技巧和策略的使用旨在使学生在认知和行为方面都做一个积极主动的阅读者。图示的技巧和策略更是把这一功能体现得淋漓尽致,它以图示的形式调动学生更大程度地参与到阅读过程中。现代教学论认为:如果能全面和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使他们投入学习,那么,学习效果将是最好的。图示的技巧和策略就旨在在阅读教学中用一种直观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他们探究的激情,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到阅读过程之中。这条阅读技巧和策略还要求读者在对文本材料作深入细致的理解的过程中能识别和牢记这些符号,主动思考这些符号使用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它的理念是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到整个的阅读过程中,体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主动阅读思想。除此之外还要求读者能够自己创造性地运用一些符号给自己所读的文本做记号,通过一些图示和一些旁注文字来进行主动阅读。其实质是要求读者在读书动笔的阅读过程中把自己对文本特殊细节的感知理解、独特体验、思考感悟和质疑评判凝练成内部语言,并转化为圈点评论的文字符号以外显的方式呈现出来。由此,再次体现了阅读技巧和策略是外在技能和内部思维操作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