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颐
【摘 要】新媒介技术的发展给宗教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各种媒体技术之间能量互补、互动带给传播者和受众的是时空压缩、折叠的灵活和随意性,为宗教传播提供了新的传播途径,为宗教的大范围传播提供了高效平台,使宗教传播者和接受者有了全新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感官体验。
【关键词】媒介技术 宗教传播 新媒介
世纪之交,尤其是21世纪以来,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体验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时空经验,在宗教传播领域也有了新发展,因为,新媒体和新旧媒体的能量互动、互补带给宗教传播崭新的发展态势。
一、作为载体的媒介对宗教传播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传播技术产生不同的传播载体,而载体是承负宗教教义的物质媒介和文化媒介,是宗教得以传播的依附形式,不同的载体对宗教教义的表达、保存、接受有不同影响。①针对媒介对宗教传播的影响问题,美国传播学者保罗·利文森以例子说明:一位埃及异教徒法老(Ikhnaton)在3000多年前就创造了某种“一神论”的宗教,并穷其一生在埃及推广但却未获成功。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仅一个世纪以后,摩西的“一神论”宗教却永久扎根。其间的差异是否就在于摩西使用了字母文字—— 一种行之有效的数字媒介。②由于摩西使用的传播媒介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从而导致同样是“一神论”宗教的不同命运。使用不同媒介,同一种宗教的传播效果却截然不同,媒介对宗教传播效果影响力之大由此可见。
不同媒介会对宗教传播产生不同影响,同样可以在宗教传播历史上得以印证。人类历史上的早期宗教传播过程中,以各种实体物质制作的媒介可以具体承载宗教教义,如石头、纸张、羊皮、竹简等。从物质载体角度来说,纸张比石头要轻便,所以,后来有了造纸发明后,佛教使用纸张来承负教义,纸张轻巧便于携带,也就更有利于空间传播,使得教义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可以说,是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助推了佛教的传播,因为这样下层人民就有了获得经书的渠道和条件,通过印刷术还可以为下层阶级生产符录等佛教用品。如用玄学释经,据《开元录》记载,仅从南朝宋永福元年(公元420年)到陈后主祯明三年,(公元589年),经南北8个朝代169年,译经750部,译经传播广泛。使得佛教在传播过程中,以纸张等为传播载体,以译经为传播手段,扩大了佛教的社会影响,促进了佛教的传播。基督教早期传播主要用羊皮纸和抄本,成本高,因而数量受到限制,传播范围有限。在后期产生了报纸和机器印刷,成本降低,有利于大范围传播。③类似的例子还有一个媒介技术发展和宗教传播间的著名故事,即古登堡和印刷术和圣经的故事。15世纪末古登堡时代的欧洲,印刷术通过使路德所说的“人们为他们自己而读”的《圣经》可以轻易的获得,而直接导致了新教改革的出现。④
纵观宗教传播史,宗教传播数千年来,从最开始的面对面传播,到靠书写媒介或者印刷媒介传播,以媒介技术的力量,突破时间限制,实现了时间上的可延续性。佛经的手抄或者印刷媒介传播实现了对时间的压缩。但是,无论是石头、纸张、羊皮还是竹简,这些传播宗教的技术只能压缩时间,使宗教教义虽历经岁月的沧桑仍能得以流传。但却无法实现对空间的压缩和折叠,即在不同空间的人可以同时感受宗教的传播。
随着技术的发展,广播和电视的出现,使得宗教传播实现了对空间的压缩和折叠,也就是不同空间的人可以在同一时间进行宗教传播活动。但这种对空间的压缩、折叠仍然是有限的,因为这种传播是单向的传播,即使有互动,互动也是受到时间空间限制的。宗教的传播从来没有实现对时间和空间的全方位、自由、互动的随意折叠和压缩。而随着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媒体融合追求信息传播的理想境界成为可能,从而突破了以往所有时空的限制,实现了对时空的随意折叠和压缩,给宗教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和方式,给宗教传播者带来了新的体验。
二、新媒介技术带来了宗教传播的新局面
媒介技术的发展给宗教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新媒介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是社会转型期媒介发展史上的重大变化,带给传播者和受众的是时空压缩、折叠的灵活和随意性,给宗教传播带来了新局面。
首先,新媒介技术为宗教传播提供了新的传播途径,为宗教的大范围传播提供了高效平台。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寺庙、宗教团体与时俱进,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站。1996年,很多人还不知道因特网为何物时,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便主持少林寺建起了国内第一个寺院网站,而后又把千百年密不外传的《易筋经》、《洗髓经》等少林秘籍大大方方摆到网上。⑤使得不同时空的人都可以即时共享佛教相关信息。释永信认为,“从历史上看,中国佛教都是运用最先进、最‘现代的传播方式。佛教在中国最早用纸,抄经抄得‘洛阳纸贵;佛教界也是在中国最早运用铅字印刷的。佛教在中国的兴盛,就是因为它与时代同步。”⑥印刷文本融合在新媒体之中,得以借着传播技术的东风,突破数千年来无法超越的限制,超越时空、大范围、高效地传播。
其次,新媒介技术允许各种媒体技术之间能量互补、互动。现在,和尚、道士在庙里、道观里通过电脑上网已经不是新鲜事。一些宗教界人士还自己开办博客,传播宗教思想,并和网友互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龙泉寺方丈学诚法师的博客在2010年3月4日发表博文,讨论从网络博客上摘取文章编辑成书的问题:“编辑室中间桌子上的博客书,总是会让来参观的客人惊奇,一本本清新精美,摘取现代网络博客文章,汇编而成的书籍,记载的却是一个古老传统的寺院故事。”⑦由此可见,现代传播技术不仅被宗教届人士所使用,并且从中选取文字结集出版省印刷媒介来传播宗教思想。
新旧媒体的互动使得宗教传播实现了虚拟时空和真实时空的交融,新旧媒体互为议程设置,相互支持、呼应。比如菩提社区网站http://bbs.heshang.net,宗教届人士还可以利用网络论坛发表帖子,设置议题,组织活动,然后再和寺庙或宗教组织内部刊物等互动,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三,新媒介技术使得宗教传播者和接受者有了全新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感官体验。由于媒介技术的发展,居士或者网友都可以进行多媒体、多感官的视听体验和交流:居士或者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大藏经》等佛经,可以听法师讲授佛法的录音,可以在线交流佛教音乐和佛教视频资源,在线请教法师问题或者和法师进行互动。从中可见,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整合传播,文字、图片、影像、声音、动画等各种宗教信息已经日益和谐地集成于一个传播平台。有了微信之后,对佛教感兴趣的人更可以组成一个个的传播群体,从而更快捷、高效地交流相关信息。当多媒体信息集成在一个传播平台的时候,传播者和接受者以全新的方式、多感官渠道地传播和接受信息,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信息传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都在随之加强。媒介融合实现了在同一网络媒体平台上传播多媒体信息,已经是今天宗教为扩大传播效应而追求的信息合成模式,也是宗教传播取得最佳效果的应用模式。
总之,岁月如梭,宗教传播的发展始终与媒介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今天,媒介技术仍在飞速发展中,使用新媒介的人数也在不断攀升中。瑞典爱立信公司的数据显示,2013年底,全球有19亿人使用智能手机,预计到2015年,全球72亿人口中将有34.7%的人使用智能手机,即25亿人。⑧这其中,自然会有部分宗教界人士,未来,宗教传播无疑也会继续借力于新媒介。
参考文献
①哈罗德·伊尼斯 著,何道宽 译:《帝国与传播》[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38
②④保罗.利文森著,熊澄宇译:《软边缘:信息革命的历史与未来》[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4
③肖云忠,《刚与柔:基督宗教与佛教传播策略的差异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6(1)
⑤于冰,《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少林品牌》[J].《时代人物》,2009(2)
⑥石破,《少林寺的现代化生存》[J].《南风窗》,2005(8)
⑦http://blog.sina.com.cn/s/bl-
og_489e98b90100h99y.html
⑧《三联生活周刊》,2014(32):35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