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国际医学会议采访技巧

2014-10-27 11:29王斓
新闻世界 2014年10期
关键词:采访

王斓

【摘 要】国际医学会议构筑起现今国际医学交流与合作的最高端、最前沿的平台。国际医学会议报道横跨医学报道与会议报道两个方面,因此在报道时,既要遵从医学报道的基本原则,也要注重会议报道的基本特点。笔者认为,与西方媒体相比,我国媒体对大型国际医学会议的关注度明显不足,因此应加大报道力度,加强报道理论研究。在遵循医学报道基本原则和会议报道基本特点的基础上,笔者试就大型国际会议报道的采访策略、方法及技巧作一阐述。

【关键词】国际会议 医学报道 采访

一、国际医学会议概况

随着21世纪循证医学时代的到来,国际医学会议如火如荼,成为推动人类医学进步的重要手段。

(一)国际医学会议的特点

1、崇高理念

国际医学会议没有国界之分,以最崇高的人文理念为指导;没有等级之分,以最平等的原则进行交流。

2、学术特征

学术性探讨与交流成为国际医学会议的主流,主办方多是医学领域各大学会。

3、规模宏大

以人类进步为宗旨,业界权威性人士参与的医学会议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前来参会,使得会议规模日益扩大。目前,心血管领域的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以及肿瘤领域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的参会人数已逾3万,而欧洲各大会议的参会人数也在万人以上。

4、功能强大

大会以演讲、讨论、演示、互动、培训、多媒体、展示等多种传播手段构筑起学习、交流、互动、休验的立体平台。

5、信息庞大

以ACC和ASCO年会为例,其大会日程就长达数百页,大会入选学术论文超过万篇。会议安排紧张有序,众多项目同步展开,重要信息通过大会网站对外播报,开幕式及重要演讲通过各大医学媒体实现网络转播,同时提供每日新闻、大会报告、论文汇编等文字或电子资料现场发放。

6、精彩纷呈

学术内容极其丰富。大会主题阐明了学科的主攻方向,最新科研成果的公布、医学奖项的揭晓往往作为悬念成为大会亮点,而临床热点、难点多由全球最权威的专家同台讲述。最先进的手术会通过互联网在会议现场直播。

(二)国际医学会议采访与社会新闻类采访的不同之处

医学会议的采访有着不同于社会新闻类采访的特点。

会议现场采访的主要形式是听会和人物专访。学术性采访的政治风险及法律风险很低,记者锁定的采访目标多为医学领域的领袖级人物,其高度、深度、风度、表述力及亲和力均非常人可比,采访中极少遇到障碍,采访成败往往取决于采访题纲的准备和记者的临场发挥。由于媒体云集,在现场赢得采访机会以及在新闻大战中获取独家新闻的难度与日俱增。因此,参与报道的媒体更应注重现场采访的策略,以利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采访任务。

二、大型国际会议现场报道的采访策略、方法及技巧

如何将会议信息在第一时间准确全面地传递给国人,是对记者综合能力的考验。

面对庞大的信息流,记者单枪匹马竭尽全力也只能描述冰山之一角,因此力争选取好的角度,宏观把握,扣准脉搏,捕捉精华、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拓展会议之外的信息,突出现场感、打造独家新闻就显得至关重要,这也是同题竞争胜出的必要条件。

(一)果断的现场行动取决于充分的会前准备

选取好的角度,扣准大会脉搏,靠现场那几日的感觉远远不够,这就需要提前下功夫,研究大会主题、熟悉每一专题的内容、每一个讲演的题目,关注各个专题的比例,以判断大会的主旋律,进行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握,并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可行的现场行动方案及预案。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才能采取果断的现场行动,才能分秒必争,提高效率,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最大的收益。

1、充分的会前准备

一位美国医学媒体同行曾说,他们准备大型国际医学会议的时间至少为3个月,而作为非英语国家的中国记者,应至少提前4、5个月就要开始关注大会信息。主要包括:

研究大会网站和大会日程,一般国际医学会议会在会前6至12个月开通大会网站。

针对大会的主题和学术内容做必要的知识准备。

拟定采访对象,预约大会主席等重要人物采访,近来一些大型会议的采访都已改为提前预约。

拟定采访题纲,如有可能,将采访题纲提前传给采访对象。

研究大会主题,筛选会议内容,拟定报道重点及个人的参会时间表(细化到小时)。

2、学术会议场次选择

由于主会场和各分会场的多项演讲都将同步举行,记者必须从中作出选择,并拟定个人听会方案。

3、现场人物采访

国际医学会议为国内外医学媒体的生存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为各路记者才华的施展提供了舞台。

(1)锁定采访目标

一般学术会议的采访目标包括:大会主席、各大医学学会主席、大会主题演讲者、重要奖项获得者、专场讨论会主持者、重要研究负责人、焦点人物、合作意向人以及其他与会专家等。要建立一个相对固定的采访嘉宾名单,以便对大会重要信息作出快速回应和点评。

(2)研究采访目标

了解采访对象的学术背景、职务背景及个人爱好,从大会日程上分析采访对象的行踪。

(3)拟定采访提纲

要制定明确的采访的目的,如挖掘重要信息,延展会议内容,打造独家新闻等。

关于采访题纲,广泛地讲有如下几方面,但对于某一具体采访对象,则需要量身打造,并要以对方熟悉和感兴趣的问题为切入点。

有关专业性学术性问题包括:

评价。医学是严谨的科学。现代医学建立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循证医学又是在反复的验证中不断升华的。对于新公布的临床研究成果或最新的关注热点,领袖级人物高屋建瓴的点评是十分宝贵的。

疑难点。医学的进步依赖于临床与科研两个方面。新成果不断涌现,新问题不断产生,分歧与争议伴随着前进的每一天。虽然目前临床实践均以各领域的指南及专家共识为指导,但仍存在很多尚无定论无可遵循的问题,面对争论和困扰,请专家指点迷津,破解疑难,或提出倾向性的意见,会对临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会加强报纸的针对性、实用性及可读性。

挖掘。一手资料最为宝贵。针对大师最权威,最有成就,最有建树的领域进行挖掘,会获得含金量很高的信息,也是调动访谈情绪、为自己赢得更多时间的有效方法。

(二)赢得采访机会

一般大会主席、各大医学学会主席、大会主题演讲者及重要奖项获得者的采访最好于会前通过电子信件预约,必要时也可采取书面采访、电话采访的形式。而其他采访目标要在大会现场争取时机,直接提问。现场的重要人物出现时往往会被记者团团围住,提问机会转瞬即逝,在这种情况下,下述方法比较实用:研究对象行踪,寻找时机;抢先发言、争取主动、礼貌得体;锲而不舍;不受秘书挡驾等干扰。

(三)采访

成功的采访取决于访前准备、临场发挥及应变能力。

一般情况下应开门见山,可从其他渠道获取的信息都不必在这里浪费时间,而对于采访者表述中的任何疑点,记者都应追问到底,往往在追问当中,问题才会得到更充分、更深入的阐述,也往往会环环相扣,一问成篇。例如:

笔者于女性心脏病日前夕采访美国女性健康学会主席诺贝尔·默茨(Noel Bairey Merz)教授时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近些年,人们已意识到心脏病在某些方面存在着性别差异,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默茨教授提到了“心脏病的性别差异主要与女性微血管功能较差有关。”

笔者基于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追问了第二个问题:“女性患者在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或冠脉搭桥术(CABG)后的转归往往不及男性,您认为其原因是否也与微血管功能有关?”默茨肯定之后说“我们用了15年的时间来证明微血管疾病的存在及危害。”此时记者放弃了备好的问题,针对微血管疾病进行了层层追问:“那么,为何女性易患微血管疾病?”、“是否有方法可以检测和发现微血管疾病?”……“对于中国女性健康问题,您有何建议?”。

采访中,默茨教授多次表达了“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笔者借机与大师建立起保持联系的良好关系。

(四)发挥自身优势

所谓优势,包括自家媒体的品牌效应、个人的专业优势和语言优势等。

在新闻发布会上,从记者的提问中即可分辨出他是医学媒体记者还是大众媒体记者。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医学专业素质是很强的优势,而流利的英语会使你收获更多。

(五)有关细节

早注册;早落实住宿事宜;提前踩点,熟悉路线,熟悉主会场、分会场位置;寻找内外景拍摄角度,重要场景每日拍、特定场合随手拍、展示壁报区尽早拍;关注开幕式/闭幕式介绍及现场特别节目、互动性强的专题;了解大会对媒体的要求;领取资料;物质准备:笔记本电脑、录音笔、摄影器材。

三、记者进行国际会议采访须具备的素质

1、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融入国际化大环境。

2、具备较高的素质,记者的言行举止将代表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形象。

3、具备较高的医学专业水准,才能与专家对话。这个高水准不能缺少几方面的支撑:

①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要有医学背景又要在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记者专业水平的高度将决定学术性采访的深度。②与时俱进,对医学前沿了如指掌。③审时度势,把握国内临床动态。

4、具备较高的中英文交流能力,特别是一定的医学专业英语水平,以适应日益国际化的医学大环境。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采访
县级电视台新闻采访工作的创新探析
电视新闻报道的采访表现与技巧研究
新闻记者如何做好新闻采访与编辑
儿子“采访”我
人物采访技巧在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应用
浅谈记者在体育新闻人物采访中如何打破“中国式思维套路”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接地气”
图书采访数据处理
传媒实务电视新闻采访常用方法、手段探讨
美媒估计《采访》亏了3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