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 (211200)余前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病,约占颅内血肿10%左右,多为单侧发生,双侧血肿约为18%,以老年者常见。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是钻孔引流术适用于各年龄段患者。但临床发现,单纯行引流术仍有很多患者出现血肿残留,甚至术后复发。如何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术后血肿残留并降低复发率是每一位神经外科医师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选取60例行钻孔引流术的CS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利用高压氧治疗术后血肿残留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行钻孔引流术的CSDH患者6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经CT或MRI影像学检查证实有血肿残留。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5~78岁,平均67.5岁。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53~77岁,平均66.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医师操作水平等相仿(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先行CSDH钻孔引流术,手术操作均按照CSDH钻孔引流术规范进行。根据引流情况及CT检查于术后1~4d拔除引流管,所有患者于拔管后1~3d内复查头颅CT,发现有血肿残留或伴有积液,根据残留血肿厚度与术前CT比较计算血肿残留率。对照组患者常规术后鼓励患者大量饮水、多翻身改变头位及早期下床活动,术后保证静脉补液量且不使用脱水剂。观察组拔管后24小时进行高压氧治疗,采取多人空气加压舱,治疗压力0.20Mpa,加减压时间各15分钟,稳压时间6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残留血肿完全吸收时间及吸收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分别于拔管后2、4、8周对两组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并进行效果评价,两组残留血肿完全吸收时间和吸收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表1、附表2)
附表1 两组术后2、4、8周残留血肿完全吸收时间比较[n(%)]
附表2 两组术后8周时残留血肿吸收情况比较[n(%)]
钻孔引流术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治疗方法[1]。术中充分冲洗硬膜下腔解除血肿的占位效应,同时也可以清除血肿腔内纤溶活性物质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在额部放置较柔软的硅胶引流管,外接闭式引流装置,利于术后血肿引流及颅内积气排出。但仍发现有不少患者术后脑复张困难,造成不同程度的血肿残留。慢性硬膜下血肿病程较长,脑组织受压严重,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病理性脑萎缩,因此,需采用综合措施促进术后脑组织尽快复张,减少术后血肿残留,降低术后血肿复发可能。
高压氧通过提高脑组织细胞氧供应和利用,维持脑神经细胞的能量供应,改善脑微循环[2],促进脑组织复张,缩小脑组织与颅骨之间的腔隙,解除硬膜下血肿的脑微循环障碍及微血管痉挛,改善脑供血不足及升高颅内压,减少内膜再出血。促进病变区域毛细血管的再生和侧支循环的建立,明显改善微循环,促进血肿的吸收。我们通过对CSDH钻孔引流术后辅助高压氧治疗与未行高压氧治疗患者进行对比,发现高压氧组术后血肿残留消失时间缩短,且无复发,而对照组术后血肿残留消失时间长,有1例复发。由此可见,CSDH钻孔引流术后血肿残留,结合高压氧治疗,可缩短治疗时间并减少血肿残留促进血肿吸收,降低术后血肿复发,减少患者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