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升级研究

2014-10-27 01:47丁小云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内资中西部外资

丁小云

(安徽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十分迅速,其中,加工贸易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环境随之发生转变,劳动密集型特别是生产环节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在东部已经难以为继,急需向中西部转移。但是,当前产业转移的状况并不乐观,出现了明显的“粘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如作为承接方的中西部地区在制度环境上处于弱势,在产业链和配套能力等方面相对不完善。中西部地区相对东部地区具有劳动力优势,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成本也将逐渐上升,中西部加工贸易赖以发展的基础也将会逐渐变弱。在此之前,夯实加工贸易发展的基础,实现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升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升级进行分析研究,显然对中西部地区的加工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工贸易是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之一,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1]。众多学者对加工贸易升级进行了深入研究。刘似臣(2005)以Feenstra的要素连续统模型为理论基础指导实证研究,得出FDI的增长促进我国出口贸易产业的升级结论[2]。黄菁、杨三根(2006)认为无论是外资还是国内技术水平都对我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3]。张庆霖、陈万灵(2011)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研究,发现外资进入的溢出效应大于挤出效应,其对加工贸易升级的作用利大于弊[4]。张明、胡兵(2010)则基于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水平是影响规模经济发挥的重要因素,而研发投入不足和低人力资本水平是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制约因素[5]。在已有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对加工贸易升级的研究都是以我国整体或单独省份的加工贸易发展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的研究则很少,而且现有的针对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的研究大多限于理论和数据分析。本文利用2001—2011年中西部地区安徽、湖北、重庆、陕西、新疆等15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对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升级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升级的对策建议。

二、数据来源与模型设定

(一)数据来源

考虑到实证分析的需要和数据的可获取性问题,本文利用2001—2011年中西部地区安徽、湖北、重庆、陕西、新疆等15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其中加工贸易顺差额(PX)、劳动力投入(Lab)和外商直接投资(FDI)等数据来源于各省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劳动力禀赋(Wage)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的地区数据,研发投入(RD)数据来源于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二)变量说明

1.被解释变量

测度加工贸易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主要有出口产品结构指标和加工贸易增值率指标。由于出口产品结构指标的基本思想是以发达国家出口产品结构为标准,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不同。本文采用加工贸易增值率指标的思想,该指标是附加值与加工贸易进口额的比率。由于实证需要以及数据可获得性问题,模型用加工贸易顺差额作为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表示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水平,其统计口径为加工贸易出口额减去加工贸易进口额。

2.解释变量

(1)劳动力投入(Labit)。劳动力优势一直是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而中国的劳动力优势也遵从由东至西逐步递增的趋势。我国的加工贸易产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东部地区,这种产业集聚效应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东部地区制造业经济的发展,但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也逐渐提升。相对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加工贸易发展滞后,且劳动力优势也较东部地区强。该变量的衡量采用各省的从业人员数量。

(2)劳动力禀赋(Wageit)。从整体来看,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素质存在相对低下的问题,而加工贸易产出半数以上都来自机电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这类产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较高。该变量的衡量方法主要有教育经费法、劳动者报酬法、受教育年限法等。本文选用劳动者报酬法,即采用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衡量这一变量。

(3)研发投入(RDit)。一个地区的技术水平是推动该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研发是企业发展的技术和活力源泉,而研发能力主要依赖于研发投入。该变量的衡量采用各省各年度的研发经费投入占各省各年度GDP的比重。

(4)外商直接投资(FDIit)。外商直接投资是加工贸易发展的源泉,但外资进入既存在溢出效应也存在挤出效应,其对中西部加工贸易升级存在一定影响。该变量的衡量采用各省各年度实际利用外资额。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三)模型设定

本文将加工贸易差额PXit作为被解释变量,将劳动力投入Labit、劳动力禀赋 Wageit、研发投入RDit和外商直接投资FDIit作为解释变量,由于数据量纲不同,对所有变量取对数,构建的面板数据模型的基本形式可以写成:

模型(1)中下标i代表省份,t代表年份,μ是随机扰动项,表示其他未考虑到的因素对加工贸易升级的影响。1、2、3和4分别表示劳动力投入、劳动力禀赋、研发投入和外资对加工贸易升级的影响。现有众多研究表明:外资对我国内资企业的自主研发既有溢出效应,又有挤出效应。因此在模型(1)的基础上引入外资与研发投入的交叉乘积项来反映外资的不同效应对加工贸易升级的具体影响。由此得出:

模型(2)中新的3表示内资R&D投入对加工贸易升级的影响,4则仅表示外资挤出效应的影响,5表示外资溢出效应的影响。同时,5还表示内资R&D对外资的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如果5显著,且为正,则表示外资的技术溢出明显,且内资R&D对外资的技术溢出吸收能力强;如果5不显著,则表示内资R&D对外资的技术溢出吸收能力弱;如果5为负,则表示内资R&D不仅没有吸收外资的先进技术,而且产生了逆向的技术扩散,对内资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了负向影响。在以上数据和设定的基础上,本文对模型进行了估计,并通过F值、LM检验和Hausman检验对混合估计模型、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了选择。

三、实证结果

对模型(1)和模型(2)分别进行了混合估计、固定效应估计和随机效应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F值的结果表明,固定效应模型相对优于混合估计模型;LM检验的结果表明,随机效应模型相对优于混合估计模型;Hausman检验的结果表明,随机效应模型相对优于固定效应模型。另外,随机效应模型的拟合优度也较好。因此,本文接受随机效应模型估计的结果。

(一)劳动力投入和劳动力禀赋在加工贸易升级中的作用显著

模型(1)和模型(2)的估计结果显示,劳动力投入和劳动力禀赋都在极低的水平下显著,并且劳动力禀赋和劳动力投入的系数明显大于其他系数。

表2 模型估计结果和检验结果

从总体上看,劳动力投入和劳动力禀赋的增加和提升有利于加工贸易的升级,在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中,劳动力投入和劳动力禀赋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虽然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的发展相对落后于东部地区,但是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相对低于东部地区。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东部地区加工贸易正在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地区面临产业转移的机遇,利用劳动力优势,能有效促进加工贸易升级和价值链攀升。

(二)增加研发投入能有效促进加工贸易升级

从模型(1)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研发投入在10%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研发投入对中西部地区的加工贸易升级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通过加工贸易参与全球分工,同时通过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实现产业升级的例子也很多,如以前的“亚洲四小龙”国家或地区。研发投入对加工贸易升级的作用主要通过提升对外资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得以实现。另外,研发投入的系数相对于劳动力投入和劳动力禀赋的系数较小,表明其影响相对较弱。中西部加工贸易的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其技术基础也落后于东部地区。坚实的技术基础有利于促进提升研发投入的产出,而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基础比较脆弱,提升其技术水平仍然十分必要。

(三)外资对加工贸易升级的影响

模型(1)的估计结果显示,外资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外资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升级,但其系数小于研发投入的系数,这又表明外资对中西部加工贸易升级的促进作用小于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

在模型(2)中引入研发投入和外资的交叉乘积项后,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外资的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都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且溢出效应的系数大于挤出效应。这表明,从总体上看,外资对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升级的影响利大于弊。

但是,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变化,即研发投入在模型(1)中显著为正,而在模型(2)中显著为负。模型(2)中研发投入与外资的交叉乘积项显著为正表明,内资研发对外资技术的吸收具有良好的作用,这间接地促进了加工贸易升级。但是模型(2)中单独的内资研发投入系数显著为负,我们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相对落后,很多企业无法大规模地将资金投入自主研发,且研发的作用周期较长。在吸收了外资技术的情况下,企业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生产,而不是研发。由此可见,外资不仅与内资企业进行市场竞争,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外资还对内资的研发产生了替代效应。

四、结语

劳动力投入、劳动力禀赋和研发投入对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外资对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升级的作用总体上是积极的,但对内资研发投入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虽然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过程中具有一定优势,但是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在环境、禀赋等各方面都不同,因此两者发展加工贸易也将会不同。长期以来,东部沿海地区都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经济发展迅速,同时集聚了大量来自各个地方的劳动力,加之其本身具备的地理位置优势,因而形成了发展加工贸易的稳固基础[6]。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更多的是依靠相对丰富且成本低的劳动力,部分地区则依靠国家的政策扶持,例如重庆。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加工企业规模和资金实力都在稳步增长。基于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省际交流,协同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进一步提升劳动力素质;

第二,强化科研结构的重要作用,创新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平台,重点攻关产业链、技术链中的重要节点;

第三,有选择地引进外资,对高技术的外资正确吸收,并在获得外资技术的基础上,加大研发投入,避免研发不作为和依赖外资技术;

第四,制定鼓励自主研发的政策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升级。

[1]JayB Barney.Gaining and Sust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M].Upper Saddle River,NJ:Prentice Hall,2002:21-27.

[2]刘似臣.我国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J].统计研究,2005(2):31-34.

[3]黄菁,杨三根.中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1):41-47.

[4]张庆霖,陈万灵.外资进入、内资研发与加工贸易升级[J].国际经贸探索,2011(7):4-9.

[5]张明,胡兵.加工贸易增值率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0(4):25-31.

[6]孙玉琴,孙倩,王辉.我国加工贸易的历史考察[J].国际贸易问题,2013(4):167-176.

猜你喜欢
内资中西部外资
“天宫课堂”在中西部青少年中点燃航天梦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中外资管合作大有可为
人民币债券为何持续受到外资青睐
外资进入A股:用其“利”防其“弊”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台资或变“特殊内资”引解读
农民工回流释放中西部崛起积极信号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
内外资对中国碳排放影响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