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祥光*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黄祥光. 注蒸汽开发油藏 SEC储量评估中递减率确定新法. 石油规划设计,2014,25(4):21~23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规定,凡是在美国上市的石油公司,必须按照规定的准则和要求进行储量评估。中国石油作为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石油公司,根据SEC准则进行油气储量评估已成为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SEC储量评估方法中,递减法[1-4]是针对注蒸汽开发稠油油藏的唯一评估方法,运用该方法的关键是递减率的合理确定。相对稳产的油藏可以从产量剖面上直接选取递减率,但是,由于注蒸汽开发的热采稠油经常采用井间、块间接替的开发模式,致使产量剖面上经常出现相对稳产或多段递减,因而造成合理确定递减率的难度较大。因此,考虑把我国计算注蒸汽开发稠油油藏技术可采储量的方法——累积油汽比法引入到SEC储量评估中,用来辅助确定递减率,从而准确计算SEC储量。
取注蒸汽开发稠油油藏的稳定递减段,分别运用累积油汽比法和递减法计算总可采量,若2种方法所计算的总可采量相当,则可反推出递减率[5-15]。
累积油汽比关系曲线拟合公式为:
累积油汽比法可采储量计算公式为:
指数递减法产量计算公式为:
指数递减法可采储量计算公式为:
经济极限产量计算公式为[15]:
式(1)~式(6)中:A、B——回归系数;Si——累积注汽量,104t; Np——累积产量,104t;N(累积油汽比法)——累积油汽比法计算的总可采量,104t;OSR——瞬时油汽比;Qt——t时刻产量,104t;Qi——递减阶段初始产量,104t;Di——初始递减率;t——生产时间,a;Np1——拟合段采用指数递减法计算的可采量,104t;Np2——拟合段之前的累积产量,104t;QEL——经济极限产量,104t;——固定成本,万元;Po——油价,元/t;Taxo——吨油税费,元;Cvo——吨油可变成本,元;Ro——商品率,%。
两种方法总可采量计算结果绝对误差 5.14×104t,相对误差2.9%,符合石油行业误差低于10%的标准。因此,可以考虑将累积油汽比法引入到SEC储量评估中,辅助递减率的合理选取。
图1 杜80块递减法产量预测曲线
图2 杜80块累积油汽比法关系曲线
辽河油田热采稠油主力区块洼 59块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东部陡坡带中央凸起南部倾没带,油藏埋深-1510~-1360m,储层岩性以砾岩、砾状砂岩为主,孔隙度24.6%,渗透率0.967mm2,属于层状边水岩性构造油藏。
图3 洼59块产量变化曲线
图4 洼59块递减法产量预测曲线
SEC储量评估中,引入累积油汽比法用来辅助确定递减率,有效解决了注蒸汽开发稠油油藏上稳产及多段递减阶段递减率合理选取难的问题。该方法一般应在吞吐开发2周期以上,积累了一定的动态资料,且产量剖面出现稳产或多段递减时应用。目前,该方法已在辽河油田注蒸汽开发产量剖面上出现稳产或多段递减的杜210块、冷43块、曙127454块等稠油区块得到了应用,对其他油田的SEC储量评估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孟海燕,王柏力,王霞.SEC准则油气储量评估递减曲线法研究及影响因素探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1,30(5): 87-91.
[2]黄祥光.一种计算蒸汽吞吐稠油油藏证实储量的新方法[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1,24(6):36-38.
[3]黄祥光.累积油汽比法在蒸汽吞吐稠油油藏证实储量评估中的应用[J].岩性油气藏,2013,25(2):92-94.
[4]黄学斌,曾小阳,杨园园.储量动态评估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10(2):17-18.
[5]孙焕泉,周学民,杨勇.油田储量评估计算探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0,19(4): 26-28.
[6]贾承造.美国 SEC油气储量评估方法[M].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93-113.
[7]王俊魁,孟宪君.预测油藏可采储量的实用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9,27(1): 51-54.
[8]刘斌.预测蒸汽吞吐阶段可采储量的简便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7,24(1): 63-64.
[9]石启新,方开璞.注蒸汽开发经济极限油汽比及经济可采储量的计算方法及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28(4):97-98.
[10]何爱东.稠油油藏经济极限油汽比探讨[J].新疆勘探与开发,2009,5(1): 77-80.
[11]张哲.蒸汽吞吐合理开发界限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3,10(3): 60-62.
[12]刘斌,郭福军.油田经济可采储量确定方法研究[J].西南石油学报,1999,21(1): 83-87.
[13]黄祥光.一种新的蒸汽吞吐稠油油藏证实储量计算方法[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3,3(3): 27-29.
[14]宫利忠,殷艳芳,刘亚军.储量评估中经济极限产量的计算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0,24(6): 47-49.
[15]国家能源局.SY/T 5367—2010石油可采储量计算方法[S].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16]李明葵.辽河油区合理储采比的确定[J].特种油气藏,2005,12(3): 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