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慢性下腰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4-10-25 02:59:56朱镜陈华彭雷王国华
上海医药 2014年16期
关键词:针刀腰部疼痛

朱镜 陈华 彭雷 王国华

(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718)

慢性下腰痛(chronic low back pain, CLBP)是一组临床症状,包括腰、腰骶、骶髂、臀部或腿部疼痛,可伴有下肢放射痛。主要为背部第12肋和臀下沟之间的持续性疼痛,可伴有股后外侧放射痛;主诉的痛区及上方可有压痛和(或)肌痉挛。治疗目的是减轻或消除疼痛,改善生活质量。临床对本病多采取保守治疗,常见方法有药物口服、外敷、理疗、针灸推拿及局封等。本研究采用针刀治疗CLBP,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门诊患者147例,分成针刀治疗组(简称治疗组)72例和电针联合特定电磁波谱对照组(简称对照组)75例,随访4个月。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久坐久站或弯腰活动则出现疼痛或疼痛加重。治疗组中男37例、女35例,年龄26~70岁, 平均 (55.50±9.27)岁,病程1~36个月,平均(8.84±10.74)个月。对照组中男38例、女37例, 年龄24~70岁,平均 (53.77±11.35)岁,病程 1~32个月,平均 (8.06±5.75)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VAS与Oswestry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入组时的年龄、病程及病情比较

1.1.1 诊断标准

参照《最新腰腿痛诊断治疗学》[1]确定CLBP的诊断标准:①背部第12肋和臀下沟之间的持续性疼痛,可伴有股后外侧放射痛(不超过膝关节);②主诉痛区和上方可有压痛和(或)肌痉挛;③影像显示腰椎骨质增生等。

1.1.2 排除标准

参照《最新腰腿痛诊断治疗学》[1]确定CLBP的排除标准:①骨质疏松症;椎管内病变(椎间盘炎、椎管狭窄、肿瘤等);腰椎椎体结核/骨折或肿瘤、滑脱(I°以上);急性腰扭伤引起的腰痛、内源性腰痛;②有出血倾向或临床表现,包括正在使用抗凝剂者;③曾做过腰椎内固定手术者;④局部使用外治疗法者;⑤年龄<20或>70岁,同时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脊柱病变、骶髂关节或髋关节疾病的患者;⑥有全身性胶原免疫疾病和其他急、慢性感染,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类等,可能影响结果判定药物者;⑦不愿加入或出现严重并发症者;⑧精神病患者。

1.2 器械及设备

一次性3号针刀(刃宽0.8 mm,针身75 mm,北京华夏针刀医疗器械厂)。一次性30# 1.5、3寸不锈钢毫针(华佗牌,苏州医疗用品厂生产,苏医械登字(91)第2150012号,生产许可证号XK24-005-0030)。G6805-Ⅱ型电针仪(上海高新医疗器械公司,标准号:Q/CYBV24-2000,注册号:沪药管械(准)字2001第2260532)。特定电磁波谱仪(重庆巴山仪器厂,标准号:CQ-36,注册号:渝药管械(准)字2007第2212571)。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患侧腰骶臀部仔细寻找压痛点、筋结等阳性反应点作为阿是穴,传导痛激发点,以及相关穴(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用医用记号笔标记。

针刀松解[1-2]:患者俯卧位,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片或CT检查结果,每次选择1~6个压痛点(1%甲紫标记)。常规外科消毒。医者带帽、口罩、手套,铺洞巾。取3号针刀在标记点进针操作,对软组织内形成的黏连瘢痕进行纵行疏通、横行剥离、通透切开。感觉针下有松动感后,出针,压迫止血,贴创可贴。3 d避免接触污水。7 d松解1次,3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对照组同样寻找阳性反应点为阿是穴、传导痛激发点,以及同上的相关穴位作标记。治疗方法为:①用75%乙醇棉球常规消毒;②取30# 3寸不锈钢毫针,采用爪切和夹持进针法,穴位深度至骨面或1.2寸;③施以捻转补泻手法,每次每穴1 min,要求有明显针感;④接G6805-Ⅱ型电针仪,连续波,频率为4.0 Hz,电流强度2 mA;⑤特定电磁波谱照射患处,以患者感觉温热舒适为度。治疗持续时间为20 min,1次/2 d,1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疗程间隔1周。

1.3.1 观察指标

①疼痛程度评价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②功能障碍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

1.3.2 疗效标准

疗效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①基本痊愈:腰腿部症状完全消失,行走正常,能正常生活并从事原先工作。②好转:腰腿部症状基本消失,但久卧、久坐或活动后腰腿部有酸痛感,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能从事强度较轻的工作。③未愈:腰腿部症状改善不明显、无改善甚至加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患者性别分布差异采用卡方检验,年龄、病程及治疗前的VAS、Oswestry评分采用t检验。疗程结束时及治疗后4个月的疗效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治疗组和对照组组间疗效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

治疗组自身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和Oswestry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2)。治疗组患者治疗后4个月的VAS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Oswestry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 3)。

表2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表3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4个月后疗效比较

2.2 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比较

对照组自身治疗前后的VAS、Oswestry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对照组患者治疗后4月的VAS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Oswestry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5)。

2.3 疗效指标的组间比较

表4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表5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4个月后疗效比较

用治疗后VAS和Oswestry值表示疗效的效应,以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来反映两组的疗效,治疗前后VAS差值以及治疗4个月后VAS差值在治疗组分别为(4.14±0.98)分和(3.56±1.06)分,对照组分别为(3.12±1.34)分和(2.47±1.28)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同样,治疗前后以及治疗4个月后Oswestry值的差值在治疗组分别为15.21±3.31和13.76±3.67,对照组分

别为10.29±3.40和8.48±3.5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 讨论

CLBP是门诊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腰部软组织慢性损伤,进而局部形成条索、瘢痕甚至挛缩,使腰部软组织的动态平衡失调所致[3]。当腰部软组织功能失调、组织损伤时,受伤组织中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损伤肌肉中神经末梢和血管受到挤压,血液循环不足,代谢产物积聚与炎性物质产生,再形成新的病灶,甚至导致肌肉黏连、挛缩、萎缩和组织纤维化。如果损伤未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极易形成慢性创伤性瘢痕、黏连、肌力减弱、肌力失调,形成疼痛和保护性肌痉挛[4]。邵宣等[5]在分析腰臀部软组织慢性损伤的原因时,认为最重要的是脊柱稳定状态,腰肌的代偿性改变会使脊柱得到稳定,但这种代偿性改变,则是导致劳损的原因。正是由于腰部软组织的这种代偿性变化,改变了腰部软组织正常的生物力学特征,使腰部两侧的软组织发生力学失调,进而导致疼痛的各种临床表现。针刀医学吸取了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认识到腰部软组织的动态平衡失调是产生CLBP的根本原因,所谓动态平衡失调是指因为软组织损伤后产生的黏连、瘢痕、挛缩和堵塞等病理变化导致软组织力学平衡发生改变,从而使软组织不能发挥正常生理功能。针刀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着眼点,就是通过对特定部位软组织的松解来纠正其动态平衡的失调。有针对性的选择疼痛局部的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横突尖胸腰筋膜附着处和竖脊肌等压痛点作为针刀治疗点,通过对其松解治疗,能有效的剥离松解局部的软组织,松解局部的黏连、瘢痕、挛缩,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代谢,促进炎性介质吸收和病理组织的消散,恢复腰部两侧软组织的动态平衡,达到治疗目的。

CLBP属于中医学“痹证”、“腰痛”范畴。《素问·痹论》曰:“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气。痹,闭也,血气凝涩不行。”说明CLBP的发生多与劳倦、外伤、感受风寒湿邪、肾虚等原因有关。《证治汇补·腰痛》曰:“补肾为先,而后随邪之所见者以施治,标急则治标,本急则治本,初痛宜疏散邪滞理经随,久痛宜补真元养血气。”中医经络理论认为,本病多由于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邪,或肝肾亏损,或长期劳倦、跌仆闪挫、气滞血瘀等原因,致使局部筋脉失养,气血阻滞,“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而发病。治疗CLBP的关键在于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行气止痛治其标;补肝肾、濡养筋骨治根本。

针刀在古九针"铍针”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手术刀演变而来。所谓针刀疗法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借鉴外科手术方式,以针刀为治疗手段的疗法。针刀医学的核心是中医的整体观和平衡论。

“经脉所过, 主治所及”, 腰背部有督脉及膀胱经运行。针刀可直接刺激病变部位的穴位和经络,因其针身较粗,因而得气效应更强,从而能更好地疏通经络、激发经气、调节人体阴阳动态平衡而达到治疗目的。综上所述,针刀治疗CLBP的疗效优于电针联合特定电磁波谱,该疗法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1] 鲁玉来. 最新腰腿痛诊断治疗学[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 246.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管理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86.

[3] 朱汉章. 针刀医学原理[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04-105.

[4] 刘虎森. 腰肌锻炼在治疗劳损性腰痛中的作用[J]. 社区医学杂志, 2007, 5(7): 45.

[5] 邵宣, 许竞斌.实用颈腰背痛学[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 316.

猜你喜欢
针刀腰部疼痛
怎样让腰部得到有效休息
针刀疗法治疗屈拇指肌腱鞘炎验案
疼痛不简单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0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海峡姐妹(2017年11期)2018-01-30 08:57:43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针刀针刺治疗中并发急性咽部出血死亡1例
法医学杂志(2015年4期)2016-01-06 12:36:40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