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BSC技术构建高校二级学院绩效管理体系初探

2014-10-25 17:29:04钱力强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战略目标愿景管理体系

钱力强

(绍兴文理学院 上虞分院,浙江 绍兴312300)

用BSC技术构建高校二级学院绩效管理体系初探

钱力强

(绍兴文理学院 上虞分院,浙江 绍兴312300)

BSC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公认的优秀战略管理工具,针对当前高校二级学院普遍采用的“绩、勤、德、能、廉”绩效考核管理的不足,提出把BSC技术引入到二级学院绩效管理工作中去。构建基于BSC的高校二级学院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基本方案,为改进与规范高校二级学院绩效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施方法。

BSC;高校二级学院;绩效管理

The Balanced Scorecard(简称BSC)平衡计分卡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近75年来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学方法,是流行于欧美国家的十分优秀的战略管理工具和组织绩效管理工具。BSC体系对组织绩效的衡量考核,没有采用传统的单纯应用财务指标的做法,而是在应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围绕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愿景,同时融入了客户、内部运营和学习成长三个未来驱动因素,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成长四个维度对组织业绩进行评价考核,实行综合规划管理的系统。这种管理方式既能使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之间得到互相补充和一定程度的平衡,也能保证四个维度之间的平衡达到最大化,还能很好协调组织外部和内部之间的关系。在兼顾短期效益的同时使组织未来发展的驱动力得到很好的保证,达到员工价值最大化、客户价值最大化、任务价值最大化和组织价值最大化,确保组织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高校管理改革的深入推进,近年来许多高校的二级学院陆续推行了绩效工资,实行了绩效管理,但二级学院的绩效管理工作大多仍停留在“绩、勤、德、能、廉”的考核阶段。这种绩效考核评价管理方法虽然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二级学院内涵发展、控制教育成本等方面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也必须注意到这套侧重于事后的“绩、勤、德、能、廉”考核评价管理体系,对二级学院的发展愿景和实现战略目标的支持严重不足,正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难题。这些矛盾和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怎样协调二级学院长期、中期和短期绩效的管理;怎样协调学院外部和内部之间的关系;怎样平衡财务绩效——解决非财务绩效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平衡;怎样把二级学院的发展愿景、战略目标与具体的教职员工行动计划较好地结合起来,以促进二级学院管理目标的加速实现等。

笔者以为,把BSC技术引入到现阶段高校二级学院的绩效管理工作中去,建立起基于BSC的高校二级学院绩效评价考核体系,把传统的绩效管理人员考核绩效工具转变成二级学院的组织愿景和战略目标的实施工具,能很好地弥补原绩效评价考核体系的一些不足之处,解决二级学院“绩、勤、德、能、廉”的考核体系所面临的困难和矛盾,实现二级学院的战略绩效、经营绩效、系科(室)绩效以及教职员工个人绩效之间的有效衔接,从而在保证学院战略目标的有效分解、内化二级学院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培养教职员工的核心驱动力。

高校二级学院要建立基于BSC的绩效管理体系,大致可以遵循以下流程:首先,二级学院必须在学校总体规划指导下,明晰自身定位、组织愿景和发展战略目标;第二,围绕二级学院自身的组织愿景和发展战略目标,按照BSC的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成长四个维度确定主控因素;第三,按主控因素制订出各个关键业绩指标(KPI)值,并通过层次分析等方法赋予各KPI指标值的相对权重和综合权重;第四,形成二级学院的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评价考核、绩效反馈激励的良性循环圈;第五,对绩效管理工作进行动态调整和控制,使绩效考核评价管理逐渐趋于完善和平衡,达到提升管理效率、发挥辅助决策的作用,从而保障二级学院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之中。参见图一“基于BSC的高校二级学院绩效管理循环。”

图1 基于BSC的高校二级学院绩效管理循环

本文以下主要对二级学院建立基于BSC的绩效管理体系过程中几个关键因素作些探讨。

1.确定BSC各维度KPI主控指标的侧重点。

从财务维度而言,主要从资金运行、资产运营、财务效益三个方面体现二级学院的组织活动是否为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做出具有较强目的性、较大针对性的资源优化配置。

从客户维度来说,主要体现对学生、对社会的服务状况。包括学生对所学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有效获得程度以及学院的品牌状况——社会认可度。

对于内部运行流程维度,主要体现以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提升为优先,兼顾成本、安全、管理有序的KPI主控指标。

在学习成长维度,主要体现从教学、科研增强的推动力、优良有效的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教职员工自身素质提高的机制等方面去保障和促进二级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2.二级学院学院级BSC四维KPI指标体系——方案参见表一,其KPI主控因素和指标内容可根据各二级学院自身特点和任务不同进行适当修改调整。

表1 学院级BSC四维KPI指标体系——方案

3.KPI目标值与权重的设定。设定平衡记分卡KPI目标值与权重的分配方法有APH法(层次分析法)、Delphi法(调查法)、环比法、PC-LINMAP耦合法、专家打分法和区间估计法等多种。笔者以为,层次分析法逻辑性、系统性和实用性都很强,且简便易行,能将分析系统中的非定量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能简单方便地将一些定性因素转换成定量因素,还能准确地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在以层次分析法为主体的基础上,再在一些环节适当融入专家打分法。在尊重客观因素的前提下适当兼顾主观因素会更好地切合实际。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实施步骤如下:

(1)按照二级学院组织战略目标、BSC的四个维度、所对应的KPI主控因素、KPI战略目标实施指标,建立起自上而下的阶梯层次结构模型。

(2)从第二层开始,通过对从属于上一层每个因素重要性的成对比较,按1—9分位比率排列出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顺序并构建成判别矩阵,直至最末层。

(3)通过计算各成对矩阵的最大特征根与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利用随机性指标、一致性指标、一致性比率对两两成对的比较矩阵进行从上到下的一致性检验并获得通过。

(4)计算出每一个层次各因素对于上一层次的相对权重和对应于BSC系统目标的综合权重,进行最后结果的排序和决策。

对层次分析法不太熟悉或嫌烦的使用者,不妨尝试用yaahp之类的层次分析法辅助软件来轻松化解这一工作流程的相对复杂性。

4.二级学院绩效管理体系中的一级(院级)绩效管理目标的落实。二级学院的组织愿景和战略目标是绩效管理体系中的一级目标。一级目标的实现,要在二级学院营运和教职员工为学生为社会提供教学、科研服务的过程中得到切实体现。在建立绩效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将院级考核评价指标在BSC的四个维度综合平衡后,通过部门职责传导,进行战略目标逐层分解,实现从院级到系、科[室]级再到教职员工个人的各个层级贯彻落实并得到有效执行。参见图二“二级学院级绩效考核评价指标逐层分解图”和表一“学院级BSC四维KPI指标体系——方案”。

图2 二级学院绩效考核评价指标逐层分解图

5.绩效管理体系中的二级(系、科[室]级)绩效管理目标的实施。二级(系、科[室]级)绩效评价考核是高校二级学院绩效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和不可缺少的环节,当前许多高校二级学院在这一环节的绩效管理工作较为薄弱,二级学院的领导层和绩效管理人员对此必须引起重视,加强管理。二级(系、科[室]级)绩效管理目标的实施强调从系、科[室]承担责任的角度对二级学院总目标进行分解。即在完成一级(院级)绩效管理KPI体系构建后,分别制定二级(系、科[室]级)绩效管理KPI指标体系。根据系、科[室]具体职能的不同,确定不同的绩效指标和考核标准,体现部门的差异性。可由院级领导会同系、科[室]负责人和绩效管理人员一起,共同确定系、科[室]的KPI指标。二级(系、科[室]级)KPI指标的选择要侧重于对学院组织价值有关键贡献的领域。具体可参照表一、图一、图二的方式进行。

6.绩效管理体系中的三级(岗位级)绩效管理目标。岗位级绩效管理目标KPI,是二级学院的战略发展目标经过层层分解的最末层。在各个具体的岗位目标明确之前,首先必须确定各岗位的基本职责和工作内容,并分别对各个工作岗位进行分析,建立和制定系统、完整的岗位说明书。主要内容应包含服务部门、岗位代码、岗位工作职责、岗位工作概要、岗位工作标准、执行日期、工作联系、资历要求、体能要求、工作态度、工作经验等,完成本岗位的职务规范工作。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岗位级的KPI指标体系。如对教师而言主要包括:教学课时工作量、教辅工作当量、科研工作当量、管理工作当量、工勤工作当量、工作饱和度、学生满意度、教师满意度、员工满意度、职务职称晋升、接受培训情况等。末级KPI指标在因素采集时可采用历史数据法、内部标杆法、外部标杆法、专家(领导)打分法等方法,在此基础上再结合APH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KPI指标的相对权重和综合权重分配值。

综上所述,基于BSC技术的绩效管理方案是一种高效的组织管理工具,在高校二级学院现代化管理改革进程中,可以借鉴在其他行业中的成功经验,形成能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和学院各部门积极性的基于BSC技术的绩效管理模式。这对于二级学院提高办学效益具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1]杨诚.非营利组织平衡计分卡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2007(9).

[2]于增彪,张黎群.平衡计分卡理念、要点与经验[J].财务与会计,2010(10).

[3]张定安.平衡计分卡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J].中国行政管理,2004(6).

[4]李星,丁琳.论平衡记分卡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4).

[5]赵婉莹.把平衡记分卡引入大学管理的“三性”思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6).

On Constructing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of Secondary Colleges with BSC Technology

Qian Liqiang

(Shangyu College, Shaoxing University, Shaoxing, Zhejiang 312300)

BSC balanced scorecard is a recognized outstanding strategic management tool. Aimed at the weaknesses in performance appraisal management of “performance, diligence, morality, capability and integrity” commonly adopted by current secondary colleges in universities, the present paper proposes the BSC technology into the secondary colleg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work.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sic scheme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BSC in secondary colleges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 for the improvement and standardization of secondary colleg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BSC; secondary colleg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2014-02-18

钱力强(1955-),男,浙江上虞人,会计师。

G647.1

A

1008-293X(2014)11-0068-04

(责任编辑林东明)

猜你喜欢
战略目标愿景管理体系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煤炭洗选技术的发展
选煤技术(2022年1期)2022-04-19 11:14:56
冬日的愿景(组章)
壹读(2022年12期)2022-03-24 06:46:52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金桥(2021年11期)2021-11-20 06:37:24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活力(2021年4期)2021-07-28 05:35:18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京东方大学堂:提升组织业绩 推动战略目标实现
在线学习(2021年12期)2021-01-03 20:20:00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第一生产力”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目标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