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婷
(安徽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241002)
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A大学为例
胡 婷
(安徽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241002)
大学生入党动机端正与否,是确保党员质量的重要因素,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相关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入党动机存在多样性。针对问题存在的原因,通过理论学习、投身实践、规范程序、发挥模范作用等方式,不断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推动高校的党建工作。
大学生;入党动机;党建工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的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1]56-57当代大学生是我国青年人中知识较丰富、思想较敏捷的群体,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新时代的主人。做好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既要从大局上、长远发展态势上剖析,又要从事物变化发展的起点上着手,而大学生入党动机状况是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的最佳切入口。
动机是指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激励人们行动的内在原因。动机能产生动力,使人们的行动朝向一定目标努力,并且能强化人的行动,因此也被称为驱动力。动机是产生行为的直接动力,决定着思想行为的发展方向。
入党动机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是推动人们争取入党的精神力量。虽然希冀加入共产党组织的大学生具有相同的愿望,但入党的原因和预期目的却不尽相同。而入党动机端正与否,是确保党员质量的重要因素,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了解大学生积极要求入党的思想根源,帮助大学生培养和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我们对大学生中入党现象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为A大学A学院在校本科生,采用自填式问卷方法开展调查,并通过多阶段抽样抽取样本,保证了样本的等概率性。共计发放问卷200份,由于该调查通过学生会系统开展,所有问卷全部有效回收,有效回收率达100.0%。表1显示,本次调查男生为87人,占总人数43.5%,女生为113人,占总人数56.5%。
表1 调查对象性别分布
表2表明,本次调查的年级分布为:大一年级与大二年级均为22.5%,大三年级为28.0%,大四年级为27.0%。四个年级分布较为平均,接近A学院年级人数总体分布。
表2 调查对象年级分布
3.1 大学生入党动机的主要类型
笔者在问卷中设计了语义差异量表,以“信仰-实用”、“为他利-为私利”、“自主选择-听从他人”、“动机明确-动机不明确”、“对党的事业坚定信心-没有信心”为五组测量语词,分别同向赋分1-5分,最终得分取值范围为[5,25]分,用以测量大学生入党动机。
通过计算,笔者将所有调查对象得分分四个区间:[5,10)、[10,15)、[15,20)、[20,25),分别代表四种入党动机类型:
(1)信念型:取值为[20,25),主要表现在具有坚定的入党信念。这类型大学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先进的理论知识,把自己的命运同党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他们将入党视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积极关注党的建设、国家的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们锐意进取、拼搏向上。
(2)设计型:取值为[15,20),这类型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为自己设定了较为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他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实现人生的自我完善。“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他们实现自我目标和成才成长的“铺路石”,也是他们大学期间的主要奋斗目标之一。
(3)现实型:取值为[10,15),这类型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受党内少数干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行为的影响,错觉认为入党是有利可图的事。他们认为:“加入中国共产党”可以在学年综合测评时特殊加分,有更多的机会被选为校院和班级干部,可以增加就业、竞争的筹码,可以为职业生涯获取更多的政治资本,可以为他们谋取名、利、权等方面的实惠——这样的复合功能更激发了学生的入党动力。
(4)趋众型:取值为[5,10),这类型的大学生主要表现为趋同从众、随波逐流。新生入学时,因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受家庭的影响、学校氛围的熏陶和辅导员老师的教育等多方因素,很多学生都积极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部分大学生并没有真正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党员的意义和党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而盲目跟从。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漠视参与集体活动或公益事业。
3.2 大学生入党动机形成的原因分析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呈现多样性:有为实现共产主义信念而积极要求入党的学生,有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目标而要求入党的学生,有为了现实利益而要求入党的学生,还有为了满足自我的虚荣心而盲从的学生,等等。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多样性,主要是受家庭、社会和个体需求等方面作用的结果。
(1)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环境是个体社会化的宏观背景,是促使大学生入党动机形成的首要因素。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大学生在就业、择业等方面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特别是一些综合类、师范类的高校,学生的就业主要集中于公务员、事业单位和中、小学校,而这些单位对于毕业生的政治面貌有着一定的要求,有时甚至是能否参加竞争的一块“敲门砖”。部分大学生从现实考虑,意图通过入党来展现自己的能力。在调查中,有44%的学生认为入党对于就业的影响很大,32%的学生认为影响较大,11%的学生认为影响一般,8%的学生认为影响较小,5%的学生认为影响很小。由此可见,就业需要等社会因素是部分大学生选择入党的重要影响因素。
(2)家庭环境影响:家庭因素,是指一个人从小到大生长的环境,对其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有些学生父母或祖父母是党员,从小受其父辈或祖父辈的影响,了解中国共产党光荣的历史和党的性质,具有坚定的入党信念;有些学生父母或亲戚是党员干部,从小就耳濡目染到党员身份所带来的一些利益,体会到入党能够获得一些特权或实惠,能使职业生涯更加顺利、仕途走得更远;另一些学生的家庭则由于受党的关怀改善了生活现状,对党怀着纯朴的感恩心情,他们信仰马列主义,希望入党后更好地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回报党和人民。调查显示,38.2%的学生申请入党,主要是受到家庭的影响。
(3)个体需求影响: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是人的一种主观状态,是个体在生存过程中对既缺乏又渴望得到的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活动,是动机的激发器和力量源。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导致了入党动机的多样化和多层次化。部分学生从小受到家长、老师的正面教育和英雄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内在需要,因而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如表四显示,满足内在精神需要的大学生所占比例为29.5%;有些学生为了满足受尊重等需要,其入党动机的指向是入党本身,这部分大学生所占比例为32.5%;还有部分学生要求入党是为了实现个人的发展、满足就业等方面的需要,他们对党的历史、性质和宗旨并没有正确的认识,而这部分大学生则占到38.0%。
表3 不同需要对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影响
由此可见,部分大学生还存在不端的入党动机,要不断增强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丰富他们的社会阅历,使他们自觉摒弃传统思想观念,端正入党动机,自觉适应社会转型期大变革时代的新要求。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上富有朝气、富有创造性和富有生命力的群体,肩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正确的入党动机能够激发大学生正确的入党行为,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掌握知识、艰苦奋斗,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学校和社会中传递正能量。但正确的入党动机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经过后天的不断学习、实践而逐步形成的。
4.1 注重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先进的理论导向能激发正确的思想行为。一个人入党的动机是否端正,往往同他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认识正确与否有着直接的联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P50。因而,确立正确的入党动机,要牢牢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一基础,用先进的知识武装学生,引导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等科学理论读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通过对党章、党史、“两课”的学习,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4.2 积极投身实践,加强党性锻炼。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的认识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行为实践是动机的外在表现,通过规范行为实践达到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目的[2]51。新的历史形势下,要通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不断引导、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一方面,组织大学生、党校学员参观考察。如:参观烈士纪念碑、革命历史遗迹,学习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到大中企业考察、学习,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重道远。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暑期社会实践、社区挂职锻炼、爱心资助活动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和锻炼,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增强奉献意识。当代大学生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通过积极投身实践,把对党的朴素的、直观的认识上升到自觉的、理性的高度。
4.3 规范入党程序,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一是严格遵循“坚持标准、严格条件、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党员发展方针、“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和“个别吸收”的原则,积极实行“三早一加强”工程(即早发现、早培养、早发展和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二是做好发展党员五个阶段的工作,即对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阶段进行教育、培养工作,对入党积极分子确定为组织发展对象阶段进行培养、考察工作,认真做好拟发展阶段组织发展对象的各种材料准备工作,做好讨论接受和审批为预备党员阶段的工作,做好预备党员转正阶段的各项工作;三是严格程序,注重过程教育,认真做好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组织发展对象的确定与考察、团内推优、召开党外群众座谈会、材料准备、公示、支部大会、指定专人谈话、开会讨论审批、行文批准并报组织部备案等10个环节的工作。
4.4 发扬先锋模范,增强示范引领作用。毛泽东在1938年《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在这里,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共产党员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可见,先锋模范作用在端正入党动机、加强党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大多数学生党员在政治方向上能带头提高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能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思想进步,工作积极,扎实肯干,组织观念性强,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大学生中选树典型,积极评选校园“十佳事迹”和“十佳个人”,用先进的事迹和高尚的品格感染学生,向学生传递正能量,用“中国梦”引领学生,引导学生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使自我的入党动机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始终保持一致。
解决思想政治领域的问题,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入党动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不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我们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抓好道德建设这一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培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党建体系,从而不断锤炼和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充分发挥新时期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王强.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与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14(2).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Motivation to Joi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u Ting
(School of History and Society,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2)
College students’ motivation to joi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both an important factor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party members and an important link i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e paper discovers that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variety of motivations to join the Communist Party through a related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auses for the problems and discusses the ways to rectify college students’ motivations to join the Communist Party through theoretical learning, social practice, and by standardizing procedures and playing an exemplary role, finally promoting party construction.
college student; motivation to joi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arty construction
2013-09-22
胡 婷(1980-),女,安徽歙县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G641
A
1008-293X(2014)11-0046-04
(责任编辑林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