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仁强
(湖南科技学院 土木工程与建设管理系,湖南 永州 425199)
《土木工程概论》作为“大土木”专业新生入门了解专业领域的第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及效果。该课程的最主要特点是涵盖内容多,知识更新速度快,基本包括了房屋建筑工程、铁路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水利工程等专业领域[1],而每一章节的内容实际上又是一门课程或是一门学科。鉴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涵盖知识面广的特点,这就要求授课老师应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才能较好的讲授该门课程。而对我国开设“大土木”专业的大多数地方院校统计分析表明,多数地方院校的《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仍以传统的单个教师主讲的“灌入式”全讲课模式为主,由于这些地方院校多为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年轻化趋势明显且缺乏实际工程经验,使得这种教学模式存在较大的问题和不足[2]。一方面,单个教师只对某个专业方向有较深的研究,因此传授的信息量有限,教学方法也相对单一,由于对其他专业方向研究不深,不仅让教师上课很吃力,而且对学生也缺乏说服力;另一方面,学生对老师的讲述不容易提起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而湖南科技学院在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虽说现在各大高校都提倡“大土木”的培养模式,但是除了一些基础课程相同外,最终还是进入某一个专业学科下培养,从“厚基础,宽口径”的“大土木”模式走向了“宽基础,窄口径”的“小土木”模式[3]。因此,虽然该校土木工程专业的青年教师都是研究生毕业,但也仅仅是对“大土木”领域某一专业方向有较深的学习和研究,同时,青年教师又缺乏实际工程经验,使得该校青年教师都无法高质量的单独胜任《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工作。本文正是基于上述问题,积极的探索和改革“大土木”环境下《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为更好的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供服务。
土木工程是各类建筑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统称,其主要指导思想是“大专业、宽口径”,这也使得我国高等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正式规范于“大土木”的框架。而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大土木”专业的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只停留在日常的房屋建筑、桥梁等具体构筑物上,迫切希望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及内涵,以便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因此,“大土木”培养模式下必须通过《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程向学生介绍“大土木”的总体情况,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指明方向[4]。《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系统的介绍“大土木”专业的综合知识构成及主要内容[5]。因此,本《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与考试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为有效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以更好的完成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具体表现为:①让学生了解土木工程的作用和地位,认识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及学科体系,熟悉和掌握土木工程设计、施工技术、构造、项目管理、材料等基本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及工程意识,初步确立正确的专业工程方法和思想;③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建立热爱土木工程专业的感情及责任心,为今后更好的学习和应用专业课程打下思想基础。
(1)教学模式改革
鉴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涉及知识面多、知识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同时,结合湖南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年轻化趋势明显、研究方向单一、且缺乏工程经验等实际问题。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中,将一改以前《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只由一位教师单独授课的教学模式,尝试组织该校几个土木工程主要研究领域的专任教师合上该门课程的专题化“团队教学”模式,这样《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不同章节不同专业领域的内容便可由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授课。因此,通过专题化“团队教学”模式的改革,可有效避免单独由一位教师来浅显的讲授该门课程内容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前后授课教师所涉及研究方向比较见表1。
表1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前后比较
(2)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①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辅助教学
由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主要讲授的是房屋建筑工程、铁路工程、道路工程等专业领域的总体情况,与工程实际问题结合非常紧密,其课程信息量大、教学内容多,而教学学时少的矛盾非常突出。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在本课程改革中将全部采用基于多媒体的“专题化”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一方面,可通过工程现场拍摄的工程录像、图片等影像资料来系统地讲授理论,加深学生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动画来展示一些较为抽象的施工工艺、过程等,以给学生留下第一印象。课后,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辅导答疑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②采用启发、互动式教学
“大土木”专业是一门工程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已经对房屋建筑、桥梁等实际工程有一感性认识。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可有效结合《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实际特点,通过周边房屋建筑、桥梁等实际工程对学生进行启发、互动式教学,如在讲授房屋建筑中最为常见的梁、柱、板构件时,可让学生对教室的结构进行观察,并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观察谈一下房屋建筑中有关荷载传递的路径问题,然后教师再对上述问题进行详细讲解,这样可让学生很快的了解基本构架的概念,并熟练掌握荷载传递的基本原理等知识;而在介绍桥梁、房屋建筑等实际工程时,可以让学生来讲授有关内容,然后由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通过这种启发、互动式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极大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③工程实践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由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是对“大土木”专业各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系统介绍,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各建筑的相关结构及材料,本课程改革将适当的安排一些工程现场教学,如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当讲到某一工程相关知识时,授课教师将尽可能在课余时间带领感兴趣的学生去相关工地现场给他们讲解。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该工程的相关专业知识,还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
(3)考核方式改革
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办学的立校之本,而考试又是检验教学质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也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作为一门考查课,其涵盖内容多、工程信息量大的教学特点,使得单一的传统理论考试形式对其缺乏了灵活性,而灵活多变的结课论文考核方式却体现出较大的优势。因此,本课程改革将充分结合《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实际特点,在课程结束时将采用结课论文的期末考核方式。同时,授课教师在设计论文题目时应注重题目的综合性,除了考查学生对“大土木”专业相关学科方向的了解外,还要体现学生对“大土木”专业的认识及热情。这样,通过对《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有效避免传统理论考试限制学生思维空间的问题。
图1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作为“大土木”专业新生入学的第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和效果。本文正是鉴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涉及内容多、知识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充分考虑地方院校年轻教师缺乏工程经验等实际问题,并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通过对《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专题化“团队教学”体系,不仅有效的解决了青年教师因缺乏实际工程经验,无法高质量的单独胜任教学工作这个问题,还可有效的解决《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以往教学中存在的教师传授的信息量有限,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课堂气氛不活跃等问题。该课程改革成果对于地方院校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陈艳香.“双师型”教师在《土木工程概论》教学中的特色[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10):191-192.
[2]郑元勋,蔡迎春.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 2012,(1):62-65.
[3]林龙镔,阙仁波,胡华.《土木工程概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体会及其对教学改革的启示[J].福建建筑, 2012,(9): 111-112.
[4]郝文秀,白永兵,徐晓.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 (4):415-417.
[5]王清标,初明祥,胡永强,等.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 (4): 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