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区域物流运输协调管理模式的理论分析

2014-10-25 02:21刘文颖蔡永云
物流技术 2014年9期
关键词:运输主体物流

刘文颖,蔡永云

(1.大理学院 政法与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2.大理学院 教务处,云南 大理 671003)

1 现代区域物流理论及运输协调管理

1.1 现代物流的内涵

现代物流是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传统物流简言之即是货物的位移,其流程为“仓库—运输—另一家仓库”,而现代物流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将运输、仓储、库存、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服务等全部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集成化物流管理和运作模式。现代物流源于传统物流,又比传统物流内容更为丰富,其含义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层面:(1)以合同为导向的集成化服务。包括如物流设计、订单处理、运输管理、物流信息咨询等在内的一整套立足整个供应链的全方位、集成化服务。(2)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求。现代专业物流发展趋势是为企业量身定做物流服务,针对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设计和规划物流操作方案,与客户建立一种动态依存和促进关系。(3)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专业物流通常都建立起了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通过对订单、库存、发货、运输等数据信息的集中交流和处理,大大提升了物流主体间的沟通和流通效率。

1.2 区域物流的内涵

区域物流是相对国际物流而言的,是指某一经济区域或地理区域的内在物流体系,这一物流体系内的各个主体处于相同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之下,也面临着同样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影响因素,拥有共同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且区域间的物流主体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区域物流的运作和表现形式是在“一定条件”下产品或服务由供应区域向需求区域流动的过程,这里的“一定条件”是指:(1)区域物流的范围有一定限制,即区域物流活动需在物流辐射范围内进行。(2)区域物流需要依托大中型城市,以之为中心向周边辐射。(3)区域物流源于区域经济,需要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同时对区域经济有极大提升作用。(4)现代物流发展的全方位趋势要求区域内的各物流主体需要、也具备联通和协作能力,以形成区域专业化和规模化体系。

1.3 现代区域物流与运输协调管理

通过以上对现代区域物流的内涵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现代区域物流是依托现代物流发展水平而在区域内和区域间运行的物流体系,既有现代物流的广泛精益性,也有区域物流的专业和协作性,这就要求在物流项目具体规划和实施中多个专业化部门共同协作,发挥特长,达成目标。现代区域物流运作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现代区域物流运作模式

进一步分析,物流的主要功能是资源流通,科学高效的运输方式是现代区域物流成功的关键,若要达成这一目标,现代区域物流就要充分发挥其在现代化基础上的区域协同优势,通过以不同企业、不同运输方式为子单元的物流系统间的协调合作,形成规模化、集成化的最优物流网络体系和系统实施方案,由此为客户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加高效和优质的服务。而在如何确保不同物流子单元的高效合作上,“运输协调管理”则在其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纽带和桥梁作用,由此引出本文探讨的课题:“现代区域物流运输协调管理模式”理论。

2 物流运输协调管理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2.1 物流运输协调管理模式的内涵

物流运输协调管理是指为了组织和管理各物流运输主体参与集成化的物流网络系统,使各主体协调一致,共同达成既定目标而需要遵循的若干流程、约定与规则,其目的是解决集成化系统内各参与主体的利益与冲突问题。由于各主体间的利益差异性,主体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些冲突有些是正面的,可以促进整个系统发现缺陷并及时优化升级,也可能是负面的,直接影响和制约体系的高效衔接和运作,因此以科学合理的“运输协调管理模式”去处理这些冲突,引导和利用冲突的正面提升效应,同时降低和消除冲突的负面影响。在这一冲突协调过程中,也促使整个系统从内部的自我优化,包括物流资源实现最佳配置、各主体间增加信任度和依存度,以及达成各主体共赢的良性发展局面,因此这一模式对现代区域物流体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 物流运输协调管理模式的特征

协调管理应主要体现物流运输体系的基本指向和职能,具体应从以下特征对物流运输协调管理模式进行把握:(1)以人为本。这一协调管理模式首先是“人”的管理,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论是协调管理规则的构建,还是协调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都要以人为本,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2)以“协调”为核心。这一管理模式的核心是“协调”,而非规则约束,由此构建一种基于协作的柔性管理机制,以协作和共赢为出发点,需要体现管理模式的灵活性和人性化,而非以僵硬地恪守规则为标准。(3)在满足以人为本和以协调为核心的基础上,应以规则为保障,当前两个特征无法发挥机制效用时,需要以规则的层面加以处理和解决问题。

物流运输协调管理的目的在于使各物流运输主体间形成彼此理解、信任、依赖、共享的合作关系,进而形成一个跨主体合作的有机联系体,在这一有机联系体内各自发挥特长,提升整个体系的效能。

3 物流运输协调管理模式的外在影响因素及处理机制

3.1 区域物流网络主体的协同合作

传统物流体系中企业强调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面控制,巨细靡遗,而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特征就是企业将处于非核心地位的业务外包给专业公司运作,而企业自身则可以集中资源专注于发展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企业将物流环节转让给第三方专业物流企业就是这一方式的实践之一,而委托方则通过信息系统等方式对外包物流实施全程管理和监控,通过此种协同合作达到双赢目的。物流企业间的协同合作是现代区域物流网络协调模式的基础。

3.2 区域物流网络信息平台的建立

传统区域物流特点是地区、行业、部门间割裂严重,各自为政,仅仅存在简单的竞争关系,由此导致重复建设、规模化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而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一方面可以获取政府宏观产业信息,帮助物流企业做出科学的战略决策,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物流企业便捷获取客户需求信息以及其他行业信息,有助于企业自身提高管理和经营效率。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是现代区域物流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现代区域物流网络协调运输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涵盖了物流管理部门、物流节点、物流区域、物流企业、上下游企业等整条供应链的相关信息。

3.3 配套政策环境建设

现代区域物流发展理论中,政府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政府在引导区域物流协调中应起到积极作用,具体包括:(1)市场准入政策。在市场准入政策方面应该大胆放开,实行“政策不禁止即为允许”的原则,鼓励企业最大程度进入和参与物流协同运作,在政策框架内通过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和大胆创新产业模式鼓励产业发展。(2)金融投资政策。一方面政府应牵头引导金融机构为区域物流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政府应积极投入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枢纽工程建设等。(3)其他政策。如土地政策上对于大型物流建设项目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在税收上可以采取优惠、变通方式,交通管理政策上鼓励合法运输,打击扰乱行业市场行为。

4 物流运输协调管理模式的内在影响因素及机制构建

影响物流运输协调管理模式的内在因素有如下方面:共同的目标、相互信任关系、合作模式、冲突的解决方式、高效沟通、团队建设、信息共享和及时反馈、明确的角色定位、必要的物流资源、规则制定、成本控制、利益分配机制等,所有的因素都在考验一个现代化区域物流体系的集成水平和效能,也需要建立相应的处理机制加以有效解决,其机制体系内涵具体如下。

4.1 决策机制

运输协调管理的决策机制包括“共同决策”和“独立决策”两种。首先,在现代区域物流协作上,整个集成化的物流体系是通过各个子系统的参与和“核心资源让渡”来实现的,这一体系所包含的资源有公共资源属性,属于物流体系共同拥有,因此对这一部分资源的决策应采用共同决策,以保证物流体系的方向性和规范性。其次,共同决策之后具体到各个子单元的任务分解和职能履行时,则需要各子单元发挥自身核心优势,对自身分工和职能履行进行独立决策。可以说解决好共同决策和独立决策的适用问题,就可以保证决策机制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4.2 沟通机制

沟通机制具体可以分解成以下要素:沟通内容、沟通制度、沟通形式和沟通理念。(1)沟通内容。首先,依据体系内的层级关系选择沟通内容,如管理层主要负责外部同政府部门、银行、行业协会等的沟通,而执行层则主要负责同物流体系内的子单元或上下游企业间的沟通;其次,有关物流体系的目标制定、协作模式、项目进度、问题沟通、建议和意见等应是沟通中必须要涵盖的主题。(2)沟通形式。首先,综合运用上下级间的纵向沟通以及各子单元间的横向沟通,并鼓励双向沟通,从而充分了解和共享需求和信息资源;其次,可采用面对面的沟通方式,如座谈会、联席会议、私下交流意见等,也可以采取电子邮件、电话等电子化沟通方式。(3)沟通制度。首先,沟通制度的目的就是要依据物流体系中各子单元参与幅度和效能贡献程度的不同,而规范其对应的话语权和信息共享权级别;其次,将相对重要的沟通内容和沟通方法通过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以使沟通更加规范化、常规化。(4)沟通理念。沟通理念需要整个体系内的各主体充分运用管理学、运营学等沟通模式,既要使沟通高效进行,也要使自己的观念更容易被其他人理解和接受。

4.3 合作机制

合作机制主要包括信任机制和利益分配(风险共担)机制两方面。(1)信任机制。在物流协作模式下,信任主要通过长期利益趋势和长期合作关系来确定,要求各子单元站在整个体系的高度去开展物流活动,避免对抗和恶性竞争,缓解冲突和抵触,应在共同战略目标、共同利益和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以坦诚沟通、互相了解和核心能力展现构建各子单元之间的伙伴信任关系。(2)利益分配(风险共担)。合作必然面临着风险和利益分配问题,一旦分配不均,则会造成整个体系的分裂和瓦解。利益分配要求物流体系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分红模式操作,体现最大的公平性,同时要预留发展资金,体现可持续性。

4.4 激励和约束机制

(1)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但考虑物流协作的特定模式,精神激励的效用空间极小,因此主要以物质激励为主,也就是基于收益分配的调节来实现。例如可以采用利益分红的方法激励各主体前期投资积极性,以促使项目顺利实施并最终转化成协作成果。(2)约束机制。约束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使物流协作体系的各参与主体的运作规范,避免因个体的失误而给整体带来损失,由此确保整个体系的规范运行。约束机制的构建可以通过以下内部层面和外部层面具体实施:内部层面即各主体单元间的相互监督,外部约束机制则需要通过合同和制度等方式得以实现。

5 结语

以上根据现代区域物流发展趋势,具体分析了协调管理模式及其应用于现代区域物流体系中的机制构建,具体到实践中,还需要各物流主体结合项目特点具体实施。而我国目前也已有成功先例,如广西西江“黄金水道”的水铁联运物流协作管理即是其中的典范,通过协调管理促进了物流体系的高效发挥,从而提升物流行业水平,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1]李建军.区域物流协同成长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3.

[2]谢天保,巨莹.供应链物流协同模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9).

[3]苗世迪,丁思思.供应链竞争与协调研究评述[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4]彭本红,冯良清.区域物流网络的形成机理与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9,(12).

猜你喜欢
运输主体物流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