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明 徐金昌
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蓬勃发展。201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ISO2006《社会责任指南》,为企业更好地开展社会责任活动提供指导。中国加入WTO后,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受到国人关注。2006年开始实施新《公司法》,200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都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明确要求。2014年3月份,国家电网、建设银行、三一重工、中国平安等一大批企业相继发布企业年度社会责任报告,详实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披露企业社会责任虽然未形成强制机制,但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
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展开广泛研究,国外学者 Dowell(2000)、Heal(2005)、Ahmed(2012)等研究了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关系。国内学者刘冬荣(2009)、邵君利(2009)、曹建新、李智荣(2013)等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相关关系展开实证研究。而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在理论和实证研究两方面分析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的相关文献还比较少。正是在这种研究背景下,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运用A股上市公司2009-2011年间292组数据,实证检验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增值的影响。
利益相关者理论一直被认为是分析社会责任问题最有效的理论基础,从利益相关方来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更为全面、合理。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应当自觉履行股东、债权人、员工、客户、供应商、政府、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
随着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H.Bowen(1953)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需要按照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去确定政策、进行决策和采取行动。Brummer(1991)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可以归纳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许必建(2001)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维护职工权利、增加就业、绿色发展、公益贡献等方面。深圳证券交易所(SZSE,2004)则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对国家和社会全面发展、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以及对股东、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多应承担的责任。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与各利益相关方的一种契约,企业应当遵守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契约承诺,自觉履行对各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
企业价值的计量指标主要分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大类。郑军(2005)指出财务指标主要是依靠财务报表提供的财务数据来计量企业价值,操作相对简便,但是忽略了非财务指标在计量企业价值的作用。常用的财务计量指标有托宾Q值、资产回报率(ROA)、股本回报率(ROE)等。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价值越来越需要重视企业家才能、核心员工、公司治理等非财务指标的计量(唐广,2005)。非财务指标比短期的、历史的财务指标更能反映企业创造的企业价值,但是非财务指标面临观念障碍和缺乏统一标准的货币计量形式的技术障碍。在评价企业价值时,应当共同考虑财务指标因素和非财务指标因素。但由于非财务指标计量标准难以确定并且难以准确的以货币计量,所以在实证研究时,学者们通常直接采用财务指标计量企业价值。
企业价值的大小于取决于所有权现金净流量、权益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和竞争优势持续期三个财务指标。而良好的利益相关者管理是实现这些财务指标的重要驱动因素,它有助于企业增加所有权现金净流量、降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延长竞争优势持续期,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刘建秋、宋献中指出社会责任履行是企业的一种跨期投资选择行为,这种投资部分通过增加企业的信誉资本而节约企业直接交易成本、增加交易数量、扩大交易范围、提高交易价格,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通过如图1所示路径促进企业价值增值。一方面,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加强了利益相关者的管理。利益相关者在收到企业传递的积极信号后,通过一定的行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进行反馈,帮助企业获得预期的所有权现金净流量、较低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和较长的竞争优势持续期,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另一方面,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进行的一种信誉资本跨期投资活动,能帮助企业节约直接交易成本、增加交易数量、扩大交易范围、提高交易价格,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
图1 社会责任履行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示意图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经营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必将对企业相关利益方产生积极影响。短期来看可能增加企业经营成本,但长期来看将有效节省企业隐性成本,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增加企业收益。由此,本文假设: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本文选取了2009-2011年不同行业、不同股权性质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剔除未发布2009-2011年3年企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的上市公司和财务状况恶化的ST公司,最后保留106家上市公司292组有效数据为研究样本。本文社会责任计量指标主要来自润灵环球责任评级(PKS)网站,控制变量和企业价值计量指标主要来自国泰安数据库。
1、变量设计
(1)因变量。本文拟采用托宾Q值作为计量企业价值的指标。托宾Q值指一项资产市场价值与其重置价值之比,托宾Q值越高,表明企业投资回报率越高,投资者越看好企业。
(2)自变量。本文拟采取润灵环球(RKS)MTC-i评分体系作为计量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指标。润灵环球(RKS)作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权威第三方评级机构,对上市公司年度社会责任进行评分,评分包括社会责任总评分、社会责任整体性评分(M)、社会责任技术性评分(T)、社会责任内容性评分(C)以及社会责任行业性评分(I)。
(3)控制变量。本文拟采取公司规模(总资产自然对数)、盈利能力(净资产报酬率)、财务杠杆(资产负债率)、股权性质作为控制变量。其中股权性质是采用赋值法的虚拟变量,企业实际控制股东为各级国资委、国有企业或者国家法人的,股权性质赋值为1,其他的赋值为0。
本文设计变量定义参照表1说明:
表1 变量说明表
2、模型构建
在参照曹建新、李智荣(2013)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相关关系实证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此检验两者的相关关系。建立模型如下:
1、描述性统计
从表2可知,标准差最大的为社会责任总评分,达到14.88。其最大值为81.45(中国平安,601318,2010年),最小值为18.21(三一重工,600031,2011年),极差较大,表明A股上市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另外,社会责任总体性评分平均值仅为38.27,平均属于BB级(第五等级),这说明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总体水平依旧不高。
表2 描述性统计结果
2、相关性分析
从表3至表7五个表中可以看到,各自变量与因变量托宾Q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托宾Q值与各自变量都在5%水平下显著相关。自变量与控制变量之间、控制变量与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除了个别在0.5以上,其余的都较小。这说明五个模型都不存在多重共线性,这也初步证明了五个回归模型的科学性。
表3 各变量之间相关性分析(T C)
表4 各变量之间相关性分析(M)
表5 各变量之间相关性分析(C)
表6 各变量之间相关性分析(T)
表7 各变量之间相关性分析(I)
3、回归分析
如表8所示,由于四个控制变量在五个模型中的相关系数、标准方差、t值和p值都很稳定,这说明了控制变量选择较为合理。
表8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注:Dependent Variable:Q
(1)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设定回归模型显著性水平a=0.05,模型双侧t检验的临界值t0.025(290) (2)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设定回归模型显著性水平a=0.05,模型临界值F0.05(1,290) 综上所述,企业社会责任各项评分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表明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就越能够提升企业社会责任。该实证结果支持了前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假设。 本文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对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越是积极履行对股东、债权人、员工、供应商、政府、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越能有效提升企业价值。 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采取措施使得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引导企业披露社会责任;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相关制度,监督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逐步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制度。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将履行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纳入企业经营发展规划中,并落到实处;建立企业内部完善的社会责任报告机制,及时向社会大众充分披露社会责任信息。 [1]王秀华.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2]刘建秋,宋献中.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创造机理:一个研究框架[J].财会通讯,2010(21):127-129 [3]Rali Raza et al.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Literature review approach[J].Elixir Finance Management.2012(46):8404-8409 [4]曹建新,李智荣.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履行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研究[J].财会通讯,2013(7):104-107 [5]朱雅琴,姚海鑫.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0(02):102-106 [6]王昶,陈昕.美国社会责任投资的发展及启示[J].财务与金融,2012(04):20-26五、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