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2008年才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今年有幸参加了迎泽区教学大赛,参加过大赛的老师一定都深有感触,大赛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折磨,同时,更是一种磨砺。当你真正经受住了这些考验之后,你一定会感受到自己的提升。
血气方刚初出时
刚抽到赛讲课题《临死前的严监生》时,我感到十分迷茫,因为这节课虽然篇幅较短,但讲好十分不易。既要让学生通过课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等描写感受人物形象,又要让学生体会到小说体裁和它的讽刺性,还要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想要把这些知识点都讲解清楚,课容量一定很大,时间一定很紧迫……在我不知所措的同时,学校领导、同事们的电话纷至沓来,给了我鼓励和信心。经过和备课团队的一次次梳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渐渐清晰起来。而此时我的思维却是混乱的,不知该何去何从……大家看到我状态不佳,于是让我回家静静心,自己思考一下。在回家的路上,看着道路两旁的商铺已经关门,马路上也没有平时车水马龙,只有零零星星的出租车和路灯与我为伴,我眼前浮现出了竖着两根手指的严监生,他是为了那两茎灯草?还是在向我挑衅似的宣战?回到家,我的心情竟然没有先前的慌张,我想起了严监生,觉得他的执着精神也是可取的,还有三天时间呢,于是倒头便睡。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最不缺乏的就是激情和活力,但毕竟初出茅庐,经验方面还是有很大的欠缺,真所谓“血气方刚初出时”。
苦心孤诣为追求
第二天是周六,我并没有按照大家给我的思路去梳理课文,其实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我想尝试独立处理这篇课文,自己探索一下。我一遍一遍地朗读,脑子里想着学生读完会有什么感受,会有什么想法,进行了很多种预设,我渐渐地陷入了深思,到底要给学生讲些什么?是否可以超出教学目标大胆创新?是否可以借助原有初中教学的基础?于是我从小说的设置悬念入手,中间穿插方法的指导,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严监生的人物形象,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设计课堂讨论学习卡,精心准备课件,可以说干劲十足,经过一天的努力,我的思路渐渐清晰起来。但是我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我面对的是五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于悬念的理解还不是很深,这样做大大偏离了教学目标。
周日,我满怀信心地去试讲,但学生的表现让我大失所望,而且讲下来后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否定。因为平时大家的关系很好,直来直去,说了一大堆问题。我也及时地进行了反思,我是站在了学生的角度,但我的教学目标设置大大超出了学生现有知识能力的范围,所以他们有些茫然,使课堂不那么融洽。这样,只好把我的设计全盘否定,一切从零开始。而此时,离大赛只有一天时间了。中午,大家顾不上吃饭又坐在了一起……庆幸,我此时头脑还比较清醒,于是在我们激烈的讨论中时间不知不觉到了晚上。随着海量信息的涌入大脑,我的系统全面崩溃了,我似乎已经从一个参与者变成了旁观者。当大家拿着讨论好的结果问我怎么样时,我说明白了,但让我写我却什么都写不出来,这让大家很是无奈。回到家我用冷水洗了洗脸,静了静心,继续思考。夜深了,我仍奋笔疾书。功夫不负有心人,虽然忙到很晚,但思路又一次清晰了。最终我顺利地走上了讲台,信心满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大赛折磨着我,也折磨着我的团队,但最终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敲定了整篇课文的教学思路,我想,我们这两天的经历真可谓:苦心孤诣为追求。
柳暗花明成“正果”
“柳暗花明成正果”中的“正果”是加了双引号的。我觉得不论这次大赛结果如何,正果也好,歪果也罢,经历了柳暗花明的蜕变,我想我已经成长了一大步,但愿我的努力和大家对我的帮助能让我真正修成正果。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不论是环境、情节还是各种表现手法,都是为刻画人物形象而服务的。所以,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在平时,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抓环境描写来品味人物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桥》这篇课文中,就是通过雨越下越大,河水越涨越高等环境描写来体现老汉山一样的老党员形象。
2.抓人物描写品味人物
例如,《临死前的严监生》《草船借箭》等课文,都是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与此同时,我最大的收获是:逐渐明白了一节好课是怎样磨成的,也明白了一个年轻教师的成长意味着什么。
我认为,要想讲出一节好课,首先要准确地把握教材,制订出全面、具体、可测性强的教学目标,这一点太重要了。只有做到这一点,在讲课时即使心情紧张但课一定不会乱。其次,学生能真正参与其中,思考互动,真正动起来。以上两点,都在本次大赛的评分标准中得到了体现。第三,目标达成度要高。基本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第四,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素养的积淀,通过高超的技能来适应课堂。最后,就是这节课能给学生留下终身的印象。试想,如果在20年后,学生仍然能回顾起这节课的精彩环节,那么这节课一定是一节好课。
通过这次大赛的经历,我清楚了一个年轻教师的成长靠的是:
团队智慧才能博采众长
磨课历练才能彰显本色
精读细研才能勇往直前
相信每一位青年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都会成长起来。我把这句话送给我自己,也送给每一位青年教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作者简介:靳嘉瑞,1985年出生,2008年毕业于山西晋中学院,现就职于太原市迎泽区第一实验小学,任教语文学科,曾获区教学能手称号。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