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景成
[中图分类号] S66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9-0070-01
阐述了草莓在品种配置、园地选择、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等各环节的露地栽培技术,提高草莓栽培的经济效益,为草莓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一、品种选择与配置
露地草莓栽培应选休眠期长、长势强、产量高、果齐色艳、硬度大的品种。除主栽品种外,还应配置其授粉品种。原则上1个草莓园品种不宜少于3个,应包括早、中、晚熟品种。2个品种间的距离20厘米左右,同一品种在园配置要集中。
二、园地选择和栽植前的准备
1.草莓园地应选地势较高、地面平坦、光照良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灌溉方便、保水保肥力强的地块,北方地区应选背风向阳的地块,一般应避免与草莓有共性病害的作物地茬。
2.栽植前整地作畦,而后灌1次小水适当镇压,使土壤沉实,上暄下实细碎平整,以免栽植后浇水植株下陷埋没苗心,影响成活率和缓苗后的生长。
三、秧苗准备
草莓育苗在露地进行,每亩生产田需苗圃150平米左右,在生产田附近选合适的地块施肥、深耕、细耙做平畦,于4月定植母本苗,株行距80厘米,以后追施尿素2-3次,每次8-10千克/亩,并根据土壤墒情勤浇小水。育苗期间及时除草,一般一株母本苗可繁殖生产苗30株左右。对匍匐茎苗要求无病虫害,有较多新根,根茎粗在1厘米以上,至少4片展开叶,中心芽饱满叶柄短粗,起苗前先割除老叶,留2-3片心叶就近栽植,最好随起苗随栽苗。
四、栽植方式
1.定植栽植。多用于高垄种植,垄高25厘米,宽50-55厘米,垄距30厘米,每垄栽2行,株距10-15厘米,行距25厘米,但需苗量大。第二年在植株选留上可于结果后留老株去匍匐茎。第三年是结果后留新株去老株,按固定株行距选留健壮的新苗,这样就地更新换苗不换地产量较稳定。
2.地毯式栽植。定植时按较大株行距栽种,让植株长出的匍匐茎在株行间扎根生长,直到均匀地布满畦面,对延伸到规定范围以外的匍匐茎一律去除。这种方式多用于平畦种植,但不能栽植太稀。平畦栽培,一般畦宽1.2-1.5米,每畦栽 4-6行,行距20-25厘米,株距15-20厘米。
3.栽植深度是幼苗成活的关键,过深过浅都会造成秧苗死亡。应掌握“深不埋心,浅不露根”的原则,正确的方法是先把土挖开,将秧苗根颈部与地面平齐,弓背向外,让根系舒展置于穴内,然后填土压实、并轻轻提一下苗,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栽后立即浇1次定根水。如果发现有露根淤心现象,以及花序欲出方向不合要求植株,应立即调整,重新栽植:
五、管理技术
1.冬前管理。水分管理定植后每隔2-3天浇一次水,保持土壤湿润,待缓苗后可视墒情适当浇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促进植株发育,待秋末气温下降时控制水分,抑制地上部生长,促进水分向根转移。11月中下旬,可浇1次冻水提高植株越冬能力,确保早春植株生长对水分的需要。
施肥当长出两片新叶时,结合浇水穴施尿素5-8千克/亩,作为提苗肥促地上部的生长;9月下旬追施磷酸二铵15-20千克使花芽。
摘除匍匐,茎一般1年中摘除3-4次。6月下旬以后气温较高,日照时间长利于匍匐茎发生,应及时去除减少养分损耗,至少3周进行1次。
2.越冬覆盖。于11月中下旬进行,先将地膜覆盖于畦面,四周用土压实,后在地膜上适当压些土或秫秸等。目的是保持土壤水分,提高根系温度。
3.返春后管理。早春地温回升,先清除地膜上的覆盖物以提高地温。3月初植株恢复生长,此时在苗上薄膜上打孔,把秧苗掏出,用土压实孔四周。
水肥管理。三月下旬,秧苗开始生长,应浇一次返春水,每亩穴施复合肥10-15千克/亩;4月中旬,新叶生长量大,并陆续开花,需水量增大。应浇一次透水,保证花器官发育。4月下旬草莓进入开花盛期和果实膨大期,植株需水量较大,应掌握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为原则;在采收前5天停止浇水,以提高果实耐储运能力;每次采果后,在傍晚或早上浇 1次小水。灌水方法可在行间开沟引水沟灌,垄栽的可直接在垄沟内灌溉,每次灌水量要适当不可过大。
中耕除草。中耕次数和时间应根据情况而定,杂草少土壤疏松的,全年可进行5-6次,尽可能做到园地清洁不见杂草,排灌畅通。中耕深度一般3-4厘米为宜,果实采收后,结合施肥培土中耕深度可加深到8厘米左右。
疏花疏果。在开花前,花蕾分离期对高节花进行适量疏蕾,使每花序结果不超过12只,使留下的花朵坐果整齐,果个增大,大小均匀,并使成熟期集中。疏果在幼果期进行,及时疏去畸形果、病虫果。
除老叶与弱芽。待叶片呈水平着生,并开始发黄,叶柄基部也开始变色时,应及时去除,植株上生长弱的侧芽也及时疏去,以利通风透光。
垫果。在没有地膜覆盖栽培的草莓园,应在开花后2-3周,在草莓株丛间铺碎草或麦秸,垫于花序下面,以提升商品价值。
采收。待果实完全着色后,八成熟及时采收。采收时用拇指和食指切断果柄,连同果实及一小段果柄一起摘下,最好不接触果实。采收时间应在早上或前一天傍晚进行,避开中午的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