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培森
摘 要:以长泰县文昌公园为例,在分析项目现状与生态学模式基础上,借助景观生态学原理,提出城市生态公园植物群落营造过程中景观格局优化的方法,以营造整体和谐、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景观空间,为今后的城市生态公园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生态公园;植物群落;景观格局优化;营造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8-113-04
随着国际社会对全球生态危机的高度关注,城市生态公园是城市公园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不仅具有优于传统公园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还是展示生态文化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了城乡生境的新型开放性公共空间。城市生态公园是以营建、保护具有多样性、地域性、自我演替功能的局部生态系统,并最终改善城市生态系统为目标,通过保留、修复、模仿地域性自然生境,与自然生态过程相和谐,以生态技术和文化为主题,供人们休憩、游赏、实践等活动[1]。
植物群落作为城市生态公园的重要因素,它的类型、结构、布局和形态都传递和表达了公园的形象和意境,它也是植物景观的载体,其组成和生活型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植物景观的外貌和季相变化也都由植物群落的生活型来表现。分析植物群落景观格局的优化方法,对指导城市生态公园建设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1 项目概况
1.1 自然地理情况 长泰县文昌公园位于县城建成区东南部的石岗山,东起于长泰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至官山开发区一线,西临省道207线,南至武安镇山前村,北止于石岗水渠,总面积为115.33hm2。公园属低山台地,海拔多在20~70m之间,最高海拔90.79m,最低海拔11.64m。山体不高,但总体上较为浑圆,山峦轮廓柔美,层次分明,峻秀多姿,富有灵性。石岗山高不过100m,峰顶的文昌阁作为长泰人文标志性建筑,充满了传奇色彩。公园是长泰县城的一个绿色核心,作为城市生态公园,对城区生态环境以及长泰人民的生活品质有着极大的影响。
1.2 公园植物群落景观现状 项目区内林分苍翠葱绿,但均为人工林。以龙眼、荔枝为主的经济林,构成园内主要的群落景观。经调查,植被主要以龙眼林、荔枝林、绿竹林、巨尾桉林和香蕉林等为主。此外,在村庄周围、山谷等地还种植有甘蔗、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
文昌公园植物群落景观结构属于单层型群落模式,其景观格局类型属于均匀性分布格局,表现在景观类型较为单调,景观层次不够明显。主要原因是:(1)树种的数量构成具有明显的分散性,公园植物群落绿化树种数量较少,缺少丰富的变化,从而出现绿化树种及景观相对单调的现象;(2)由于乔木树种较多,灌木和地被应用相对较少,而表现出群落层次不够丰富;(3)物种多样性不高,乔灌草各层物种多样性变化没有明显规律。
2 植物群落景观格局优化分析
2.1 生态学模式分析 Forman和Godron提出了“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空间解读模式并且被广泛应用于景观格局的研究中,他们认为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基质(matrix)是组成景观的3种结构单元[2]。这一模式是景观格局分析及优化的理论基础,决定了植物群落结构、功能和过程随时间变化的结果[3]。它主要表现在景观要素组成和组合形式两个方面。
(1)斑块。植物群落景观结构由不同大小、数量、形状和位置的斑块组成,不同性质的斑块,它的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在城市生态公园中一般大型植物群落斑块能涵养较多水分,连接河流水系和维持林中物种的安全和健康,比小型斑块更有能力持续和保持基因的多样性。城市生态公园的斑块类型见表1。
表1 城市生态公园的斑块类型
[斑块类型\&景观特征\&功能特征\&大类\&小类\&生态功能\&使用功能\&核心生态
斑块\&栖息地斑块\&覆盖着自然、近自然植被,具多样性、多层次性;或景观区域具有自然生态结构和功能,但却为人工建造。景观自然特性明显。\&自然生态功能强,可自然演替及自维持,作为源、栖息地。\&只具有特别限定的使用功能。\&生态设施斑块\&缓冲生态
斑块\&观赏性林地草地斑块\&地面、水域覆盖着人工、半人工植被,具观赏性、简单性;或人工引入的具实验和体验性质的农田、果林、渔场等区域。景观半自然特征。\&有一定自然生态功能,作为过滤器、屏障。\&具有适量的、相对静态的游憩功能。\&观赏性水体斑块\&生态农业斑块\&生态林业斑块\&生态渔业斑块\&使用功能
斑块\&建筑群斑块\&地面、水面由半硬质、硬质材料、人工设施建构,或供人活动水体构成。景观人工特征明显。\&生态功能很弱,负干扰。\&具文化、教育、游憩等功能。\&广场斑块\&活动设施斑块\&]
(2)廊道。生态学家认为廊道有利于物种空间运动和原本孤立的斑块内物种的生存和延续,但廊道本身是一种危险的景观结构,过宽或过窄,有时会干扰其他物种的生长,也为外来物种的入侵创造条件。
根据邓毅《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方法》表明:3~12m时,其廊道宽度和物种多样性几乎不发生关连;在12~30.5m时,其物种多样性较低,一些边缘种被包含在内;61~91.5m时,有较多的内部种及多样性。一般来说,需满足的较适宜的廊道宽度为46~152m,其廊道的宽度的重要性在于森林的边缘效应,边缘效益宽度决定廊道宽度。
(3)基质。基质是由相对同质的植物群落组成,具有自身特性,它是面积最广、连通性最强的重要景观元素。植物群落景观中基质常作为背景区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植物群落的性质,对植物群落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公园中植物群落基质作为广阔的景观背景,勾勒了山地公园的大致轮廓,表现出公园的质地机理,同时也为不同的斑块、廊道提供了安全、稳定的基础条件。
2.2 植物群落景观格局优化思路 根据生态学模式分析,文昌公园的基质以经济林为主,植物种类单一,主导了公园的整体景观结构和效果,其较为单一的景观基质导致生态稳定性较差;公园景观斑块主要是由大小不一的龙眼林、荔枝林、竹林、巨尾桉林和香蕉林等构成,性质、结构较为相似,异质性与多样性较低;公园中廊道形式以防护林、溪流、道路两边人工林带为主,但目前由于人为活动或自然干扰,植物群落结构遭到破坏,连通性受到极大影响。endprint
根据以上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文昌公园在植物群落营造过程中,应该对景观格局进行有目的地优化,主要思路为:保证调查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完善景观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增加斑块的异质性和多样性,加强廊道的连通性,尽量降低景观的破碎化,达到物质和能量的顺畅流通。具体应该是对群落的生态效应和稳定性作充分考虑,增加植物群落配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物种的丰富度,同时注意在常用树种中适当增加低频率树种的应用,大力开发引进本地野生植物资源、培育新优园林植物品种,提高城市生态公园的多样性。
城市生态公园的理想景观格局分为2种主要格局:单核心型格局和多核心型格局[1]。因此,在长泰县文昌公园植物群落的景观格局规划思路上,因地制宜,将其规划为单核心型格局中的并列式格局,它指在空间分布上呈平行并列的使用功能区、缓冲区、核心生态区。特点是使用功能斑块呈沿线状离散式分布,且基质为缓冲生态斑块,优点是活动功能斑块能灵活的组织分布,并且还保证了缓冲区宽度。如图1b、图2。
图1 并列式格局
图2 长泰县文昌公园景观格局
3 植物群落景观格局优化方法
文昌公园自身地形特殊,环境复杂,在植物群落景观格局优化上应更注重与生态环境的结合,合理组织好植物内部与外部的关系,达到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最优组合。因此,在文昌公园的植物群落营造过程中,依据思路分析,提出以下4个方法进行景观格局的优化。
3.1 保证调查的完整性与科学性 长泰县文昌公园面积较大,地势起伏多变、环境复杂,在进行植物群落景观格局优化时,应该做好基础资料收集的完整性。其主要因子应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文、植物群落类型、坡度和坡向等。在植物群落配置时应考虑其科学性,在山脊和山崖区域,地势陡峭、土壤瘠薄、含水量低,选择植物群落时应考虑耐旱、耐瘠薄的常绿针叶林或灌丛。山腰处土质较厚、水分适中,适合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或常绿、落叶混交林生长。山谷处是雨水汇聚,土壤丰厚的区域,基础条件较好,适合多种植物群落生长。
植物群落的配置和优化是随着符合特定植物生境条件而定的,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的拟自然处理手法,在选择和配置植物群落时应多加考虑外界生态因素,达到植物群落外在与内在的最优生态格局。
3.2 完善景观的整体性与连续性 公园植物群落景观是整体性与连续性的结合。景观整体性反映的是整体和单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公园植物群落是以窄宽不等的绿色空间、蓝色空间、道路空间、文化空间、建筑与构筑物空间连接成的网络系统,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有机整体。
在文昌公园植物群落营造中,要改变原有单一的景观基质,增强其生态稳定性。按照不同的功能区(景区)规划丰富的植物种类,以逐步过渡的形式,建立以常绿阔叶林为建群种的森林群落,由原有的单层型群落模式,变成乔木、灌丛、攀援、地被植物相互镶嵌的复层森林群落景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构建新型景观基质(见表2)。在这个有机整体中,植物斑块、廊道呈现一定的连续性,虽然其中嵌有小型异质斑块,但总体趋势上是连续分布的。
为保证植物群落景观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每个区域植物种类既有相同,又各有特色。在营造过程中,尽可能保留部分生长健壮、树形优美的橄榄、荔枝、龙眼等大树,少部分逐步替代改造,既能保持大型斑块的完整性,也能保留一些小型异质斑块和廊道,促进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发展。
表2 文昌公园功能区(景区)植物群落配置
[功能区(景区)\&功能定位\&植物群落配置\&文化
修学区\&该区以文化游赏为主,森林群落以培育樟科、山茶科等植物为建群种的常绿阔叶林,在此基础上凸显孔庙主轴两侧的植物景观。该景观以蕴含人文理念内涵,渗透孔子思想精蕴的植物为主。\&(1)主要树种:香樟、闽楠、红豆树、木荷、凤凰木、蓝花楹、铁冬青、水杉、水松、小叶榄仁、鹅掌楸、金钱松、柚木、黄金香柳、鹅掌楸、金枝侧柏、糖胶树、沉香、印度紫檀、降香黄檀等。
(2)文化精蕴树种:竹类(孝顺竹、实心竹、红竹、紫竹、青秆竹、黄金间碧玉竹、毛竹等)、松类(马尾松、罗汉松、湿地松、火炬松)、柏类(铅笔柏、侧柏、福建柏)、金桂、银桂、四季桂、山茶花、紫薇、桃、李。\&休闲
康乐区\&该区以动态的休闲、康体、娱乐为主,森林群落培育以樟科、豆科、桃金娘科等为建群种的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香樟、海南蒲桃、木荷、千年桐、台湾栾树、凤凰木、火焰木、木棉、铁冬青、小叶榄仁、鹅掌楸、柚木、黄金香柳、糖胶树、沉香、印度紫檀、降香黄檀、桂花、白玉兰等。\&生态
体验区\&该区以静态康体、休憩和体验为主,森林群落培育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等植物为建群种的植物群落,按植物组团功能进行规划,以形成功能各异、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植物群落景观。\&(1)主要树种:红锥、香樟、马占相思、福建柏、木荷、千年桐、台湾栾树、木棉、铁冬青、水杉、鹅掌楸、黄金香柳、糖胶树、沉香、印度紫檀、降香黄檀、金桂、银桂等。
(2)精气树种:火炬松、湿地松、马尾松、老龄山茶树。\&]
3.3 增加景观的异质性与多样性 景观异质性主要来源于自然干扰、人为活动和植被的内源演替,分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和功能异质性,目前景观异质性研究还是以空间异质性为主。景观多样性的表征是不同景观间的差异,是指景观单元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样性。
文昌公园在长期的人为活动中,产生了一些破碎化严重或敏感的区域,如文昌公园的边缘建设地带、园内养猪场等,在这些区域附近,单一稀少类型的植物群落是较为难以稳定生长的。因此,景观格局优化的重点首先应改善原有恶劣的生态环境,再通过增加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性,以营造和谐稳定的群落结构。对一些植物群落空间结构单一的区域,特别是园内大片的龙眼林、荔枝林,可以适当嵌入异质斑块,增加斑块的种类和数量,调整原有生态系统,改善原有植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异质性和多样性,丰富景观效果,利于公园稳定发展。
文昌公园植物群落营造中,通过对重要节点(斑块)的规划,如森林浴场、专类园等(见表3),丰富了异质斑块与植物群落种类。不同的异质斑块分布在公园基质、廊道中,相互交错,共同组成公园植物群落景观,有利于公园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同时也丰富了景观的多样性。另外,利用公园石岗山的地形变化设计植物群落,在视觉上可以缔造自然的梯度景观[4],并通过嵌入开花、季相植物斑块及廊道,构建四季变化的景观林,使得文昌公园具有多维景观。因此,增加植物群落的异质性和多样性是有利于优化植物群落景观格局。
表3 文昌公园重要节点(斑块)植物群落配置
[序号\&节点(斑块)名称\&植物群落配置\&1\&森林浴场\&选择香樟、沉水樟、老龄的山茶树、南洋楹、马尾松、湿地松、福建柏、铅笔柏、柠檬、金桂、银桂、池杉等。\&2\&珍稀树木园\&选择格木、闽楠、花榈木、福建柏、红豆树、观光木、鹅掌楸、沉香、降香黄檀、印度紫檀、水杉、水松等。\&3\&竹类观赏园\&主要散生竹有:黄纹竹、紫竹、龟甲竹、早园竹、淡竹等;主要丛生竹有:佛肚竹、刺竹、黄金间碧竹、银丝大眼竹、粉单竹、大头典竹、巨竹、凤尾竹、青秆竹等。\&4\&疏林草地\&选择海南蒲桃、香樟、榕树、高山榕、木棉、鹅掌楸、桂花、池杉、铁冬青、桃树等乔木类;露兜树、红叶石楠、鸡冠刺桐、红绒球等观型、观花类灌木;结缕草、狗牙根、假俭草、竹节草、常春油麻藤、常春藤、紫藤、炮仗花、使君子、光叶子花等草藤本类植物,共同构建疏林草地景观。\&5\&湿生植物园\&选择耐水湿树种,如落羽杉、池杉、水松、水杉、垂柳等;在浅水区可选观花水生植物如花蔺、再力花、千屈菜、水生美人蕉、花叶芦竹等,形成水生植物组团。在各个背景色块之间根据地形、花色与植物高度不同,可呈带状、块状或点缀式种植过渡类型,主要配置的植物有:宽叶香蒲、花叶水葱、梭鱼草、雨久花、欧洲大慈菇、旱伞草等。\&6\&桃李园\&可选择桃花、李、福建山樱花、二乔玉兰、贴梗海棠、四季海棠等植物。桃花品种可选择直技桃类、帚桃类、寿星桃类、垂技桃类中花色为红色、粉色的品种。\&7\&碧桂园\&以八月桂为主,同时还可选择银桂、丹桂、四季桂、墨叶金桂、朱砂丹桂、金球桂、九龙桂、状元红等。\&8\&紫薇园\&以红色、紫色紫薇群体为主,如红叶紫薇、红火球紫薇、红火箭紫薇等。\&]
3.4 加强景观的连接度与降低景观的破碎化 景观连接度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续性及生态过程、功能联系的度量,包括结构连接度和功能连接度[5]。景观破碎化会使大斑块切割成许多小的、散乱斑块,不利景观构成及物种多样性发展。加强植物景观的连接度,有利于降低破碎化程度。
在文昌公园植物群落营造中,由于外部干扰,公园内的植物群落景观破碎化程度较为严重,如在建设道路和构筑物时造成植物斑块的分裂与廊道的破碎,甚至某些区域破碎化严重,还会造成水土流失、塌方等地质灾害。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公园植物群落景观格局的优化,在对使用功能斑块进行修建时,如广场(诗礼广场、孔子广场)、建筑(孔庙、餐饮娱乐街)、道路等,应该尽量减少对一些相邻的小型斑块或廊道进行分割、破坏。有造成破坏的,应及时、有效地构建新的景观廊道,恢复斑块间的连接。由于公园的特殊性,对于区域内的一些小型植物斑块,其连接度很差的,如果破碎化程度加大,将会降低其生态稳定性,甚至可能逐渐被其他大型斑块侵蚀,最终被替代。因此,在植物群落营造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增加斑块间的连接度,特别是廊道的合理化营造,逐渐降低景观的破碎化。在文昌公园植物群落营造中,对一些已有的、较好的植物群落,采用保留方式,建立保护红线,保证其植物空间结构的完整性与连通性,相对建设,保护其实也是一种有效的优化方法。
4 结语
城市生态公园植物群落景观格局的优化对公园景观的营造极为重要,笔者根据长泰县文昌公园建设的具体实践提出4种方法,指出景观格局的优化方向,其具体应用应该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细化,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合理。为检验优化的效果,在后期建设完成,建议对公园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对公园的进一步完善,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其评价体系的构建可选择公园的生态功能、景观美以及社会效益作为综合评价的准则,选择物种群落多样性、生活型结构、对绿地环境的影响度、健康度、季相与色彩、枯落物、绿视率、空间异质性、可停留度、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度以及营造的人性空间等11个内容作为因子层。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城市生态公园植物群落景观评价的AHP数学模型,合理确定各指标重要性并使之数量化,求得景观评价指标权重,以期从定量和理性的角度研究公园植物群落各个阶段的景观质量,以不断对景观格局进行优化与完善。
城市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处越发显得重要,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必须回归理性。植物作为公园的主要素材,在组织植物群落景观时,必须充分考虑场地特有的生境,按照生态条件,科学合理地配置绿化树种,使得城市生态公园的植物群落景观格局得到优化,形成最佳的景观与生态效果。
参考文献
[1]邓毅.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分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赵羿,李月辉.实用景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76-88.
[4]田如男,朱敏.植物质感与植物景观设计[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9(3):73-75.
[5]傅伯杰,陈利项.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81-87.
(责编:徐焕斗)endprint
文昌公园植物群落营造中,通过对重要节点(斑块)的规划,如森林浴场、专类园等(见表3),丰富了异质斑块与植物群落种类。不同的异质斑块分布在公园基质、廊道中,相互交错,共同组成公园植物群落景观,有利于公园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同时也丰富了景观的多样性。另外,利用公园石岗山的地形变化设计植物群落,在视觉上可以缔造自然的梯度景观[4],并通过嵌入开花、季相植物斑块及廊道,构建四季变化的景观林,使得文昌公园具有多维景观。因此,增加植物群落的异质性和多样性是有利于优化植物群落景观格局。
表3 文昌公园重要节点(斑块)植物群落配置
[序号\&节点(斑块)名称\&植物群落配置\&1\&森林浴场\&选择香樟、沉水樟、老龄的山茶树、南洋楹、马尾松、湿地松、福建柏、铅笔柏、柠檬、金桂、银桂、池杉等。\&2\&珍稀树木园\&选择格木、闽楠、花榈木、福建柏、红豆树、观光木、鹅掌楸、沉香、降香黄檀、印度紫檀、水杉、水松等。\&3\&竹类观赏园\&主要散生竹有:黄纹竹、紫竹、龟甲竹、早园竹、淡竹等;主要丛生竹有:佛肚竹、刺竹、黄金间碧竹、银丝大眼竹、粉单竹、大头典竹、巨竹、凤尾竹、青秆竹等。\&4\&疏林草地\&选择海南蒲桃、香樟、榕树、高山榕、木棉、鹅掌楸、桂花、池杉、铁冬青、桃树等乔木类;露兜树、红叶石楠、鸡冠刺桐、红绒球等观型、观花类灌木;结缕草、狗牙根、假俭草、竹节草、常春油麻藤、常春藤、紫藤、炮仗花、使君子、光叶子花等草藤本类植物,共同构建疏林草地景观。\&5\&湿生植物园\&选择耐水湿树种,如落羽杉、池杉、水松、水杉、垂柳等;在浅水区可选观花水生植物如花蔺、再力花、千屈菜、水生美人蕉、花叶芦竹等,形成水生植物组团。在各个背景色块之间根据地形、花色与植物高度不同,可呈带状、块状或点缀式种植过渡类型,主要配置的植物有:宽叶香蒲、花叶水葱、梭鱼草、雨久花、欧洲大慈菇、旱伞草等。\&6\&桃李园\&可选择桃花、李、福建山樱花、二乔玉兰、贴梗海棠、四季海棠等植物。桃花品种可选择直技桃类、帚桃类、寿星桃类、垂技桃类中花色为红色、粉色的品种。\&7\&碧桂园\&以八月桂为主,同时还可选择银桂、丹桂、四季桂、墨叶金桂、朱砂丹桂、金球桂、九龙桂、状元红等。\&8\&紫薇园\&以红色、紫色紫薇群体为主,如红叶紫薇、红火球紫薇、红火箭紫薇等。\&]
3.4 加强景观的连接度与降低景观的破碎化 景观连接度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续性及生态过程、功能联系的度量,包括结构连接度和功能连接度[5]。景观破碎化会使大斑块切割成许多小的、散乱斑块,不利景观构成及物种多样性发展。加强植物景观的连接度,有利于降低破碎化程度。
在文昌公园植物群落营造中,由于外部干扰,公园内的植物群落景观破碎化程度较为严重,如在建设道路和构筑物时造成植物斑块的分裂与廊道的破碎,甚至某些区域破碎化严重,还会造成水土流失、塌方等地质灾害。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公园植物群落景观格局的优化,在对使用功能斑块进行修建时,如广场(诗礼广场、孔子广场)、建筑(孔庙、餐饮娱乐街)、道路等,应该尽量减少对一些相邻的小型斑块或廊道进行分割、破坏。有造成破坏的,应及时、有效地构建新的景观廊道,恢复斑块间的连接。由于公园的特殊性,对于区域内的一些小型植物斑块,其连接度很差的,如果破碎化程度加大,将会降低其生态稳定性,甚至可能逐渐被其他大型斑块侵蚀,最终被替代。因此,在植物群落营造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增加斑块间的连接度,特别是廊道的合理化营造,逐渐降低景观的破碎化。在文昌公园植物群落营造中,对一些已有的、较好的植物群落,采用保留方式,建立保护红线,保证其植物空间结构的完整性与连通性,相对建设,保护其实也是一种有效的优化方法。
4 结语
城市生态公园植物群落景观格局的优化对公园景观的营造极为重要,笔者根据长泰县文昌公园建设的具体实践提出4种方法,指出景观格局的优化方向,其具体应用应该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细化,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合理。为检验优化的效果,在后期建设完成,建议对公园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对公园的进一步完善,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其评价体系的构建可选择公园的生态功能、景观美以及社会效益作为综合评价的准则,选择物种群落多样性、生活型结构、对绿地环境的影响度、健康度、季相与色彩、枯落物、绿视率、空间异质性、可停留度、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度以及营造的人性空间等11个内容作为因子层。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城市生态公园植物群落景观评价的AHP数学模型,合理确定各指标重要性并使之数量化,求得景观评价指标权重,以期从定量和理性的角度研究公园植物群落各个阶段的景观质量,以不断对景观格局进行优化与完善。
城市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处越发显得重要,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必须回归理性。植物作为公园的主要素材,在组织植物群落景观时,必须充分考虑场地特有的生境,按照生态条件,科学合理地配置绿化树种,使得城市生态公园的植物群落景观格局得到优化,形成最佳的景观与生态效果。
参考文献
[1]邓毅.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分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赵羿,李月辉.实用景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76-88.
[4]田如男,朱敏.植物质感与植物景观设计[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9(3):73-75.
[5]傅伯杰,陈利项.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81-87.
(责编:徐焕斗)endprint
文昌公园植物群落营造中,通过对重要节点(斑块)的规划,如森林浴场、专类园等(见表3),丰富了异质斑块与植物群落种类。不同的异质斑块分布在公园基质、廊道中,相互交错,共同组成公园植物群落景观,有利于公园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同时也丰富了景观的多样性。另外,利用公园石岗山的地形变化设计植物群落,在视觉上可以缔造自然的梯度景观[4],并通过嵌入开花、季相植物斑块及廊道,构建四季变化的景观林,使得文昌公园具有多维景观。因此,增加植物群落的异质性和多样性是有利于优化植物群落景观格局。
表3 文昌公园重要节点(斑块)植物群落配置
[序号\&节点(斑块)名称\&植物群落配置\&1\&森林浴场\&选择香樟、沉水樟、老龄的山茶树、南洋楹、马尾松、湿地松、福建柏、铅笔柏、柠檬、金桂、银桂、池杉等。\&2\&珍稀树木园\&选择格木、闽楠、花榈木、福建柏、红豆树、观光木、鹅掌楸、沉香、降香黄檀、印度紫檀、水杉、水松等。\&3\&竹类观赏园\&主要散生竹有:黄纹竹、紫竹、龟甲竹、早园竹、淡竹等;主要丛生竹有:佛肚竹、刺竹、黄金间碧竹、银丝大眼竹、粉单竹、大头典竹、巨竹、凤尾竹、青秆竹等。\&4\&疏林草地\&选择海南蒲桃、香樟、榕树、高山榕、木棉、鹅掌楸、桂花、池杉、铁冬青、桃树等乔木类;露兜树、红叶石楠、鸡冠刺桐、红绒球等观型、观花类灌木;结缕草、狗牙根、假俭草、竹节草、常春油麻藤、常春藤、紫藤、炮仗花、使君子、光叶子花等草藤本类植物,共同构建疏林草地景观。\&5\&湿生植物园\&选择耐水湿树种,如落羽杉、池杉、水松、水杉、垂柳等;在浅水区可选观花水生植物如花蔺、再力花、千屈菜、水生美人蕉、花叶芦竹等,形成水生植物组团。在各个背景色块之间根据地形、花色与植物高度不同,可呈带状、块状或点缀式种植过渡类型,主要配置的植物有:宽叶香蒲、花叶水葱、梭鱼草、雨久花、欧洲大慈菇、旱伞草等。\&6\&桃李园\&可选择桃花、李、福建山樱花、二乔玉兰、贴梗海棠、四季海棠等植物。桃花品种可选择直技桃类、帚桃类、寿星桃类、垂技桃类中花色为红色、粉色的品种。\&7\&碧桂园\&以八月桂为主,同时还可选择银桂、丹桂、四季桂、墨叶金桂、朱砂丹桂、金球桂、九龙桂、状元红等。\&8\&紫薇园\&以红色、紫色紫薇群体为主,如红叶紫薇、红火球紫薇、红火箭紫薇等。\&]
3.4 加强景观的连接度与降低景观的破碎化 景观连接度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续性及生态过程、功能联系的度量,包括结构连接度和功能连接度[5]。景观破碎化会使大斑块切割成许多小的、散乱斑块,不利景观构成及物种多样性发展。加强植物景观的连接度,有利于降低破碎化程度。
在文昌公园植物群落营造中,由于外部干扰,公园内的植物群落景观破碎化程度较为严重,如在建设道路和构筑物时造成植物斑块的分裂与廊道的破碎,甚至某些区域破碎化严重,还会造成水土流失、塌方等地质灾害。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公园植物群落景观格局的优化,在对使用功能斑块进行修建时,如广场(诗礼广场、孔子广场)、建筑(孔庙、餐饮娱乐街)、道路等,应该尽量减少对一些相邻的小型斑块或廊道进行分割、破坏。有造成破坏的,应及时、有效地构建新的景观廊道,恢复斑块间的连接。由于公园的特殊性,对于区域内的一些小型植物斑块,其连接度很差的,如果破碎化程度加大,将会降低其生态稳定性,甚至可能逐渐被其他大型斑块侵蚀,最终被替代。因此,在植物群落营造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增加斑块间的连接度,特别是廊道的合理化营造,逐渐降低景观的破碎化。在文昌公园植物群落营造中,对一些已有的、较好的植物群落,采用保留方式,建立保护红线,保证其植物空间结构的完整性与连通性,相对建设,保护其实也是一种有效的优化方法。
4 结语
城市生态公园植物群落景观格局的优化对公园景观的营造极为重要,笔者根据长泰县文昌公园建设的具体实践提出4种方法,指出景观格局的优化方向,其具体应用应该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细化,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合理。为检验优化的效果,在后期建设完成,建议对公园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对公园的进一步完善,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其评价体系的构建可选择公园的生态功能、景观美以及社会效益作为综合评价的准则,选择物种群落多样性、生活型结构、对绿地环境的影响度、健康度、季相与色彩、枯落物、绿视率、空间异质性、可停留度、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度以及营造的人性空间等11个内容作为因子层。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城市生态公园植物群落景观评价的AHP数学模型,合理确定各指标重要性并使之数量化,求得景观评价指标权重,以期从定量和理性的角度研究公园植物群落各个阶段的景观质量,以不断对景观格局进行优化与完善。
城市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处越发显得重要,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必须回归理性。植物作为公园的主要素材,在组织植物群落景观时,必须充分考虑场地特有的生境,按照生态条件,科学合理地配置绿化树种,使得城市生态公园的植物群落景观格局得到优化,形成最佳的景观与生态效果。
参考文献
[1]邓毅.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分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赵羿,李月辉.实用景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76-88.
[4]田如男,朱敏.植物质感与植物景观设计[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9(3):73-75.
[5]傅伯杰,陈利项.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81-87.
(责编:徐焕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