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红岩
摘 要:该文介绍了淮北地区的水稻旱育稀植和抛秧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除草、补苗与间苗、施肥、灌水等,以期为水稻在淮北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淮北地区;水稻;旱育稀植;抛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8-46-03
淮北地区水稻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水资源,该地区水资源系统是江水北调大系统的一个有机部分,其水稻适宜规模取决于江水北调系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该地区水稻种植多为农民自发行为,缺乏农技部门的指导,在生产上存在诸多问题,给水稻生产带来一定的隐患。为了保障水稻的生产品质和产量,就要对其培育方法和种植技术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以避免水稻在生长的过程中,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问题。
1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旱育技术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育苗方式由传统的水育秧改为旱育秧,主要掌握好水的管理,原则是不建立水层,以浇为主,不缺水不浇、浇了则透。二是插秧方式由密植改为稀植,一般地区栽插密度为27cm×9cm以上,部分条件好的地区能达到27cm×24cm。增大行距,合理利用光温条件,提高抗病性,提高了分蘖率,结实率较高,增产,节省投入,经济效益高。旱育稀植是采用旱育秧的方法培育秧苗,扩行减苗栽植,配套高产栽培的一项耕作技术。它具有省水、省工、省种、省秧田、节本、增产、增收等优点。一般比常规栽培省水50%,省种30%,省秧田50%以上。同时,旱育秧栽后基本没有缓苗期,早生快发,增加水稻穗粒数,单产增加600~900kg/hm2,增产10%~15%。
1.1 苗床施肥 要选择排水良好,略偏酸性的旱地或菜园地作苗床,每m2施10kg优质土杂肥,培肥苗床。在作畦前,每m2施尿素30~50g、磷肥120~150g、氯化钾30~40g,施后进行旋耕或耖耙,使肥料均匀分布在10~15cm地层内,并开沟作畦,以利管理和排水。
1.2 精细整地 干旋、干整,田面一定要整平、作畦,畦面高低相差不要超过3cm,如田块高低度太大可做成小块,这是直播水稻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每隔3m左右一条畦沟,作为工作行,以便于施肥、打农药等田间管理。
1.3 品种选择 选择苗期抗性好、前期早生快发、分蘖力适中、抗病力强、植株较矮、抗倒力强的品种,如淮稻5号、5059等。
1.4 种子处理 插种前必须晒种1~2d。种子经风选、筛选和清水漂浮后,只浸种不催芽(虽然催芽可以使出芽整齐。但是由于播种面积大,盖籽、上水不及时,如果播种时遇上1~2d高温干旱天气,催了芽的种子可能受到影响。如果遇上阴雨天气那出芽就快。要是没有好的阴雨天气播种最好不要催芽。种子会慢慢吸收土壤水分利于种子发芽)。水稻直播一般要求用旱育秧型“旱育保姆”进行种子包衣。用旱育秧型“旱育保姆”进行种子包衣的种子不需催芽,只要将精选后的稻种在清水中浸泡至吸足水后拌种,浸12h左右就可以了。浸种时间过短,出苗较慢,发芽率较低。浸种时间过长,易发生烂种。将浸好的稻种捞出,用清水冲洗后,沥至稻种不滴水即可包衣。按每kg“旱育保姆”包衣稻种3~4kg的比例,将种衣剂置于圆底容器中,然后将浸湿的稻种慢慢地加入容器内进行滚动包衣,边加边搅拌,直至将种衣剂全部包裹在种子上为止。拌种后稍晾干,即可播种。若不用“旱育保姆”进行种子包衣,用“浸种灵”1支对水10kg,将4kg净种子浸入,并充分搅拌均匀,在药液中浸48h。药液高出种子层面10cm,在室内浸种,48h后捞种爽水不催芽,等种子爽干后不粘手就可以播种。
1.5 苗床管理
1.5.1 一期(播种~出苗) 一般5~7d,管理目标主要是保温保湿,以保证快出芽、出齐芽。当稻种出芽80%时,在傍晚将覆盖的麦草清除干净。
1.5.2 二期(出苗~1叶1心) 管理目标是控上促下。通过清除覆盖的麦草,降低土壤湿度,以利根系下扎,起到控下促上的作用,提高秧苗的抗旱能力。
1.5.3 三期(1叶1心~2叶1心) 管理目标是保持土壤干燥,进行炼苗,促根下扎,提高抗逆能力。叶片中午不萎缩不浇水,需要补时应在傍晚用喷壶洒水,切忌大水浸灌。若出现立枯病,每m2用敌克松粉剂2.5g兑水1.5kg喷洒防治。
1.5.4 四期(2叶1心~移栽) 管理目标是保持苗床适宜水分,发挥根系从深层土壤吸收水分的功能。一般不旱不浇,移栽前5~6d追施一次送嫁肥。
1.5.5 防治病虫草害 (1)防治立枯病的发生。除培育壮秧,提高秧苗抗病能力外,还要在播种前每667m2苗床用1.5kg的敌克松,配制600倍的药液喷洒苗床,进行土壤消毒。(2)防治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可在播种盖土后用辛硫磷100g加水500kg喷洒畦面,或用吠喃配制毒土撒施或药液喷洒,都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3)防除杂草。除人工拔外,还可以在播种盖土之后,麦草覆盖之前,每10m2秧田用恶草灵(12%乳油)1.5~2mL加水1 000mL,均匀喷施在苗床上,进行土壤封闭,7d内不要破坏形成的药膜,能有效地防除稗草、千斤子、鸭舌草、瓜皮草、节节草、眼子菜等。
1.5.6 盖膜防雨 在秧苗期间若下雨,可用薄膜覆盖秧苗,防止雨淋,以利控上促下,培育出矮壮秧苗。
1.6 大田栽培技术
1.6.1 整地施肥 小麦收割后及时撒施有机肥和磷肥进行耕翻,然后将占总量70%的氮肥撒施进行耖耙、灌水、湿整,达到全层施肥。旱育秧的秧苗一般为中苗,比湿润育秧苗矮小,因此要求本田平整度高。
1.6.2 适时移栽 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产量随着叶龄延长而下降。要求小麦茬在6月上旬末移栽,夏至前栽插结束,苗龄在30~35d。坚持浅栽(2.5cm为宜),使第一完全叶露出地面,以利早生快发,分蘖节位不缺位。对于粘性重的田块耕耙后,必须沉实后栽秧,防止浮土下沉,造成矮苗深栽,影响旱育秧生长优势的发挥。endprint
1.6.3 适当稀植 旱育秧发根力强,叶蘖生长快,因此要适当稀植。主要是密穴减苗宽行窄株栽植。具体密度要因品种、施肥水平和秧苗素质而定,在一般情况下,杂交稻汕优63,667m2栽1.5万穴(27cm×12cm),每穴1~2株,基本苗5万左右。常规梗稻667m2栽1.8万~2万穴(24cm×12cm),每穴2~3株,基本苗8~10万。
1.6.4 肥料运筹 重施基肥,少施或不施分蘖肥,增施穗粒肥。667m2产500kg以上的产量,需要667m2施纯氮12.5kg,除底肥用70%~80%外,剩余的20%~30%作穗粒肥追肥。一般不追分蘖肥,强调前轻后重。追施办法:水落干后再施,施后隔天上水,以提高肥效,节约用肥。追肥时期:在孕穗前15d追施穗肥,齐穗后田间脱肥应追施粒肥,667m2追尿素1.5kg左右。
1.6.5 水浆管理 除薄水栽秧外,移栽后,改传统的“深水活棵”为“浅水促根促蘖”。拔节期以前,以湿润灌溉为主,水层灌溉为辅。拔节至灌浆结实期,以间歇灌溉为主,即水层落干后,轻搁2~3d,然后再上水,干湿交替,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增重,防止早衰。
1.6.6 病虫草害防除 病害除选用抗病品种(组合)外,对稻瘟病、恶苗病、纹枯病、稻曲病等病害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防治杂草前期提倡化学防治后期结合人工拔除的方法。对虫害要加强测报及时用对路的农药歼灭稻蓟马、稻螟虫、稻苞虫、稻飞虱等害虫。利用三鲜唑防治稻瘟病,用井岗毒素防治纹枯病和后期的稻曲病,用杀虫双防治稻螟虫,稻纵卷叶螟和稻包虫;用扑虱灵防治后期的稻飞虱,以确保水稻的丰收。
2 水稻旱育抛秧栽培技术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在国外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水稻育苗移栽技术。它是采用钵体育苗盘或纸筒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相互易于分散的水稻秧苗,或采用常规育秧方法育出秧苗后手工掰块分秧,然后将秧苗连同营养土一起均匀撒抛在空中,使其根部随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栽培法。它改变了沿袭几千年的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拔秧、插秧传统栽插方式,具有省工、省力、省种子和秧田、操作简单、高产、稳产、高效的优点,是水稻栽培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
水稻旱育抛秧技术是指旱育出秧苗后用手工分成块状,通过人工抛撒,使秧苗根部向下自由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轻型栽培方法,能有效地保证旱育秧浅插和解决常规水育抛秧分苗难、秧苗素质差的矛盾,两者优势互补,可获得高产、稳产,是水稻栽培技术的一项创新和改革。
2.1 生育特点与高产机理
2.1.1 一是抛植的秧苗小、带土 秧苗入土浅(O~2.0cm),因此返青快,分蘖早而旺,且低位分蘖发生率高,比例大,因而能获得足够的有效穗;二是本田早发分蘖代替了秧田分蘖,使同龄的秧苗素质比常规育秧要好得多,秧苗维管束发育好;三是叶片寿命长,制造的光合产物多,有利于形成饱粒;四是发根力强,抗逆性好。
2.1.2 叶面积大 小苗抛植到生育中期,其出叶速度明显快于手插秧,主茎叶片数也略多,且叶片空间分布较均衡,下部枯叶少,绿叶面积大,至抽穗后最大叶面积指数可达7.0左右,比手插秧高出近10%。
2.1.3 根系发达 抛植的秧苗伤根少,植伤轻,入土浅,发根比手插秧早,一般在抛后1d露白根,2d扎新极,3d长新叶出现分蘖,比同龄手插秧单株新根数量高8.6%。因发根量大,横向分布均匀,浅而集中,根系发达,地上部的叶片生长旺盛,寿命也较长。
2.1.4 生育协调优势强 一是光合势同化率较协调;二是群体结构合理,库源关系协调,即稻株的随机分布更充分地利用水平空间,下层穗比例高及相应的叶层分布,增加了稻田有效冠层的厚度,因而群体总绿叶面积大,总颍花量大,源强库大,光合物质生产和转化能力均较强,在更高水平上达到源库关系及产量结构因素的协调。
2.1.5 植伤轻,早发稳长,青秀老健,活熟到老 抛植到本田过程中植伤轻,无缓苗期,容易早发稳长,从而有利于形成大穗,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和增加粒重,有利于增强抗逆性,防例伏,防病虫危害,稳产高产。
2.1.6 成穗多 抛秧稻成穗数较多,群体干物质积累较高,根据多点试验,一般抛秧比手插秧有效穗增加10%~20%。
2.2 旱育抛秧栽技术要点
2.2.1 培育壮秧 采用平地旱育秧法,适期早播、稀播,施足肥料,培育出分蘖多的矮壮苗,在秧龄2叶1心期667m2喷施15%多效唑175~200g,控高,促分蘖,拔秧时秧苗高度控制在15cm为宜。
2.2.2 适龄带土起秧 秧龄25~30d是抛植的适宜期,抛植前1d秧田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采用铲秧方法,以达到不伤根,根据稻作类型和品种特性,均匀分苗,每块种子苗带蒜头大的土块,秧棵不宜过大,一般杂交稻3~4苗,常规稻5~7苗,抛秧时,秧苗随带土下落,自然栽植大田。
2.2.3 精整本田 本田要精耕细耙,达到田平整,寸水不露泥,无杂草、无根茬。抛秧时要保持田薄皮水,田块不易大,一般15~20m做一田埂,以便两边对抛。
2.2.4 抛秧苗数要足、要匀 一般杂交稻每667m2抛足2万棵左右,常规稻4万棵左右。秧苗可分2次抛入大田,第1次为“撒网式”全田分布,抛秧70%,秧苗向空中抛出2m多高,使秧均匀分散落在田中,扎入泥浆lcm左右。第2次为“投掷式”补植稀处抛秧30%。为便于大田管理,每隔3~4m留30cm左右的工作行,结合匀密补稀,将抛入工作行的秧苗移栽到稀处,尽量减少堆苗,抛后要及时移稠补稀,即用竹竿拨匀。
2.2.5 加强田间管理 抛后遇大雨要多开排水缺口,防止漂秧。抛秧后2~3d大田保持湿润状态,以利扎根立苗。若遇晴天则灌2~3cm浅水,切忌灌深水,立苗期间的田间管理与常规栽插相同,但由于抛秧后秧苗分布不规则,人工除草不易进行,要搞好田间化学除草。另外,抛秧苗和生育进程相对较快,肥水等促控措施应较常规栽插的相应提前。
参考文献
[1]水稻旱育稀植可减轻病虫危害[J].北京农业,1995,03.
[2]王新林,刘宝华,戴卫东,等.水稻旱育稀植可减轻病虫危害[J].植物保护,1994,06.
[3]孙伟.总结经验 再接再厉 推广新技术 促水稻增产——1998年全省水稻旱育稀植及抛秧工作的意见[J].云南农业,1997,11.
[4]盘毅.水稻抛秧保丰收[J].农家之友,1997,09.
[5]李权林.大力推广旱育稀植及抛秧技术促进水稻持续稳步增产[J].云南农业,1997,11.
[6]舒金来,程克定.南陵县花大力气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新技术[J].安徽农业,1995,Z1.
(责编:吴祚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