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体母牛带犊繁育技术初探

2014-10-23 15:17裴燕侯秀贤陈龙毕江华李辉余文莉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繁殖性能犊牛存活率

裴燕+侯秀贤+陈龙+毕江华+李辉+余文莉

摘要:采用受体母牛带犊繁育技术来饲养初生和牛和西门塔尔牛,在整个阶段对母牛进行营养调控,之后为母牛和犊牛提供专业的饲养管理,使母牛快速恢复繁殖性能,提高犊牛的成活率,增加犊牛的日增重。结果表明,使用母牛带犊方式可显著提高2种犊牛3月龄的断奶重:和牛(99.1 g vs 77.5 g)、西门塔尔牛(135.39 g vs 97.44 g);围产期的营养调控显著降低了西门塔尔牛的难产率(15.78% vs 25%)与和牛的助产率(40.74% vs 50.00%);母牛带犊技术对母牛繁殖性能的恢复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受体母牛;繁殖性能;犊牛;存活率

中图分类号:S8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8-0193-02

为加快我国生产高档牛肉的步伐,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引进优质澳系纯种和牛和西门塔尔牛冷冻胚胎,利用西杂黄牛做受体,采用胚胎移植技术引种,扩繁优质肉牛种群;但是肉牛场与奶牛场不同,缺乏挤奶设备和人员,常用人工哺乳不适于胚胎移植集中产犊情况。本试验尝试了母牛带犊繁育技术,技术内容包括产后犊牛由受体母牛哺乳;犊牛断奶后,经对受体母牛营养调控和繁殖系统护理,使母牛尽快恢复繁殖功能,继续进行胚胎移植,显著降低了犊牛饲养成本,提高了受体母牛的繁殖效率。在实施过程中,如何保证犊牛及时吃足初乳、提高犊牛成活率,如何实现犊牛早期(100 d)断奶,如何使受体母牛在犊牛断奶后尽快恢复繁殖功能,进入下一个移植周期,是本技术关键所在。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使该技术形成规范的操作流程,有助于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与人工饲喂初生犊牛不同,母牛带犊繁育技术是1头母牛哺乳1~2头犊牛,采取隔栏饲喂、定时和随时哺乳方式。将待产母牛每5~6头分为1组,放在围产圈内,该圈运动场与1间封闭的犊牛屋相连。产后犊牛吃完初乳后放入特定的犊牛舍,由饲养员定时将犊牛赶出小屋哺乳;待母牛和犊牛情况稳定,一般在出生10 d之后,将母子1对1对赶到普通牛舍。之后犊牛可不受限制自由吃母乳。普通牛舍的构建:在牛舍运动场中间建1个围栏,围栏间距恰能让犊牛随时出栏吃奶,带犊母牛只能隔栏观望。围栏中有垫草供犊牛卧在上面休息,垫草保持清洁干燥;围栏中设有补饲栏、干草栏和饮水槽,供犊牛自由采食开食料、干草和饮水。受体母牛在产后3个月做繁殖系统的检查,对已经恢复正常的受体母牛采用CIDR+PG法进行同期发情处理进入下一繁殖周期。

1 材料与方法

1.1 犊牛的饲养管理

1.1.1 初乳饲喂 犊牛出生30 min内一定要吃到初乳,为确保及时、足量饲喂初乳,将初乳挤出人工饲喂。要对初乳进行测试,合格的初乳才可饲喂。

1.1.2 开食料饲喂 犊牛出生后4 d开始采食普瑞纳肉用犊牛专用颗粒开食料,每天增加25 g,直至2月龄,此时犊牛一般可吃完1 kg开食料。出生10 d开始自由采食干草。

1.1.3 犊牛断奶过渡 2月龄前自由采食开食料,2月龄后逐步增加犊牛生长料,开食料以每天10%~15%递减,用 7~10 d 全部过渡为生长料。同时逐渐增加优质苜蓿饲喂量。

1.1.4 犊牛冬季保暖设施 为保证犊牛顺利应对严寒天气,出生10 d内的犊牛单独放在为其设置的与母牛舍相连的小砖房内。犊牛与母牛一起进入普通牛舍后,在运动场中央用单层彩钢瓦包围成犊牛的围栏,犊牛可自由出入。在地面上加厚垫草,从牛舍顶部悬下浴霸灯,增强保暖度。

1.2 母牛的饲养管理

1.2.1 强化母牛饲养管理 采用营养均衡的TMR日粮饲喂。不同时期根据其营养需求采用不同的日粮配方(表1)。

3 讨论与结论

徐惊涛等研究表明,母牛带犊繁育技术可有效提高犊牛断奶时的成活率[1],与本试验结果一致。本研究中采用带犊方式饲养的2种犊牛在各个时期的体重增加情况均优于人工哺乳的犊牛,除了环境及保暖设施方面的原因,带犊方式饲养犊牛可以随时吃到母乳补充营养的不足。

为防止母牛难产,增加产后的泌乳量,本研究在围产期对母牛进行了营养调控,参与营养调控的母牛在难产率、助产率上都有所下降,纯种西门塔尔犊牛出生时个体较大,100%采用了助产,产活犊数也较和牛偏低。

母牛在怀孕过程中,为了适应胎儿生长发育及分娩的需要,生殖器官随之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如子宫的变位和变性、卵巢黄体的出现与增大、阴门的水肿充血等。一般情况下,母牛胎儿娩出后又逐渐得到恢复,但在养殖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母牛产后的繁殖效率,如产犊间隔、季节、品种、营养状况、胎儿大小、疾病等。母牛产后易得的疾病有子宫炎、卵巢囊肿、乳房炎和乳头损伤[2],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母牛的繁殖效率。孙东荣等研究报道,每天的哺乳次数对母牛产后繁殖机能有很大影响,每天哺乳2次以上的母牛繁殖率会降低[3],这与本研究结果有所不同,本研究中带犊的母牛并没有限制哺乳次数,从数据来看,繁殖效率虽较不带犊母牛有所降低,但差异不大,且同期发情率略高于不带犊母牛。温度是影响产后母牛性活动的重要因素。月平均气温在16~27 ℃时,产后母牛生殖器官恢复较快,出现第1次发情的时间较早,当气温低于 5 ℃或高于 30 ℃时,产后母牛的性活动则受到影响[4]。试验中的带犊母牛从断奶到恢复发情一直处于冬季,平均气温在10 ℃以下,从本研究结果看,受体母牛繁殖性能的恢复没有受到温度的影响。产后通过直肠检查判断其是否可以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结果表明,带犊母牛产生至可放栓平均时间为109 d,也就是说断奶后19 d就可以进入下一轮繁殖周期,不带犊母牛平均时间为91 d,如果考虑到带犊这个因素,两者差异也不明显,表明带犊繁育体系对受体母牛繁殖效率的影响不明显。

本技术可应用在北方规模化肉牛母牛繁育场,冬季不必依赖全封闭圈舍。犊牛出生10 d后被1对1地赶进普通牛舍,由“母亲”亲自照顾并可经常吃到母乳,水、干草等都是自由采食,这就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用母牛本身作为奶源,降低了饲养成本,母牛哺乳过后可很快进入下一繁殖周期。本技术在人力和物力方面都有优势,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受体母牛带犊繁育技术关键点:(1)母牛产前2个月、围产期、哺乳期的营养调控,目的是减少难产和助产发生率,增加母牛泌乳量,促进母牛断奶后快速发情。(2)哺乳期犊牛的饲养管理,目的是提高犊牛成活率,降低患病率,使犊牛正常生长和发育,并按时断奶。

参考文献:

[1]徐惊涛,罗晓林,李 全,等. 带犊与不带犊对母牦牛体重影响的研究[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1,31(4):5-6.

[2]张家骅. 影响奶牛产后繁殖效率的因素[J]. 国外兽医学:畜禽疾病,1992,13(3):6-11.

[3]孙东荣,任盛友,高远明,等. 限制哺乳对役用黄母牛繁殖机能和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J]. 四川畜牧兽医,1995(3):15-16.

[4]程秀范,王跃卿,陈树兴,等. 产后母牛生殖器官恢复及发情规律的探讨[J]. 河南农业科学,1998(6):25-28.endprint

摘要:采用受体母牛带犊繁育技术来饲养初生和牛和西门塔尔牛,在整个阶段对母牛进行营养调控,之后为母牛和犊牛提供专业的饲养管理,使母牛快速恢复繁殖性能,提高犊牛的成活率,增加犊牛的日增重。结果表明,使用母牛带犊方式可显著提高2种犊牛3月龄的断奶重:和牛(99.1 g vs 77.5 g)、西门塔尔牛(135.39 g vs 97.44 g);围产期的营养调控显著降低了西门塔尔牛的难产率(15.78% vs 25%)与和牛的助产率(40.74% vs 50.00%);母牛带犊技术对母牛繁殖性能的恢复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受体母牛;繁殖性能;犊牛;存活率

中图分类号:S8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8-0193-02

为加快我国生产高档牛肉的步伐,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引进优质澳系纯种和牛和西门塔尔牛冷冻胚胎,利用西杂黄牛做受体,采用胚胎移植技术引种,扩繁优质肉牛种群;但是肉牛场与奶牛场不同,缺乏挤奶设备和人员,常用人工哺乳不适于胚胎移植集中产犊情况。本试验尝试了母牛带犊繁育技术,技术内容包括产后犊牛由受体母牛哺乳;犊牛断奶后,经对受体母牛营养调控和繁殖系统护理,使母牛尽快恢复繁殖功能,继续进行胚胎移植,显著降低了犊牛饲养成本,提高了受体母牛的繁殖效率。在实施过程中,如何保证犊牛及时吃足初乳、提高犊牛成活率,如何实现犊牛早期(100 d)断奶,如何使受体母牛在犊牛断奶后尽快恢复繁殖功能,进入下一个移植周期,是本技术关键所在。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使该技术形成规范的操作流程,有助于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与人工饲喂初生犊牛不同,母牛带犊繁育技术是1头母牛哺乳1~2头犊牛,采取隔栏饲喂、定时和随时哺乳方式。将待产母牛每5~6头分为1组,放在围产圈内,该圈运动场与1间封闭的犊牛屋相连。产后犊牛吃完初乳后放入特定的犊牛舍,由饲养员定时将犊牛赶出小屋哺乳;待母牛和犊牛情况稳定,一般在出生10 d之后,将母子1对1对赶到普通牛舍。之后犊牛可不受限制自由吃母乳。普通牛舍的构建:在牛舍运动场中间建1个围栏,围栏间距恰能让犊牛随时出栏吃奶,带犊母牛只能隔栏观望。围栏中有垫草供犊牛卧在上面休息,垫草保持清洁干燥;围栏中设有补饲栏、干草栏和饮水槽,供犊牛自由采食开食料、干草和饮水。受体母牛在产后3个月做繁殖系统的检查,对已经恢复正常的受体母牛采用CIDR+PG法进行同期发情处理进入下一繁殖周期。

1 材料与方法

1.1 犊牛的饲养管理

1.1.1 初乳饲喂 犊牛出生30 min内一定要吃到初乳,为确保及时、足量饲喂初乳,将初乳挤出人工饲喂。要对初乳进行测试,合格的初乳才可饲喂。

1.1.2 开食料饲喂 犊牛出生后4 d开始采食普瑞纳肉用犊牛专用颗粒开食料,每天增加25 g,直至2月龄,此时犊牛一般可吃完1 kg开食料。出生10 d开始自由采食干草。

1.1.3 犊牛断奶过渡 2月龄前自由采食开食料,2月龄后逐步增加犊牛生长料,开食料以每天10%~15%递减,用 7~10 d 全部过渡为生长料。同时逐渐增加优质苜蓿饲喂量。

1.1.4 犊牛冬季保暖设施 为保证犊牛顺利应对严寒天气,出生10 d内的犊牛单独放在为其设置的与母牛舍相连的小砖房内。犊牛与母牛一起进入普通牛舍后,在运动场中央用单层彩钢瓦包围成犊牛的围栏,犊牛可自由出入。在地面上加厚垫草,从牛舍顶部悬下浴霸灯,增强保暖度。

1.2 母牛的饲养管理

1.2.1 强化母牛饲养管理 采用营养均衡的TMR日粮饲喂。不同时期根据其营养需求采用不同的日粮配方(表1)。

3 讨论与结论

徐惊涛等研究表明,母牛带犊繁育技术可有效提高犊牛断奶时的成活率[1],与本试验结果一致。本研究中采用带犊方式饲养的2种犊牛在各个时期的体重增加情况均优于人工哺乳的犊牛,除了环境及保暖设施方面的原因,带犊方式饲养犊牛可以随时吃到母乳补充营养的不足。

为防止母牛难产,增加产后的泌乳量,本研究在围产期对母牛进行了营养调控,参与营养调控的母牛在难产率、助产率上都有所下降,纯种西门塔尔犊牛出生时个体较大,100%采用了助产,产活犊数也较和牛偏低。

母牛在怀孕过程中,为了适应胎儿生长发育及分娩的需要,生殖器官随之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如子宫的变位和变性、卵巢黄体的出现与增大、阴门的水肿充血等。一般情况下,母牛胎儿娩出后又逐渐得到恢复,但在养殖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母牛产后的繁殖效率,如产犊间隔、季节、品种、营养状况、胎儿大小、疾病等。母牛产后易得的疾病有子宫炎、卵巢囊肿、乳房炎和乳头损伤[2],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母牛的繁殖效率。孙东荣等研究报道,每天的哺乳次数对母牛产后繁殖机能有很大影响,每天哺乳2次以上的母牛繁殖率会降低[3],这与本研究结果有所不同,本研究中带犊的母牛并没有限制哺乳次数,从数据来看,繁殖效率虽较不带犊母牛有所降低,但差异不大,且同期发情率略高于不带犊母牛。温度是影响产后母牛性活动的重要因素。月平均气温在16~27 ℃时,产后母牛生殖器官恢复较快,出现第1次发情的时间较早,当气温低于 5 ℃或高于 30 ℃时,产后母牛的性活动则受到影响[4]。试验中的带犊母牛从断奶到恢复发情一直处于冬季,平均气温在10 ℃以下,从本研究结果看,受体母牛繁殖性能的恢复没有受到温度的影响。产后通过直肠检查判断其是否可以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结果表明,带犊母牛产生至可放栓平均时间为109 d,也就是说断奶后19 d就可以进入下一轮繁殖周期,不带犊母牛平均时间为91 d,如果考虑到带犊这个因素,两者差异也不明显,表明带犊繁育体系对受体母牛繁殖效率的影响不明显。

本技术可应用在北方规模化肉牛母牛繁育场,冬季不必依赖全封闭圈舍。犊牛出生10 d后被1对1地赶进普通牛舍,由“母亲”亲自照顾并可经常吃到母乳,水、干草等都是自由采食,这就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用母牛本身作为奶源,降低了饲养成本,母牛哺乳过后可很快进入下一繁殖周期。本技术在人力和物力方面都有优势,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受体母牛带犊繁育技术关键点:(1)母牛产前2个月、围产期、哺乳期的营养调控,目的是减少难产和助产发生率,增加母牛泌乳量,促进母牛断奶后快速发情。(2)哺乳期犊牛的饲养管理,目的是提高犊牛成活率,降低患病率,使犊牛正常生长和发育,并按时断奶。

参考文献:

[1]徐惊涛,罗晓林,李 全,等. 带犊与不带犊对母牦牛体重影响的研究[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1,31(4):5-6.

[2]张家骅. 影响奶牛产后繁殖效率的因素[J]. 国外兽医学:畜禽疾病,1992,13(3):6-11.

[3]孙东荣,任盛友,高远明,等. 限制哺乳对役用黄母牛繁殖机能和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J]. 四川畜牧兽医,1995(3):15-16.

[4]程秀范,王跃卿,陈树兴,等. 产后母牛生殖器官恢复及发情规律的探讨[J]. 河南农业科学,1998(6):25-28.endprint

摘要:采用受体母牛带犊繁育技术来饲养初生和牛和西门塔尔牛,在整个阶段对母牛进行营养调控,之后为母牛和犊牛提供专业的饲养管理,使母牛快速恢复繁殖性能,提高犊牛的成活率,增加犊牛的日增重。结果表明,使用母牛带犊方式可显著提高2种犊牛3月龄的断奶重:和牛(99.1 g vs 77.5 g)、西门塔尔牛(135.39 g vs 97.44 g);围产期的营养调控显著降低了西门塔尔牛的难产率(15.78% vs 25%)与和牛的助产率(40.74% vs 50.00%);母牛带犊技术对母牛繁殖性能的恢复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受体母牛;繁殖性能;犊牛;存活率

中图分类号:S8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8-0193-02

为加快我国生产高档牛肉的步伐,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引进优质澳系纯种和牛和西门塔尔牛冷冻胚胎,利用西杂黄牛做受体,采用胚胎移植技术引种,扩繁优质肉牛种群;但是肉牛场与奶牛场不同,缺乏挤奶设备和人员,常用人工哺乳不适于胚胎移植集中产犊情况。本试验尝试了母牛带犊繁育技术,技术内容包括产后犊牛由受体母牛哺乳;犊牛断奶后,经对受体母牛营养调控和繁殖系统护理,使母牛尽快恢复繁殖功能,继续进行胚胎移植,显著降低了犊牛饲养成本,提高了受体母牛的繁殖效率。在实施过程中,如何保证犊牛及时吃足初乳、提高犊牛成活率,如何实现犊牛早期(100 d)断奶,如何使受体母牛在犊牛断奶后尽快恢复繁殖功能,进入下一个移植周期,是本技术关键所在。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使该技术形成规范的操作流程,有助于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与人工饲喂初生犊牛不同,母牛带犊繁育技术是1头母牛哺乳1~2头犊牛,采取隔栏饲喂、定时和随时哺乳方式。将待产母牛每5~6头分为1组,放在围产圈内,该圈运动场与1间封闭的犊牛屋相连。产后犊牛吃完初乳后放入特定的犊牛舍,由饲养员定时将犊牛赶出小屋哺乳;待母牛和犊牛情况稳定,一般在出生10 d之后,将母子1对1对赶到普通牛舍。之后犊牛可不受限制自由吃母乳。普通牛舍的构建:在牛舍运动场中间建1个围栏,围栏间距恰能让犊牛随时出栏吃奶,带犊母牛只能隔栏观望。围栏中有垫草供犊牛卧在上面休息,垫草保持清洁干燥;围栏中设有补饲栏、干草栏和饮水槽,供犊牛自由采食开食料、干草和饮水。受体母牛在产后3个月做繁殖系统的检查,对已经恢复正常的受体母牛采用CIDR+PG法进行同期发情处理进入下一繁殖周期。

1 材料与方法

1.1 犊牛的饲养管理

1.1.1 初乳饲喂 犊牛出生30 min内一定要吃到初乳,为确保及时、足量饲喂初乳,将初乳挤出人工饲喂。要对初乳进行测试,合格的初乳才可饲喂。

1.1.2 开食料饲喂 犊牛出生后4 d开始采食普瑞纳肉用犊牛专用颗粒开食料,每天增加25 g,直至2月龄,此时犊牛一般可吃完1 kg开食料。出生10 d开始自由采食干草。

1.1.3 犊牛断奶过渡 2月龄前自由采食开食料,2月龄后逐步增加犊牛生长料,开食料以每天10%~15%递减,用 7~10 d 全部过渡为生长料。同时逐渐增加优质苜蓿饲喂量。

1.1.4 犊牛冬季保暖设施 为保证犊牛顺利应对严寒天气,出生10 d内的犊牛单独放在为其设置的与母牛舍相连的小砖房内。犊牛与母牛一起进入普通牛舍后,在运动场中央用单层彩钢瓦包围成犊牛的围栏,犊牛可自由出入。在地面上加厚垫草,从牛舍顶部悬下浴霸灯,增强保暖度。

1.2 母牛的饲养管理

1.2.1 强化母牛饲养管理 采用营养均衡的TMR日粮饲喂。不同时期根据其营养需求采用不同的日粮配方(表1)。

3 讨论与结论

徐惊涛等研究表明,母牛带犊繁育技术可有效提高犊牛断奶时的成活率[1],与本试验结果一致。本研究中采用带犊方式饲养的2种犊牛在各个时期的体重增加情况均优于人工哺乳的犊牛,除了环境及保暖设施方面的原因,带犊方式饲养犊牛可以随时吃到母乳补充营养的不足。

为防止母牛难产,增加产后的泌乳量,本研究在围产期对母牛进行了营养调控,参与营养调控的母牛在难产率、助产率上都有所下降,纯种西门塔尔犊牛出生时个体较大,100%采用了助产,产活犊数也较和牛偏低。

母牛在怀孕过程中,为了适应胎儿生长发育及分娩的需要,生殖器官随之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如子宫的变位和变性、卵巢黄体的出现与增大、阴门的水肿充血等。一般情况下,母牛胎儿娩出后又逐渐得到恢复,但在养殖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母牛产后的繁殖效率,如产犊间隔、季节、品种、营养状况、胎儿大小、疾病等。母牛产后易得的疾病有子宫炎、卵巢囊肿、乳房炎和乳头损伤[2],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母牛的繁殖效率。孙东荣等研究报道,每天的哺乳次数对母牛产后繁殖机能有很大影响,每天哺乳2次以上的母牛繁殖率会降低[3],这与本研究结果有所不同,本研究中带犊的母牛并没有限制哺乳次数,从数据来看,繁殖效率虽较不带犊母牛有所降低,但差异不大,且同期发情率略高于不带犊母牛。温度是影响产后母牛性活动的重要因素。月平均气温在16~27 ℃时,产后母牛生殖器官恢复较快,出现第1次发情的时间较早,当气温低于 5 ℃或高于 30 ℃时,产后母牛的性活动则受到影响[4]。试验中的带犊母牛从断奶到恢复发情一直处于冬季,平均气温在10 ℃以下,从本研究结果看,受体母牛繁殖性能的恢复没有受到温度的影响。产后通过直肠检查判断其是否可以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结果表明,带犊母牛产生至可放栓平均时间为109 d,也就是说断奶后19 d就可以进入下一轮繁殖周期,不带犊母牛平均时间为91 d,如果考虑到带犊这个因素,两者差异也不明显,表明带犊繁育体系对受体母牛繁殖效率的影响不明显。

本技术可应用在北方规模化肉牛母牛繁育场,冬季不必依赖全封闭圈舍。犊牛出生10 d后被1对1地赶进普通牛舍,由“母亲”亲自照顾并可经常吃到母乳,水、干草等都是自由采食,这就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用母牛本身作为奶源,降低了饲养成本,母牛哺乳过后可很快进入下一繁殖周期。本技术在人力和物力方面都有优势,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受体母牛带犊繁育技术关键点:(1)母牛产前2个月、围产期、哺乳期的营养调控,目的是减少难产和助产发生率,增加母牛泌乳量,促进母牛断奶后快速发情。(2)哺乳期犊牛的饲养管理,目的是提高犊牛成活率,降低患病率,使犊牛正常生长和发育,并按时断奶。

参考文献:

[1]徐惊涛,罗晓林,李 全,等. 带犊与不带犊对母牦牛体重影响的研究[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1,31(4):5-6.

[2]张家骅. 影响奶牛产后繁殖效率的因素[J]. 国外兽医学:畜禽疾病,1992,13(3):6-11.

[3]孙东荣,任盛友,高远明,等. 限制哺乳对役用黄母牛繁殖机能和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J]. 四川畜牧兽医,1995(3):15-16.

[4]程秀范,王跃卿,陈树兴,等. 产后母牛生殖器官恢复及发情规律的探讨[J]. 河南农业科学,1998(6):25-28.endprint

猜你喜欢
繁殖性能犊牛存活率
损耗率高达30%,保命就是保收益!这条70万吨的鱼要如何破存活率困局?
水产小白养蛙2年,10亩塘预计年产3.5万斤,亩纯利15000元!存活率90%,他是怎样做到的?
“汉梅”与“大梅”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比较研究
贵州白山羊繁殖性能研究
一列犊牛消化不良性腹泻的诊治
犊牛腹泻的发生和防治
通过胎盘效率改良母猪繁殖性能的研究进展
通过胎盘效率改良母猪繁殖性能的研究进展
犊牛水中毒的发生及预防
犊牛泻痢的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