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喜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辽宁 朝阳 122000)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以及知识经济环境的发展,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求以及信息行为也在深刻变化,用户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简单的信息服务内容和手段,而是需要质量更高的信息服务,经过加工整理的“知识”正日趋成为用户需求的重点对象。因此,知识服务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逐渐变得重要,知识服务能力成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目前国内外对知识服务体系的重视程度和研究程度都在不断加强,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内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知识服务基本理论、知识服务与信息服务的关系、知识服务运营模式、知识服务系统设计与开发、知识服务技术手段等。其中知识服务与信息服务的关系、知识服务运营模式这两方面的内容与知识服务体系设计的联系不是很紧密,因而在此不作过多阐述。以下笔者将主要描述知识服务基本理论、知识服务系统设计与开发、知识服务技术手段这3方面的研究内容。
在基本理论方面,学者们围绕知识服务的定义、特征、内容、目标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关于“知识服务”的定义,目前尚没有确切统一的认识,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国图书情报界对知识服务的概念理解有两类:一类观点认为知识服务中的知识是作为一种产品的知识,提供知识服务就是提供知识产品。另一类观点则强调图书馆员在服务中的知识投入,是指图书馆员的知识技能。对于知识服务特征,党跃武、张晓林等认为知识服务最突出的特点是:知识服务以用户需求满足的高效性、深入彻底性为主要参照进行业务流程的设计,建立弹性工作体系和柔性服务机制,具有灵活、深入、个性化的特点。何坤振概括了知识服务的4个特征:面向内容、围绕增值和创新目标、基于专业化和个人化、基于综合集成[1]。庞孝梅认为,服务方式个性化、服务过程一体化、服务手段智能化、服务模式集成化是知识服务的典型特征[2]。关于知识服务的内容,唐林认为知识服务包括知识挖掘、知识组织、知识开发、知识应用等内容[3]。关于知识服务的目标,王春军认为是根据用户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即提供通过分析用户知识需求和问题环境,对用户提供的信息经过析取、整合、创新、集成而解决用户问题的服务[4]。
在系统设计与开发方面,知识服务系统研究偏重技术领域,研究者多具有计算机等相关专业背景。王胜海、沈英的《网络智能知识服务系统设计》提出构建“网络智能知识服务系统”,该系统由智能知识采集系统、智能知识处理系统、智能知识库存储系统、智能知识服务系统4部分构成。陈红梅的《基于系统的图书馆网络知识服务模式设计》认为知识服务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知识采集、知识处理、知识库存储、知识服务、知识服务反馈5大模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识服务系统平台设计需要达到的功能标准。郭明侠的《图书馆知识服务设计系统研究》、吴新年的《图书馆专业知识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和邢军、王华的《现代图书馆知识服务系统研究》都对图书馆中专业知识的知识服务体系进行了研究和设计,并提出了相应的模型。景璟的《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知识服务系统分析与设计》提出了以知识管理为重点的知识服务系统图层。
在知识服务技术方面,知识服务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技术手段的支持。汤珊红的《新世纪图书馆知识管理特征》认为知识服务技术主要有:因特网、内部网和外联网技术;存储结构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元数据技术;数据获取与收集技术;传播技术;通讯信息技术;推送技术;检索技术;共享技术;群件技术;中间件技术;联机分析处理技术;多维度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王惠临等的《语言技术和知识技术》认为知识服务的实现,必须以信息自动理解技术为基础。语言技术和知识技术,尤其是作为知识技术核心的本体技术,在信息的自动理解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基于网络环境应用的导航库技术(Navigation Database)、推送技术(Push Technology)、智能代理技术(Intelligent Agent)、多语种信息发现技术(Multilingual Information Discovery)、智能检索技术(Intelligent Information Retrieval)被认为是知识服务的核心技术,另外还有内容选择、聚类与分类、信息存储、信息提供、内容挖掘、内容转换、人工智能、可视化、协议、规范、标准、智力基础工具、协同技术也是知识服务应用的相关技术。
综上所述,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尤其在与实践结合方面还有很多可待研究的部分。不仅要加深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理论研究,也要针对知识系统本身的特点和内容进行研究。同时,也需要更多地对实际案例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语义网(Semantic Web)技术利用本体(ontology)形式化描述对象及对象间的关系,建立一个语义级的环境,可以很好地屏蔽信息资源的分布性、异构性,从而将用户和信息资源统一在一个虚拟的语义空间中,使计算机能够理解信息的语义。同时本体具有良好的概念层次和对逻辑推理的支持,使软件代理能够执行复杂的任务,从而实现知识服务。运用基于语义网的知识表达,可以真正实现语义级的知识服务。然而目前国内外研究中,虽然对语义网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但仍存在不足,需要持续深入研究。笔者将在此基础上研究语义网环境下图书馆知识服务系统的设计。
在语义网环境下,为了实现知识服务的功能,知识服务系统应当具有6个层次的功能模块[5]:数据资源层、信息集成层、本体构建/语义标注层、本体知识库管理层、知识服务层、用户管理层。
具体各层次分布和逻辑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知识服务系统架构
①数据资源层:提供满足服务所需要的各种类型、各种来源的数据资源,包括各种数据库资源、Web信息资源、第三方协议获取资源等。这是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物质基础。
②信息集成层:实现对多种来源、多种类型、多种媒体、多种格式数据资源进行统一标准规范的元数据抽取、加工、处理,实现对资源的物理或逻辑的集成组织。
③本体构建/语义标注层:基于领域本体模型和相应的语义规则/模型完成多类型、多格式资源的知识整合和语义标注,形成具有语义关联的知识资源体系。
④本体知识库管理层:依据一定的规则,实现对本体知识库的整合管理与维护,支持对本体知识库的并发访问与快速查询,支持本体的合并、映射及本体的学习与进化。
⑤知识服务层:提供知识检索界面,支持用户的知识检索,实现对用户检索请求的分析、处理,完成查询术语的语义解析与映射,生成检索结果。同时根据用户习惯或偏好,将检索结果以生动的形式向用户呈现,有效地展示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关系,为用户的知识应用和知识创造提供协助。
⑥用户管理层:实现对用户的统一身份认证和分级授权管理;建立情景敏感的用户模型,支持对用户需求的深入分析和用户的多级分类管理与服务。
根据用户填写的个人资料及其在图书馆中的检索、借阅历史,可以整理和发掘出用户的个人使用行为模型,包括用户的基本信息、用户兴趣信息、资源相关矩阵等。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发掘和整理,重新组织本体模型的结构,并体现在知识检索和数字图书馆中。个性化服务是一个积累和反馈的过程,要通过定义分类、归纳、推理等本体设计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对其进行处理,从而能更准确和有效地将知识按照用户需求的形式呈现出来。
图2
图书馆专业知识服务系统是未来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平台和依托,它的功能需要随着应用环境的变化和用户需求的变化不断予以调整,绝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同时,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据仓库技术、信息集成与互操作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知识组织技术、语义分析技术、知识检索技术、用户建模技术等的发展,将会使知识服务系统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
[1] 何坤振.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探索[J].情报科学,2002(4):373-376.
[2] 庞孝梅.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对策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7(2):64-67.
[3] 唐林.新世纪图书馆服务范围的扩展:知识服务——图书馆学研究热点综述[J].新世纪图书馆,2008(2):17-20.
[4] 王春军,许俊达.21世纪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3(4):6-7.
[5] 吴新年.图书馆专业知识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