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素红
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观察
马素红
目的 探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方法 118例腹泻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59例, 两组均按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除西药外再给予醒脾养儿颗粒, 温开水冲服。结果 治疗组显效37例, 有效19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显效33例, 有效14例, 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7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确切, 标本兼治。
腹泻;婴幼儿;醒脾养儿颗粒
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 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较高, 1岁以内约占半数, 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1]。为了更好地治疗婴幼儿腹泻, 缩短腹泻时间, 本院于2011年6月~2013年6月采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婴幼儿腹泻59例进行疗效观察, 并与单纯西药治疗59例相比较, 疗效确切,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8例均为来本科就诊的腹泻患儿,其中男67例, 女51例, 就诊年龄为6个月~2岁。
1.2 诊断标准 118例腹泻患儿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每日大便在10次以下, 无脱水, 无呕吐, 大便常规检查为黄色或黄绿色, 糊状或水样便, 偶有黏液, 常有酸味, 镜下可见脂肪球, 未见白细胞和红细胞, 精神、营养状况均尚好。排除生理性腹泻与肠道器质性病变。
1.3 方法 本组118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两组均按西药常规治疗, 口服蒙脱石散及乳酸菌素颗粒。蒙脱石散(每袋3 g)1岁以下, 1袋/d, 1~2岁, 1.5袋/d, 均分3次倒入50 ml温开水中, 搅匀后服用。30 min后,再服用乳酸菌素颗粒(每袋1 g)。6个月~1岁 0.5袋/次, 2次/d, 1~2岁0.5袋/次, 3次/d。同时调整饮食, 对症治疗,两组均不给抗生素及止泻、收敛药物, 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贵州健兴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醒脾养儿颗粒(每袋2 g)。6个月~1岁 1袋/次, 2次/d, 1~2岁 2袋/次, 2次/d, 温开水冲服。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48 h内粪便次数每日<3次, 外观成形软便, 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或消失;有效:治疗后48~72 h粪便次数为4~5次/d, 临床症状好转;无效:治疗72 h后粪便次数无明显减少, 临床症状未见好转。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治疗组显效37例, 有效19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显效33例, 有效14例, 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79.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 也是儿保工作中“四病”防治之一, 我国有些统计资料显示, 5岁以下儿童腹泻的年发病率为201%, 平均每人每年患2.01次腹泻, 其病死率为0.19%, 发病和病死的危险人群为2岁以下小儿。因此, 预防和治疗腹泻是保护儿童健康、降低儿童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2]。
婴幼儿易患腹泻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内在因素:a.消化功能低下: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 胃液酸度较低,抗感染能力低;由于各种消化酶分泌少、活性低, 因而对食物的耐受力差。婴幼儿生长发育快, 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故消化道负担较重;由于小儿调节功能差, 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b.防御功能较差:婴幼儿血液中免疫球蛋白较成人低,因而易患大肠杆菌性肠炎。c.正常肠道菌群尚未建立, 故易患肠道感染。d.婴幼儿体液分布与成人不同, 其细胞外液所占比例较成人高, 加上水代谢旺盛, 较易发生体液紊乱。②非感染因素:a.饮食因素:喂养不当是引起腹泻的原因之一,多见于人工喂养儿。量过多或过少, 过早的喂食大量易致腹泻的淀粉或脂肪类食物, 或突然改变食物的品种, 都可以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致腹泻。b.气候因素:天气突然变化, 腹部变凉使肠蠕动增强, 天气过热时消化液分泌减少加之口渴,进食量增多加重了消化道负担也易引起腹泻。[3]③感染因素:a.肠道内感染:细菌:以大肠杆菌为主;病毒:最常见为人类轮状病毒。b.肠道外感染: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皮肤感染及其他急性传染病时均可伴有腹泻。c.肠道菌群失调:滥用抗生素易致菌群失调。
由于小儿解剖生理特点, 腹泻的病因又与饮食、气候、感染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临床观察对于反复发作、病情迁延或非感染性腹泻, 单纯用抗生素、抗病毒、以及微生态制剂等西药治疗, 疗效不甚显著。本组资料疗效观察, 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西药蒙脱石散和乳酸菌素颗粒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显著。蒙脱石散具有层纹状结构及非均匀性电荷分布, 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固定、抑制作用,对消化道黏膜有覆盖能力, 并通过与黏液糖蛋白相互结合,从质和量两方面修复, 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因子的防御功能。乳酸菌素颗粒可以在肠道形成保护层, 阻止病原菌、病毒的侵袭;刺激肠道分泌抗体, 提高肠道免疫力;选择性杀死肠道致病菌, 保护及促进有益菌的生长, 调节肠黏膜电解质、水分平衡;促进胃液分泌, 增强消化功能。
醒脾养儿颗粒是苗族的传统验方, 它是运用苗医的独特理论, 结合临床实践而组成的方剂。它具有醒脾开胃、养心安神、固肠止泻的功效, 用于治疗小儿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醒脾养儿颗粒主要成分有毛大丁草、一点红、山栀茶、蜘蛛香。方中毛大丁草主治脾胃虚弱、反复呕吐、久泻不止,小儿疳积;一点红治疗小儿气血虚弱、萎黄消瘦, 烦躁多动、多虚汗;蜘蛛香主治小儿食疳清积、肚大肢瘦、或下痢痛、腹胀等症状;山栀茶养血补虚弱、镇静安神。四药合用具有调理脾气、虚滞、醒脾开胃、补虚安神、清热解毒、实肠止泻的作用。醒脾养儿颗粒正是针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健脾以补不足, 益胃而充化源, 消积而助运化, 该药使脾升胃降,运化保健, 服后醒脾开胃, 使腹泻、便溏、厌食之症骤然见效。四药配伍严谨, 功效显著, 充分体现了治病求本的基本原则,故醒脾养儿颗粒是治疗婴幼儿腹泻之要药, 联合西药治疗婴幼儿腹泻, 无论在显效率、总有效率以及止泻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因此, 对于有些疾病应提倡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 这样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1] 沈晓明, 王卫平.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46.
[2] 石淑华.儿童保健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211.
[3] 王玲仪.儿童保健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 182-183.
2014-06-20]
461000 河南省许昌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