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辉,杨俊,丁家望,李松,杨简,董武松,童晓红,李秀娟,李莉,吕志阳,张炯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发病因之一。若不及时有效治疗,其5年病死率高达50%,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核中,可通过炎症细胞的主动分泌和坏死细胞的被动释放转移至细胞外,启动早期炎症应答。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HMGB1及其后续的炎症反应加速了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进程[2]。多项临床研究[3,4]证实,在规范的西药抗心力衰竭(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可进一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同时还可降低患者血清中的炎性因子表达水平。但芪苈强心胶囊能否影响DCM患者血清中的HMGB1表达及其后续炎症反应,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DCM患者心功能及其血清中的HMGB1表达的影响。
1.1研究对象入选2012年1月-2013年8月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心功能(NYHA分级)Ⅱ~Ⅲ级的DCM患者48例,年龄38~67岁,其中男性35例,女性13例,病程45~78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均符合2007年中国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工作组《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中有关DCM的诊断标准[1]。所有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排除引起心肌损害的其他疾病,如瓣膜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肺源性心脏病等;此外还排除近期感染、肝肾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应用糖皮质激素等情况。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按照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给予规范的西药抗心衰治疗,常规应用洋地黄、利尿剂(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不能耐受者换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缬沙坦)及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等药物治疗,药物剂量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病情调整。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Z050102,0.3 g/粒),每次4粒,3/日,疗程12周。
1.3心功能指标测量①左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Vivid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美国GE公司)测定,每例患者均由两位超声科医师分别测定,取平均值。② 6分钟步行试验(6MWT):在环境安静、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的室内走廊画一条30 m直线,两端各置一座椅,受试者沿直线尽可能快速行走,走到两端直接转身继续行走,直到6 分钟停止,测量步行距离(m)。
1.4炎性因子检测分别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时采集每例患者的外周静脉血各3 ml,室温放置30 min后,以2500 单位离心10 min,吸取上层血清,-80℃冰箱冷冻保存备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HMGB1、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试剂盒购自武汉中美科技有限公司,450 nm波长测定吸光度,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各组细胞因子含量,每个样品设置2个复孔。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一般资料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入选时的NHY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等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
2.2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F、6MWT等心功能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LVEF、6MWT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LVEF、6MWT等明显改善(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间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2.3两组患者炎性因子表达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的HMGB1、IL-6及TNF-α表达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的HMGB1、IL-6及TNF-α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的HMGB1、IL-6及TNF-α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间的炎性因子比较
DCM是导致心力衰竭的常见心肌疾病之一,常见临床表现为左心室或双心室显著扩大、心功能进行性恶化,可并发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等,严重者可发生猝死。由于其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尽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在DCM患者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但远期预后仍不容乐观[1,5,6]。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炎症反应参与了DCM及心力衰竭的病程进展,炎性细胞因子可促进心肌细胞外间质胶原沉积及心肌组织纤维化的进展,进而导致心室的病理性重构和扩张[7]。HMGB1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核中,可通过炎症细胞的主动分泌和坏死细胞的被动释放转移至胞外,作为炎性刺激上调IL-6、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启动炎症应答,对组织器官的损伤和修复起重要作用[8]。刘冰等[9]研究发现,重度心衰患者血清中的HMGB1、IL-1、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心功能指标(LVEF值)呈明显负相关。我们在前期研究[2]中也发现,HMGB1在DCM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并且与IL-6及TNF-α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HMGB1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DCM的疾病进程。
芪苈强心胶囊是根据络病理论研制而成的治疗心力衰竭的中成药,主要由黄芪、人参、丹参、附子、泽泻、葶苈子、桂枝、玉竹、香加皮、红花、陈皮等组方而成。纵观全方,从整体协调观念出发,标本兼治,以益气温阳为强心之本,辅以活血通络,阻断血瘀阻络的病理环节,兼用利水消肿药以治其标[10]。基础研究[11]表明,芪苈强心胶囊既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及肾血流量,又能显著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神经内分泌激素的过度激活,抑制心室重塑。临床研究[12,13]发现,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芪苈强心胶囊,更有效地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刘军等[14]采用芪苈强心胶囊辅治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发现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径、LVEF、6MWT均有明显改善。刘新灿等[15]研究发现,芪苈强心胶囊不仅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还能降低患者血清中的TNF-α和IL-6 水平。
本研究中,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能进一步降低DCM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HMGB1、IL-1、TNF-α的水平,使LVEF显著增加,6MWT明显延长。表明DCM患者应用芪苈强心胶囊辅助治疗,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而延缓心肌损伤进程,进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工作组. 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J]. 中华心血管杂志,2007,35(1):1-16.
[2]吴辉,杨俊,丁家望,等.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3,29(2):88-90.
[3]杨伟,赵锋仓,杨永彦,等. 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抗利尿激素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6):191-3.
[4]刘新灿,张正勋,陈晓玲,等. 芪苈强心胶囊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脑钠素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8):905-6.
[5]马承泰,蒋艳霞,张文艳,等. 福辛普利对非糖尿病高血压伴有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 中国医药,2006,1(10):587-8.
[6]闫文杰.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J]. 临床误诊误治,2014,27(5):95-7.
[7]Kania G,Blyszczuk P,Eriksson U. Mechanisms of cardiac fibrosis in inflammatory heart disease[J]. Trends Cardiovasc Med,2009,19(8):247-52.
[8]Scaffidi P,Misteli T,Bianchi ME. Release of chromatin protein HMGB1 by necrotic cells triggers inflammation[J]. Nature,2002,418(6894):191-5.
[9]刘冰. 重度心衰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变化研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7):1345-6.
[10]吴以岭. 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M]. 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5:11.
[11]刘建勋,马晓斌,王杨慧,等. 芪苈强心胶囊对实验性心力衰竭犬心脏功能的影响[J]. 疑难病杂志,2007,6(3):141-3.
[12]高建步,李玉东,杨守忠,等.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7):233-4.
[13]黄斌. 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利钠肽水平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6):191-3.
[14]刘军,刘庚,刘江涛,等. 芪苈强心胶囊辅治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J]. 疑难病杂志,2009,8(3):159-60.
[15]刘新灿,张正勋,陈晓玲,等. 芪苈强心胶囊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脑钠素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8):9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