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复位方式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2014-10-23 05:54金泽高程杰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26期
关键词:对比

金泽高+程杰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复位方式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3年3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87例(104侧),根据患者手术复位方法的不同,分为游离复位组和髁状突解剖复位组,游离复位组采取游离复位术,髁状突解剖复位组采取髁突-翼外肌解剖复位术,术后1年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以及随访情况。 结果 髁状突解剖复位组的显效率为67.2%,显著高于游离复位组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髁状突解剖复位组患者张口型正常、张口度正常和咀嚼正常的比例均高于游离复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髁状突解剖复位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促进患者术后结构和口腔运动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髁状突解剖复位;游离复位;对比

[中图分类号] R274.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9(b)-0033-03

Comparison analysis of clinical efficacy of different reduction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fracture of mandibular condyle

JIN Ze-gao1 CHENG Jie2

1.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Central Hospital of Coal Chemical industry Jiao Coal Group of Henan Province,Jiaozuo 454000,China;2.Department of Emergency,Macun District Hospital of Jiaozuo City in Henan Province,Jiaozuo 454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ifferent reduction mr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fracture of mandibular condyle. Methods 87 patients (107 sides) with fracture of mandibular condyle who received surgical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0 to March 2013 were selected.They were allocated to the free reduction group and the anatomical reduction of condyle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urgical reductions.The free reduction group received the surgery of free reduction,and the anatomical reduction of condyle group received the surgery of anatomical reduction of condyle-ateral pterygoid.The effects of treatment were assessed after 1 year operation,and complications and follow-up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significant effective rate in the anatomical reduction of condyle group (67.2%)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ree reduction group (32.5%),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proportions of normal shape of month opening,normal degree of mouth opening and normal chewing in the anatomical reduction of condyl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free reduction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Anatomical reduction of condyle helps significantly improve clinical efficacy patients,promote postoperative structure and recovery of motor functions of oral cavity.

[Key words] Fracture of mandibular condyle;Anatomical reduction of condyle;Free reduction;Comparison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是面部最常见的骨折类型,占下颌骨骨折的30%~50%,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高发,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该骨折类型不仅影响患者的面部外形和咀嚼功能,而且会造成下颌骨发育异常,导致颞颌关节疾病发生[2]。目前,临床上对于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其中,治疗成功的关键是骨折段解剖复位和术中对关节结构的保护[3],因此,选择合适的入路进行复位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取不同手术入路复位方式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探讨不同复位方式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基础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3年3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87例(104侧),其中,男性69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1.9±10.3)岁,按骨折侧类型:70例单侧髁状突骨折,17例双侧髁状突骨折。骨折情况:46例(52.9%)单纯髁状突骨折,4例(4.6%)合并面中部骨折,23例(26.4%)合并下颌骨骨折,14例(16.1%)合并肋骨和股骨骨折。根据骨折线情况:43侧(41.3%)囊内骨折,28侧(26.9%)髁状突颈部骨折,33侧(31.7%)髁状突基部骨折。根据患者手术复位方法的不同,分为游离复位组和髁状突解剖复位组,其中,游离复位组40侧,髁状突解剖复位组64侧,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骨折线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1.2 方法

根据不同患者的骨折线性质和部位,选择颌下及颌后入路、耳屏前入路,根据患者的关节盘、髁状突及翼外肌损伤情况,选择游离复位术和髁突-翼外肌解剖复位术。①颌下及颌后入路:于下颌角后缘外及下缘下1.5 cm处依次将皮肤、皮下、颈阔肌、颈深筋膜浅层切开。其中,游离复位16侧,髁状突解剖复位28侧。②耳屏前入路:对耳屏前皮肤进行定位,上至耳轮顶部,下缘在耳垂以内,在耳屏前到发际内进行切口。弧形部分从耳轮角到发际内,或沿着耳轮缘和耳屏做隐形切口,长度3 cm。其中,游离复位24侧,髁状突解剖复位36侧。③手术操作:将细小骨折块摘除,大块骨折块尽量保留,进行侧向螺钉固定或微钛板固定以维持升支高度。钛板固定位置在髁颈前缘压力带和后外缘张力带上,对关节囊和关节盘进行复位缝合,以发挥隔离效果,保持关节正常功能。游离复位组采取游离复位术,髁状突解剖复位组采取髁突-翼外肌解剖复位术,进行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以预防关节粘连的发生。

1.3 疗效评价标准

术后1年时对患者进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标准[4]如下。①显效:骨折处愈合,情况良好,张口度>20 mm,髁状突外形改建较好;②有效:骨折处愈合,但出现错位,张口度>10 mm,髁状突外形改建存在中度错乱;③无效:骨折处愈合,但出现明显错位,张口度<10 mm,颞颌关节出现融合。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以及随访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髁状突解剖复位组的显效率为67.2%,显著高于游离复位组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n(%)]

与游离复位组比较,χ2=11.918,*P=0.001

2.2 两组患者随访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咬合正常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髁状突解剖复位组患者张口型正常、张口度正常和咀嚼正常的比例均高于游离复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随访情况的比较[n(%)]

2.3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颞下颌关节参与颌面部多项重要生理活动,髁状突骨折出现骨折时,可影响咀嚼、咬合等多项生理功能,临床上对髁状突骨折的开放手术治疗效果确切[5-6],但不同的复位方式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常用的复位方式包括髁状突游离复位和髁突-翼外肌解剖复位[7],本研究着重就两种复位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同时,为了避免手术方式对效果的影响,研究中根据患者骨折线的性质和部位,分别选择颌下及颌后入路、耳屏前入路,以排除手术入路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髁状突解剖复位组的显效率为67.2%,显著高于游离复位组的32.5%(P<0.05),说明髁状突解剖复位的总体效果好于游离复位,分析原因,关节盘和翼外肌复位能够实现关节功能和结构的重建,并且骨折段带有血管能够提高术后成活率,对髁状突生长中心影响较小[8-9],而髁状突游离复位则破坏游离端血供,影响骨折愈合,易导致形态不可逆的异常改变[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咬合正常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髁状突解剖复位组患者张口型正常、张口度正常和咀嚼正常的比例均高于游离复位组(P<0.05),本研究中,根据患者骨折线性质和部位分别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尽可能排除了手术入路对治疗效果的影响[11],结果显示,髁状突解剖复位组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口腔功能恢复显著好于游离复位组,提示髁突-翼外肌解剖复位术的远期临床效果较好,有助于患者口腔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在排除了手术入路对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临床效果影响后,髁状突解剖复位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术后临床效果,能够促进术后结构和口腔运动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Chen LJ,Zhao MC,Pan XF,et al.X-cephalometric study of different parts of the upper airway space and changes in hyoid position following mandibular fractures[J].West Indian Med J,2013,62(7):642-648.

[2] 陈文君,汪湛,袁建房.自生增强型聚丙交酯共聚物固定板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临床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3,15(1):62-63.

[3] Xiang GL,Long X,Deng MH,et al.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nkylosis secondary to surgical treatment of mandibular condylar fractures[J].Br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14,52(3):270-274.

[4] 赵悦涛.儿童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3):133-134.

[5] 杨丽萍.髁状突骨折移位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2):277-278.

[6] 陶敬桥,张海钟.不同固定材料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4):3797-3798.

[7] 后军,薛浩伟,杨文宇,等.127例髁状突骨折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48(7):804-806.

[8] 刘廷忠,毛艳,高鹏,等.解剖复位小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J].中国医学装备,2011,8(12):96-97.

[9] 祝岩.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髁状突骨折27例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5):100-101.

[10] 柯尊界,刘恭奇,程正清,等.髁状突游离再植治疗颞下颌关节髁突颈部骨折的临床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8, 24(4):438-439.

[11] 阮建波,方金平,林巧燕.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头颅颌面骨骨折的临床应用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 24(1):157-159.

(收稿日期:2014-07-01 本文编辑:许俊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3年3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87例(104侧),其中,男性69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1.9±10.3)岁,按骨折侧类型:70例单侧髁状突骨折,17例双侧髁状突骨折。骨折情况:46例(52.9%)单纯髁状突骨折,4例(4.6%)合并面中部骨折,23例(26.4%)合并下颌骨骨折,14例(16.1%)合并肋骨和股骨骨折。根据骨折线情况:43侧(41.3%)囊内骨折,28侧(26.9%)髁状突颈部骨折,33侧(31.7%)髁状突基部骨折。根据患者手术复位方法的不同,分为游离复位组和髁状突解剖复位组,其中,游离复位组40侧,髁状突解剖复位组64侧,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骨折线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1.2 方法

根据不同患者的骨折线性质和部位,选择颌下及颌后入路、耳屏前入路,根据患者的关节盘、髁状突及翼外肌损伤情况,选择游离复位术和髁突-翼外肌解剖复位术。①颌下及颌后入路:于下颌角后缘外及下缘下1.5 cm处依次将皮肤、皮下、颈阔肌、颈深筋膜浅层切开。其中,游离复位16侧,髁状突解剖复位28侧。②耳屏前入路:对耳屏前皮肤进行定位,上至耳轮顶部,下缘在耳垂以内,在耳屏前到发际内进行切口。弧形部分从耳轮角到发际内,或沿着耳轮缘和耳屏做隐形切口,长度3 cm。其中,游离复位24侧,髁状突解剖复位36侧。③手术操作:将细小骨折块摘除,大块骨折块尽量保留,进行侧向螺钉固定或微钛板固定以维持升支高度。钛板固定位置在髁颈前缘压力带和后外缘张力带上,对关节囊和关节盘进行复位缝合,以发挥隔离效果,保持关节正常功能。游离复位组采取游离复位术,髁状突解剖复位组采取髁突-翼外肌解剖复位术,进行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以预防关节粘连的发生。

1.3 疗效评价标准

术后1年时对患者进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标准[4]如下。①显效:骨折处愈合,情况良好,张口度>20 mm,髁状突外形改建较好;②有效:骨折处愈合,但出现错位,张口度>10 mm,髁状突外形改建存在中度错乱;③无效:骨折处愈合,但出现明显错位,张口度<10 mm,颞颌关节出现融合。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以及随访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髁状突解剖复位组的显效率为67.2%,显著高于游离复位组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n(%)]

与游离复位组比较,χ2=11.918,*P=0.001

2.2 两组患者随访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咬合正常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髁状突解剖复位组患者张口型正常、张口度正常和咀嚼正常的比例均高于游离复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随访情况的比较[n(%)]

2.3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颞下颌关节参与颌面部多项重要生理活动,髁状突骨折出现骨折时,可影响咀嚼、咬合等多项生理功能,临床上对髁状突骨折的开放手术治疗效果确切[5-6],但不同的复位方式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常用的复位方式包括髁状突游离复位和髁突-翼外肌解剖复位[7],本研究着重就两种复位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同时,为了避免手术方式对效果的影响,研究中根据患者骨折线的性质和部位,分别选择颌下及颌后入路、耳屏前入路,以排除手术入路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髁状突解剖复位组的显效率为67.2%,显著高于游离复位组的32.5%(P<0.05),说明髁状突解剖复位的总体效果好于游离复位,分析原因,关节盘和翼外肌复位能够实现关节功能和结构的重建,并且骨折段带有血管能够提高术后成活率,对髁状突生长中心影响较小[8-9],而髁状突游离复位则破坏游离端血供,影响骨折愈合,易导致形态不可逆的异常改变[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咬合正常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髁状突解剖复位组患者张口型正常、张口度正常和咀嚼正常的比例均高于游离复位组(P<0.05),本研究中,根据患者骨折线性质和部位分别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尽可能排除了手术入路对治疗效果的影响[11],结果显示,髁状突解剖复位组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口腔功能恢复显著好于游离复位组,提示髁突-翼外肌解剖复位术的远期临床效果较好,有助于患者口腔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在排除了手术入路对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临床效果影响后,髁状突解剖复位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术后临床效果,能够促进术后结构和口腔运动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Chen LJ,Zhao MC,Pan XF,et al.X-cephalometric study of different parts of the upper airway space and changes in hyoid position following mandibular fractures[J].West Indian Med J,2013,62(7):642-648.

[2] 陈文君,汪湛,袁建房.自生增强型聚丙交酯共聚物固定板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临床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3,15(1):62-63.

[3] Xiang GL,Long X,Deng MH,et al.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nkylosis secondary to surgical treatment of mandibular condylar fractures[J].Br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14,52(3):270-274.

[4] 赵悦涛.儿童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3):133-134.

[5] 杨丽萍.髁状突骨折移位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2):277-278.

[6] 陶敬桥,张海钟.不同固定材料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4):3797-3798.

[7] 后军,薛浩伟,杨文宇,等.127例髁状突骨折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48(7):804-806.

[8] 刘廷忠,毛艳,高鹏,等.解剖复位小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J].中国医学装备,2011,8(12):96-97.

[9] 祝岩.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髁状突骨折27例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5):100-101.

[10] 柯尊界,刘恭奇,程正清,等.髁状突游离再植治疗颞下颌关节髁突颈部骨折的临床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8, 24(4):438-439.

[11] 阮建波,方金平,林巧燕.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头颅颌面骨骨折的临床应用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 24(1):157-159.

(收稿日期:2014-07-01 本文编辑:许俊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3年3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87例(104侧),其中,男性69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1.9±10.3)岁,按骨折侧类型:70例单侧髁状突骨折,17例双侧髁状突骨折。骨折情况:46例(52.9%)单纯髁状突骨折,4例(4.6%)合并面中部骨折,23例(26.4%)合并下颌骨骨折,14例(16.1%)合并肋骨和股骨骨折。根据骨折线情况:43侧(41.3%)囊内骨折,28侧(26.9%)髁状突颈部骨折,33侧(31.7%)髁状突基部骨折。根据患者手术复位方法的不同,分为游离复位组和髁状突解剖复位组,其中,游离复位组40侧,髁状突解剖复位组64侧,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骨折线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1.2 方法

根据不同患者的骨折线性质和部位,选择颌下及颌后入路、耳屏前入路,根据患者的关节盘、髁状突及翼外肌损伤情况,选择游离复位术和髁突-翼外肌解剖复位术。①颌下及颌后入路:于下颌角后缘外及下缘下1.5 cm处依次将皮肤、皮下、颈阔肌、颈深筋膜浅层切开。其中,游离复位16侧,髁状突解剖复位28侧。②耳屏前入路:对耳屏前皮肤进行定位,上至耳轮顶部,下缘在耳垂以内,在耳屏前到发际内进行切口。弧形部分从耳轮角到发际内,或沿着耳轮缘和耳屏做隐形切口,长度3 cm。其中,游离复位24侧,髁状突解剖复位36侧。③手术操作:将细小骨折块摘除,大块骨折块尽量保留,进行侧向螺钉固定或微钛板固定以维持升支高度。钛板固定位置在髁颈前缘压力带和后外缘张力带上,对关节囊和关节盘进行复位缝合,以发挥隔离效果,保持关节正常功能。游离复位组采取游离复位术,髁状突解剖复位组采取髁突-翼外肌解剖复位术,进行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以预防关节粘连的发生。

1.3 疗效评价标准

术后1年时对患者进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标准[4]如下。①显效:骨折处愈合,情况良好,张口度>20 mm,髁状突外形改建较好;②有效:骨折处愈合,但出现错位,张口度>10 mm,髁状突外形改建存在中度错乱;③无效:骨折处愈合,但出现明显错位,张口度<10 mm,颞颌关节出现融合。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以及随访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髁状突解剖复位组的显效率为67.2%,显著高于游离复位组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n(%)]

与游离复位组比较,χ2=11.918,*P=0.001

2.2 两组患者随访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咬合正常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髁状突解剖复位组患者张口型正常、张口度正常和咀嚼正常的比例均高于游离复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随访情况的比较[n(%)]

2.3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颞下颌关节参与颌面部多项重要生理活动,髁状突骨折出现骨折时,可影响咀嚼、咬合等多项生理功能,临床上对髁状突骨折的开放手术治疗效果确切[5-6],但不同的复位方式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常用的复位方式包括髁状突游离复位和髁突-翼外肌解剖复位[7],本研究着重就两种复位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同时,为了避免手术方式对效果的影响,研究中根据患者骨折线的性质和部位,分别选择颌下及颌后入路、耳屏前入路,以排除手术入路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髁状突解剖复位组的显效率为67.2%,显著高于游离复位组的32.5%(P<0.05),说明髁状突解剖复位的总体效果好于游离复位,分析原因,关节盘和翼外肌复位能够实现关节功能和结构的重建,并且骨折段带有血管能够提高术后成活率,对髁状突生长中心影响较小[8-9],而髁状突游离复位则破坏游离端血供,影响骨折愈合,易导致形态不可逆的异常改变[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咬合正常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髁状突解剖复位组患者张口型正常、张口度正常和咀嚼正常的比例均高于游离复位组(P<0.05),本研究中,根据患者骨折线性质和部位分别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尽可能排除了手术入路对治疗效果的影响[11],结果显示,髁状突解剖复位组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口腔功能恢复显著好于游离复位组,提示髁突-翼外肌解剖复位术的远期临床效果较好,有助于患者口腔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在排除了手术入路对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临床效果影响后,髁状突解剖复位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术后临床效果,能够促进术后结构和口腔运动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Chen LJ,Zhao MC,Pan XF,et al.X-cephalometric study of different parts of the upper airway space and changes in hyoid position following mandibular fractures[J].West Indian Med J,2013,62(7):642-648.

[2] 陈文君,汪湛,袁建房.自生增强型聚丙交酯共聚物固定板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临床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3,15(1):62-63.

[3] Xiang GL,Long X,Deng MH,et al.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nkylosis secondary to surgical treatment of mandibular condylar fractures[J].Br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14,52(3):270-274.

[4] 赵悦涛.儿童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3):133-134.

[5] 杨丽萍.髁状突骨折移位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2):277-278.

[6] 陶敬桥,张海钟.不同固定材料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4):3797-3798.

[7] 后军,薛浩伟,杨文宇,等.127例髁状突骨折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48(7):804-806.

[8] 刘廷忠,毛艳,高鹏,等.解剖复位小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J].中国医学装备,2011,8(12):96-97.

[9] 祝岩.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髁状突骨折27例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5):100-101.

[10] 柯尊界,刘恭奇,程正清,等.髁状突游离再植治疗颞下颌关节髁突颈部骨折的临床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8, 24(4):438-439.

[11] 阮建波,方金平,林巧燕.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头颅颌面骨骨折的临床应用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 24(1):157-159.

(收稿日期:2014-07-01 本文编辑:许俊琴)

猜你喜欢
对比
“鱼”不如“渔” “渔”不如“欲”
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
小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监测与分析(下)
俄汉语名词的对比分析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影响脚斗士与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因素的对比分析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