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诚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并强调科技创新是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近年来,海南省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研究与试验发展(简称R&D)投入持续增长,但研发投入强度仍然偏低,实现“十二五”计划目标亟需提升海南科技创新能力。
海汽车间生产线
2013年,全省全社会创新能力逐渐增强,科技研发投入持续增长,科技研发队伍进一步壮大,创新成果显著,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研发单位数量增大,活跃度提升。2013年全省有R&D活动单位132家,比2012年增加10家,增长8.2%。其中,工业企业有R&D活动单位63家,增长18.9%,是全省有R&D活动单位增加的重要来源。全省有R&D活动单位占全部列入统计调查单位的22.8%,比2012年21.2%提高1.6%,活跃度有所提高。其中工业企业较为活跃,有R&D活动工业企业占全部企业的16.2%,比2012年提高2.1%。
(二)研发队伍不断壮大,研发人员结构优化。2013年全省R&D人员11549人,比2012年增加1059人,增长10.1%。其中研究人员3658人,比2012年增加430人,增长13.3%;R&D人员中全时人员人数逐步增加,由2012年的4660人增加到2013年4712人,增长1.1%。专职研究人员人数的增加,使研究人员组成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保持较快增长。R&D经费支出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一个地方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尺。2013年全省全社会R&D经费投入14.84亿元,比2012年增加1.11亿元,增长8.1%。全省全社会R&D经费投入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增长幅度趋于缩小趋势。在R&D经费投入中基础研究1.47亿元,占全部R&D经费投入9.9%;应用研究1.31亿元,占全部R&D经费投入8.8%;试验发展12.06亿元,占全部R&D经费投入81.3%。
(四)研发产出成果丰硕,专利密度显著提升。2013年全省专利申请1162件,比2012年增加252件,增长27.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28件,比2012年增加166件,增长35.9%;专利授权数为263件,比2012年增加91件,增长52.9%,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14件,比2012年增加23件,增长25.3%;发明专利授权114件,比2012年增加23件,增长63.8%;发表科技论文7143篇,比2012年增加762篇,增长11.9%;出版科技著作515种,比2012年增加168种,增长48.4%。截至2013年底,全省有效发明专利达到973件,比2012年增加379件,增长63.8%;总量居全国第28位。有效发明专利密度显著提升,由2012年的67件/百万人增至109件/百万人,增长62.7%。
(五)课题研发能力不断增强。2013
年全省R&D项目4400个,比2012年增长4.2%;R&D项目人员全时当量(指全时人员数加非全时人员按工作量折算为全时人员数的总和)6239人/年,比2012年增长3.4%;R&D项目经费10.39亿元,比2012年增长28.2%。课题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尤其明显,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项目769个,增长60.8%;R&D项目人员全时当量2571.4人/年,增长11.5%;R&D项目经费7.64亿元,增长31.7%。
几年来,通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海南自主创新能力、科技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有所提升,为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但与全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和不少问题。
(一)创新意识淡薄,创新活力相对不足。2013年全省904家企事业单位有R&D活动的单位仅有132家,占比为14.6%,比全国(2012)平均水平低 1%,设立专门研究机构仅有180家,仅占30%。在R&D人员中,全时人员占40.8%,不到一半,全时人员所占比重比2012年下降3.6%。海南创新活跃度与全国及其他省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反映出海南企事业单位创新意识还较为薄弱,创新活力相对不足,将制约海南自主创新的长远发展。
(二)R&D人员总量低,全国排位居后。2013年,全省R&D人员1.15万人,在全国排名第29名。从R&D人员投入折合当量来看,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对R&D人员投入折合当量不仅量少,而且分别比2012年投入下降10%和1%。
(三)R&D经费投入量少,增速明显减缓,投入强度低。研发投入强度,即R&D经费支出与GDP之比,是国际上通用反映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密集度的重要指标。2013年,全省全社会R&D经费投入14.84亿元;R&D经费投入比2012年增长8.1%,较2012年增长幅度回落24.2%,增长幅度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9%。从研发投入强度来看,2013年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仅为0.47%,与全国平均水平2.08相比,相差1.61%。距海南研发投入强度“十二五”计划目标的1.5%相差1.03%,差距甚远。R&D经费的投入不足,投入强度不够,难以为各行业、单位开展技术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也会使各行业、单位的技术创新能力、水平和竞争力处于较低的层次和水平。
(四)研发经费过于依赖企业资金,投入结构有待调整。目前,企业资金、政府资金、国外资金和其他资金是海南R&D经费资金的主要来源。2013年全省R&D经费内部支出中企业资金、政府资金、国外资金和其他资金所占的比重为63.06%、35.02%、0.05%、1.87%,除企业资金以外,其他来源渠道资金占36.94%。研发经费过于依赖企业资金,其他渠道资金占比偏低,将不利于海南广泛利用各方资金提升研发实力。从经费应用活动类型看,用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为12.07亿元,比2012年增长31.2%,在全部研发经费中所占比重达到81.4%。而代表原创性研究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经费支出分别为1.46亿元、1.31亿元,占比分别为9.8%和8.8%,反映出我省原始创新投入不足。基础研究投入偏低影响着科技的开发应用,研发经费投入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
(一)加大对科技研发的宣传引导力度,增强企事业单位研发意识。要大力宣传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科技研发的意义,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领导和引导,进一步强化企业负责人的科技创新意识;有计划地组织企业家参加科技创新的培训和学习,真正营造出一个全社会都崇尚科技创新的氛围,时刻引导企业特别是企业家的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意识;不断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引导推动企业增强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促使更多的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大对政府所属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事业单位的引导,提高政府所属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事业单位人员研发能力,适当提高政府招标项目的技术要求,实现政府所属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事业单位从承担一般科技项目迈向承担R&D项目。
(二)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进、培育机制,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实施各类人才建设工程,科学规划高层次创新性科技人才发展,积极构建跨区域、多元化、多领域的高层次创新性科技人才系统,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高层次创新性科技人才培育体系。完善研发人员培养、选拔、评价和激励机制,制定积极有效的激励政策,鼓励科技人员的技术成果参与分配。
(三)营造科技投入的良好环境,增强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强度,扩大企业融资范围。要提高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撑的认识,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适度提高R&D投入比重,加大R&D投入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营造科技投入的良好环境,完善科技投入的相关政策,建立政府、企业多元的R&D体系。对公益性的R&D活动以政府投资为主,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对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投入;对非公益性的投资以企业和民间投资为主,激发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动力,推动企业成为R&D投入的主体。
(四)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使科研原始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着重优化R&D资源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中的分配比例,继续加大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的投入,更要注意增加基础研究的投入,政府应充分发挥调节R&D支出结构的作用,加大财政科技拨款中基础研究经费所占的比例,提高对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研究和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支持力度,同时鼓励部分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事业单位脱颖而出,承担基础研究项目,从而协调基础研究和试验发展之间的关系,形成一条合理的新知识发现、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新产品生产产业链,保证整个研发体系健康、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