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何雁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眼下时间已经过半,一批批带有顶层设计性质的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一一出台,一项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作用的重大改革举措陆续推出。而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以8月25日召开的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为标志,我省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此前,《海南省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关于深化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也已经由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同意并下发,对海南新一轮的文化体制改革规划了路线图,明确了时间表,下达了任务书。
我省前一轮文化体制改革启动于2006年,已基本完成了中央明确的阶段性重点改革任务。如,全面完成全省经营性出版单位的改革任务,海南出版社不仅完成了转制,还成功地与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跨省合作;全省新华书店系统实现连锁经营,成立发行集团公司,完成了整体转企改制,并与江苏新华书店集团开展跨省重组,合作成立了海南凤凰新华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同时,省级和地市级电影发行放映单位、地市级以上歌舞类文艺院团都已实现转企改制;全省广电系统电视剧制作机构和省级党报发行机构实现剥离转制;广电网络早在2007年就已实现全省一张网,比中央要求提前5年;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在全国率先完成。
前一轮文化体制改革推动了我省文化产业迅猛发展,仅2012年,我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就实现增加值85.91亿元,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07个百分点。这为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重点改什么?与前一轮改革相比,新一轮改革领域更宽泛、层次更深入。从改革的领域看,前一轮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是“三加快一加强”,即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主要是指以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为中心环节)、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新一轮改革的任务,除上述内容外,又拓展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舆论导向(含网络舆论)、文化开放等领域,几乎覆盖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所有部门。从改革的层次看,过去容易改的差不多都改完了,剩下的都是牵动性强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都是一些难啃的硬骨头。
“难啃的硬骨头”,具体都有哪些?
一是在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方面,如何按照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的原则,克服监管机构人员、编制少的困难,建立起切合我省实际、高效运转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系?如何按照文化例外原则,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继续对文化企业特别是转制文化企业给予更多特殊扶持政策?
二是在创建省域公共文化服务先行区方面,如何解决好标准不统一、城乡发展不平衡、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需求不能有效对接等问题和矛盾?
三是在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方面,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到位。有的单位体制改了,但运行机制还是原来的。需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有的单位依赖思想严重,自我发展能力、动力不足,迫切需要增强造血功能,使其真正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
此外,党报、广播电视台新闻业务和经营业务“两分开”改革,在全国还处在探索阶段,一个单位涉及事企两种体制,人员如何流动、社保如何衔接等,要科学设计、稳妥实施,尽可能减轻改革震荡,避免翻烧饼,都需要我们的智慧。
这些矛盾和问题,有的通过自身努力,在本系统内就可以解决;有的关联度高,单兵推进难以深入,需要统筹谋划文化体制改革与其他各领域改革,统筹谋划文化体制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确保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基于此,《方案》全文分为9大部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等重要内容进行专门单列阐述。同时,还对65个重要改革举措和项目进行明确分工,每项任务都列出完成的时间节点,让涉及改革的50多个单位,对应完成的任务清单和时间节点了然于胸。
集观光游览、文化展示、民俗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
经过前一轮文化体制改革的洗礼,海南一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已转制为企业,民营文化企业不断增加,使文化行政管理的对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微观改革上的“破”,倒逼宏观改革上的“立”,那就是管理手段要丰富,管理方式要创新,管理体制要完善。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成了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
据介绍,目前,省文体厅已取消和下放22项行政审批事项,运用特区立法权取消行政审批事项9项,行政审批项目由2008年的113项精简至65项,并全部开通网上申报。下一步,还将继续做好取消和下放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工作,继续利用特区立法权将一些多年无人申办的审批许可项目暂停实施,还权于市场。
文化体制改革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变、阵地不能丢,意识形态管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底线。
2013年8月,海南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迈出历史性的一步——省属经营性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被正式授权代表海南省政府,对全省11家省属经营性文化单位履行出资人职责。这意味着我省省属经营性国有文化资产正式结束多头管理状态。中宣部《宣传工作》专门刊载文章,推介海南创新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的经验和做法。
下一步,海南还将继续探索实践,履行好出资人职责,确保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和国家文化安全。《方案》明确提出,各部门各市县单位、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工作,构建新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系,实行管资产、管人、管事、管导向相统一,始终掌握重大事项的决策权、资产配置的控制权、宣传文化内容的终审权、主要领导干部的任免权。并特别要求,省委宣传部、省文体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在新一轮改革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省属经营性国有文化企业综合效益考核体系,加大社会效益考核权重,确保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文化体制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海南虽然是个小省,但却被称为“网络大省”,是我国最重要的舆论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强调,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那么,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海南将如何排兵布局?
对此,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组长许俊强调:“综观国内国际传媒发展趋势,可以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关乎长远,关乎存亡,我们不能等,也等不起。”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一定要未雨绸缪,调整战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要求,积极推进报网融合、台网融合,形成一体化发展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和传播体系,推动全媒体发展,使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后继续成为主流媒体,牢牢掌握舆论和发展的主动权。
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是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来定位的。
然而,尽管经历过多年的文化改革发展,我省文化事业投入依然欠账较多,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与居民和游客基本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与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存在较大差距。这些年,我省虽已初步建成省-市(县)-乡镇(区、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比如,全省至今仍有一半的乡镇没有篮(排)球场和露天舞台,有独立文化室的行政村不足三分之一,尤其是基层文化工作人才匮乏,“专岗不专职”现象普遍,等等。
《方案》提出,将建立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研究提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内容,明确相应的保障、技术和评价标准,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责任,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为突破口,全面启动全省标准化、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建省域公共文化服务先行区。
建立完善公共文化设施长期免费开放的保障机制。逐步将科技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纳入免费开放范围。
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
……
同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缺乏统一标准、刚性要求和有效考核等问题,也随着改革的深入日益凸显。因此,《方案》在细化改革项目时,将推动省域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责任单位、完成时间都规定清楚,明晰在列。
比如,明确提出“制定全民阅读中长期规划。2015年底前完成”,责任单位是省文体厅、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发放文化惠民卡、消费券等方式,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文化消费提供适当补贴。2020年底前完成。”责任单位是省文体厅、省财政厅。
近年来,我省借助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机遇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了产业特色和优势。
据省统计局统计,2012年,“游览景区管理”行业实现增加值18.14亿元,占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1.11%,列文化及相关产业120个行业小类首位,成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领头羊。
从2014年4月对第一批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调研摸底情况看,33个项目中,文化旅游业项目22个,总投资1034.6亿元,已完成投资94.1亿元,分别占总项目的67%、83%和57%。
通过这两组数字,可以看出海南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强劲势头。但是,与国内发达省市相比,海南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步伐还不够快,层次还不够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门之间还没有形成发展合力,顶层设计有待加强。《方案》提出,下一步,将建立由宣传文化、旅游等多部门组成的协调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文化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形成南北互动、东西相融,差异化、特色化的文化旅游业发展格局。
去年9月,因为有了一台《三亚千古情》旅游演艺节目,三亚的旅游夜市开始被带旺,“白天看海、晚上睡觉”被“白天看海、晚上看戏”的时尚消费所取代。到今年7月底,开业仅10个月就接待游客150万人次,营业收入1.3亿元。近年来,海南重点支持了黎锦、沉香等海南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意开发,仅香岛牌沉香就开发出了168个品种,成为市场新宠。实践表明,只有打造出越来越多的特色文化产品(纪念品)品牌,才能让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返、满载而归。
《方案》提出,要实施文化旅游品牌引领战略。精心打造以海洋海岛文化、生态健康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热带雨林文化、休闲度假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核心品牌。采取“政府推动、公司经营、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模式,打造一批节庆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品牌。
近年来,以海南本土文化为卖点的槟榔谷、呀喏哒、福山咖啡小镇、潭门渔民小镇等很受国内外游客欢迎。挖掘、包装和传承海南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宗教文化、时尚文化等,让其大放异彩,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增强海南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摆在我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方案》提出,将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推动特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旅游业优势。深入挖掘和保护开发琼崖历史传统、黎族苗族风情、地方民间民俗等特色文化资源,特别是列入省级以上保护名录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打造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和一批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着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景区,充实景区文化内涵。大力推进西部地区文化旅游景点景观升级改造示范工程建设。每年选择支持建设3-5个新项目,逐步改变文化旅游“东热西冷”的现状。
有步骤地推进南海文化旅游开发,加快推进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国家南海博物馆、南海水下考古中心、省博物馆二期等涉及海上丝路项目建设,力争将“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文化遗产”纳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整合宣传文化、旅游、城乡建设等部门力量,把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融入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一批文化内涵丰富、旅游要素齐全、惠及民生的文化旅游风情小镇。
……
蓝图已绘就,路径已明晰,目标已明确,关键是看落实。“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勇涉险滩的胆气,以敢啃硬骨头的韧劲,在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的征程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不达目标,决不收兵!”面对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上的干部,许俊语气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