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瑞芬 杨美丽
【摘要】 目的:分析护理院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以减轻患者焦虑、孤独等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本院老年人100例,对其进行心理调查及调查问卷分析其产生各类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并对所有老年人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及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在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主观幸福感指数等指标。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入住时(P<0.05);患者主观幸福感评分显著优于入住时(P<0.05);入院时患者SAS得分为(45.1±10.8)分,干预后为(32.3±9.5)分,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院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较突出,其日常生活能力、幸福指数较低,同时存在躯体化、精神化焦虑状态,抑郁情况明显。对其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并根据所得结果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帮助老年人做好心理调适,及时解除老年人心理困惑,减轻心理压力并调整心理状态以达到改善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目的。
【关键词】 老年人; 护理院; 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 针对性护理对策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程度的加剧以及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1]。而护理院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养老机构,护理院是集疾病预防,治疗、护理、生活照料、康复保健、文化娱乐、心理治疗以及临终关怀六大功能为一体的,主要针对身患疾病而缺人照顾的老年人而设。使一些慢性疾病和卧床不起的老年人住在老年护理院也能享受专业人员提供的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服务。但护理院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管理机制尚不健全[2]。如何提供全面的服务,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有待于研究与探讨。研究发现机构中养老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指数较低于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机构养老中的老年人不但失去家庭感、生活私密性,还失去了安全感和归属感[3]。本试验为分析影响护理院老年人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对其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后的影响及意义,特选取100例老年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8月-2013年11月本院老年人100例,其中男46例,女54例;年龄65~79岁,平均(71.3±4.2)岁。排除严重疾病患者及精神模糊、意识障碍患者;排除缺乏良好理解及沟通能力患者。
1.2 影响因素分析 目前入住在本院的老人大致患有以下几种疾病:(1)心脑血管病;(2)脑梗死;(3)慢性病;(4)危重病。这些老人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疾病带来的心理问题,悲观失望,对未来的生活丧失了信心;失落感、恐惧感、孤独感、抑郁感、衰老感、无用感、自卑感。随着生理功能的不断衰退和体力下降、病痛、孤独等,有的老年人会出现既期待解脱又恐惧死亡的心理。另一方面是来自生活中一些心理问题:(1)被遗弃心理;(2)不平衡心理;(3)落差心理;(4)不满心理;(5)爱逞能心理;(6)畏惧心理。
1.3 护理措施 所有患者均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1)人力配备与培训:配备护理人员80%以上为20~30岁的护理院校毕业的专业护士,培训上按医院的要求完成继续教育,并定期进行老年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持双证上岗(养老护理员证、护士执业证),利用年轻照顾者的活力感染老人们的心,用专业的服务解决老人们的疾苦。定期开展健康讲堂,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2)老人入住安排有固定的护理人员照护:责任者应与医生、护理长一起评估老人的状况,并按照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进行排列制定照护计划,在无原则冲突的情况下,可考虑老年人认为最重要的问题予以优先解决;现存问题优先处理,但不要忽视潜在的有危险性的问题。使老人感觉到入住护理院的安全感和归属感。(3)对入住老人进行评估:尽量将同类疾病老人、同龄老人、性格相近老人、能自理老人、不能自理老人安排在同一间,制定老人日常生活起居计划,住院过程中还可根据情况进行调整;以是老人有良好的休息环境;促使老人尽快适应新环境。(4)倡导亲情服务:用细致的观察力,巧妙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在照护中注重语言的艺术,早、中、晚三问候,护理员对老人都是:“爷爷、奶奶、大伯、大妈,”亲切的称呼;护理人员可使老年人在无意间从心理上接受良好的鼓励,如欣赏并赞美老人的精神面貌、衣着气度等点滴变化,使老年人感受到自身存在感及来自他人的关怀及鼓励,从语言中得到安慰与希望,感受到“家人”的关怀。(5)对有抑郁症、焦虑症及孤独症等心理疾病的老年人进行心理辅导,主要通过交谈的心里疏通方式与其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其内心的困惑和痛苦并帮助其转变错误的认识和思想,树立正确积极的生活态度,尽可能帮助其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可有效提高心理疾病治愈率。(6)培养老年人广泛的兴趣爱好:根据老人的喜爱,分组合理安排各项娱乐活动,如书法、绘画、太极拳、读报、唱歌等,丰富老年人的生活的同时促进护理员与老年人彼此间的交往,认识新朋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老年人转移对孤独或疾病疼痛的注意力,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与力量[3]。(7)借助全社会与志愿者的力量,合理的安排各项大中行活动,有养生按摩足浴、文艺表演等等,让社会关走进他们的身边,走进他们的生活,从心理上满足他们,指导他们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拥有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健康。
1.4 评价标准 比较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主观幸福感指数等指标。主观幸福感指数包括情感指数与生活满意度两部分。所有选项为1~7级评分,总分为两部分分数值之和。范围为最幸福2.1分至最不幸福14.7分[4]。生活质量评分根据QOL评分标准[5],并于入住之初的评分比较。SAS评分采用Zung编写的SAS量表进行判断,得分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高[6]。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ndprint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入住时(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x±s) 分
时间 躯体 心理 认知 生活
干预后(n=100) 53.7±5.2 39.4±6.8 64.4±5.4 63.3±4.2
干预前(n=100) 44.3±1.2 32.3±1.3 42.1±2.1 50.3±2.3
2.2 患者主观幸福感评分的比较 护理干预后主观幸福感评分为(3.2±1.2)分,显著优于入住时的(11.2±1.1)分(P<0.05)。
2.3 两组SAS焦虑量表评分的比较 入院时患者SAS得分为(45.1±10.8)分,干预后SAS得分为(32.3±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院老年人入住时其心理健康问题较突出,其日常生活能力、幸福指数较低,同时存在躯体化、精神化焦虑状态,抑郁情况明显。对其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并根据所得结果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及幸福感。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老年人间的积极互动,满足其精神上的需求;能够帮助其通过生命的意义使其认同过去,肯定现在,积极面对未来,充分感受生活的意义并达到自我整合[7-9]。另外,由于大部分的护理院老人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又无身边人可以照应,在不了解临床治疗意义的前提下,认为身患疾病后不安全因素太多,加上对医护人员不了解、不信任,担心治疗不成功或者身体造成再次伤害等原因都会加重患者的焦虑心理[10]。大部分护理院老人迫切希望与医护人员进一步交谈,多得到一些了解和心理安慰,以方便更好的恢复。因此,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内容要能大致满足老人对诊疗意义和大致流程了解的需求,从而使患者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正确的认识并有相应的心理准备[11]。而居家护理,在缓解老人焦虑方面虽然也有一定作用,但是交流内容太过机械,不能有效地拉近与患者之间的心理差距,简单的交流也无法使患者对将进行的治疗形成完整的认识,也很难使老人焦虑心理得到改善。本研究另一组数据显示,入院时患者SAS得分为(45.1±10.8)分,所有住院护理院老人均给予患者实施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患者SAS得分为(32.3±9.5)分,明显降低,说明患者焦虑心理很大程度得到缓解,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心理,为提高预后质量提供良好基础。同时在注重心里健康的同时促进其增加身体活动,可显著减少其躯体化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饮食及睡眠状态,减少负面情绪并提升幸福感。
综上所述,对护理院老人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后其主观幸福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得到显著提高。说明对护理院老年人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帮助老年人做好心理调适,及时解除老年人心理困惑,减轻心理压力。并调整心理状态以达到改善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目的,更好的延长老人生命健康,提高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晓霞,张霞,王玉静.长期卧床病人的生活及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4):91-92.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EB/OL].[2013-3-20].http://www.gov.cn/zwgk/2011-12/27/content_2030503.htm.
[3]马艳,化前珍,傅菊芳,等.社会化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社会性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护理,2007,13(14):931.
[4]张秀娟.心理干预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8):475-476.
[5]周志虹,孟玉梅.心理干预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精神状态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1,10(6):537-538.
[6]王玲,任梅,鞠卫星,等.老年人心理特点的分析及护理[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0,1(7):13.
[7]郑信团,孙淑菊,凃人顺.六字诀新功法对中老年人心理干预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4(11):79-81.
[8]郭新奇.未来人口变化对我国卫生服务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2012,2(6):113.
[9]朱婷婷,孙正成.需求视角下温州养老机构服务优化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3,3(16):47-49.
[10]邓红梅,王洁.户外太极拳运动结合民族音乐对社区老年居民心理健康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17(12):99.
[11]徐建鸣.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18.
(收稿日期:2014-05-04) (本文编辑:蔡元元)endprint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入住时(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x±s) 分
时间 躯体 心理 认知 生活
干预后(n=100) 53.7±5.2 39.4±6.8 64.4±5.4 63.3±4.2
干预前(n=100) 44.3±1.2 32.3±1.3 42.1±2.1 50.3±2.3
2.2 患者主观幸福感评分的比较 护理干预后主观幸福感评分为(3.2±1.2)分,显著优于入住时的(11.2±1.1)分(P<0.05)。
2.3 两组SAS焦虑量表评分的比较 入院时患者SAS得分为(45.1±10.8)分,干预后SAS得分为(32.3±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院老年人入住时其心理健康问题较突出,其日常生活能力、幸福指数较低,同时存在躯体化、精神化焦虑状态,抑郁情况明显。对其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并根据所得结果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及幸福感。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老年人间的积极互动,满足其精神上的需求;能够帮助其通过生命的意义使其认同过去,肯定现在,积极面对未来,充分感受生活的意义并达到自我整合[7-9]。另外,由于大部分的护理院老人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又无身边人可以照应,在不了解临床治疗意义的前提下,认为身患疾病后不安全因素太多,加上对医护人员不了解、不信任,担心治疗不成功或者身体造成再次伤害等原因都会加重患者的焦虑心理[10]。大部分护理院老人迫切希望与医护人员进一步交谈,多得到一些了解和心理安慰,以方便更好的恢复。因此,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内容要能大致满足老人对诊疗意义和大致流程了解的需求,从而使患者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正确的认识并有相应的心理准备[11]。而居家护理,在缓解老人焦虑方面虽然也有一定作用,但是交流内容太过机械,不能有效地拉近与患者之间的心理差距,简单的交流也无法使患者对将进行的治疗形成完整的认识,也很难使老人焦虑心理得到改善。本研究另一组数据显示,入院时患者SAS得分为(45.1±10.8)分,所有住院护理院老人均给予患者实施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患者SAS得分为(32.3±9.5)分,明显降低,说明患者焦虑心理很大程度得到缓解,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心理,为提高预后质量提供良好基础。同时在注重心里健康的同时促进其增加身体活动,可显著减少其躯体化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饮食及睡眠状态,减少负面情绪并提升幸福感。
综上所述,对护理院老人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后其主观幸福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得到显著提高。说明对护理院老年人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帮助老年人做好心理调适,及时解除老年人心理困惑,减轻心理压力。并调整心理状态以达到改善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目的,更好的延长老人生命健康,提高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晓霞,张霞,王玉静.长期卧床病人的生活及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4):91-92.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EB/OL].[2013-3-20].http://www.gov.cn/zwgk/2011-12/27/content_2030503.htm.
[3]马艳,化前珍,傅菊芳,等.社会化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社会性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护理,2007,13(14):931.
[4]张秀娟.心理干预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8):475-476.
[5]周志虹,孟玉梅.心理干预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精神状态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1,10(6):537-538.
[6]王玲,任梅,鞠卫星,等.老年人心理特点的分析及护理[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0,1(7):13.
[7]郑信团,孙淑菊,凃人顺.六字诀新功法对中老年人心理干预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4(11):79-81.
[8]郭新奇.未来人口变化对我国卫生服务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2012,2(6):113.
[9]朱婷婷,孙正成.需求视角下温州养老机构服务优化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3,3(16):47-49.
[10]邓红梅,王洁.户外太极拳运动结合民族音乐对社区老年居民心理健康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17(12):99.
[11]徐建鸣.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18.
(收稿日期:2014-05-04) (本文编辑:蔡元元)endprint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入住时(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x±s) 分
时间 躯体 心理 认知 生活
干预后(n=100) 53.7±5.2 39.4±6.8 64.4±5.4 63.3±4.2
干预前(n=100) 44.3±1.2 32.3±1.3 42.1±2.1 50.3±2.3
2.2 患者主观幸福感评分的比较 护理干预后主观幸福感评分为(3.2±1.2)分,显著优于入住时的(11.2±1.1)分(P<0.05)。
2.3 两组SAS焦虑量表评分的比较 入院时患者SAS得分为(45.1±10.8)分,干预后SAS得分为(32.3±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院老年人入住时其心理健康问题较突出,其日常生活能力、幸福指数较低,同时存在躯体化、精神化焦虑状态,抑郁情况明显。对其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并根据所得结果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及幸福感。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老年人间的积极互动,满足其精神上的需求;能够帮助其通过生命的意义使其认同过去,肯定现在,积极面对未来,充分感受生活的意义并达到自我整合[7-9]。另外,由于大部分的护理院老人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又无身边人可以照应,在不了解临床治疗意义的前提下,认为身患疾病后不安全因素太多,加上对医护人员不了解、不信任,担心治疗不成功或者身体造成再次伤害等原因都会加重患者的焦虑心理[10]。大部分护理院老人迫切希望与医护人员进一步交谈,多得到一些了解和心理安慰,以方便更好的恢复。因此,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内容要能大致满足老人对诊疗意义和大致流程了解的需求,从而使患者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正确的认识并有相应的心理准备[11]。而居家护理,在缓解老人焦虑方面虽然也有一定作用,但是交流内容太过机械,不能有效地拉近与患者之间的心理差距,简单的交流也无法使患者对将进行的治疗形成完整的认识,也很难使老人焦虑心理得到改善。本研究另一组数据显示,入院时患者SAS得分为(45.1±10.8)分,所有住院护理院老人均给予患者实施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患者SAS得分为(32.3±9.5)分,明显降低,说明患者焦虑心理很大程度得到缓解,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心理,为提高预后质量提供良好基础。同时在注重心里健康的同时促进其增加身体活动,可显著减少其躯体化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饮食及睡眠状态,减少负面情绪并提升幸福感。
综上所述,对护理院老人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后其主观幸福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得到显著提高。说明对护理院老年人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帮助老年人做好心理调适,及时解除老年人心理困惑,减轻心理压力。并调整心理状态以达到改善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目的,更好的延长老人生命健康,提高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晓霞,张霞,王玉静.长期卧床病人的生活及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4):91-92.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EB/OL].[2013-3-20].http://www.gov.cn/zwgk/2011-12/27/content_2030503.htm.
[3]马艳,化前珍,傅菊芳,等.社会化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社会性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护理,2007,13(14):931.
[4]张秀娟.心理干预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8):475-476.
[5]周志虹,孟玉梅.心理干预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精神状态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1,10(6):537-538.
[6]王玲,任梅,鞠卫星,等.老年人心理特点的分析及护理[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0,1(7):13.
[7]郑信团,孙淑菊,凃人顺.六字诀新功法对中老年人心理干预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4(11):79-81.
[8]郭新奇.未来人口变化对我国卫生服务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2012,2(6):113.
[9]朱婷婷,孙正成.需求视角下温州养老机构服务优化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3,3(16):47-49.
[10]邓红梅,王洁.户外太极拳运动结合民族音乐对社区老年居民心理健康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17(12):99.
[11]徐建鸣.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18.
(收稿日期:2014-05-04) (本文编辑:蔡元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