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雅明大众文化理论对我国文化建设的价值探讨

2014-10-22 18:29赵明国李卫红
关键词:本雅明大众文化文化建设

赵明国++李卫红

摘 要: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本雅明对大众文化理论具有独到的见解与论述,他对现代机械复制技术的作用进行了剖析,阐述了机械复制技术在密切与大众的关系、拓展人们视野、促进艺术民主化等方面的优越性,认识到大众在艺术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同时,他意识到现代复制技术具有为意识形态服务的灌输教化功能等等。他的大众文化理论对当前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等,无疑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本雅明;大众文化;机械复制技术;文化建设;价值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9-0133-02

本雅明是德国思想家,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本雅明并没有明确使用“大众文化”这一概念,也没有对大众文化进行系统的论述,但是,他的机械复制技术与艺术生产理论其实就是对大众文化理论的最好阐释与拓展,而且,本雅明被认为是“法兰克福学派中大众文化理论肯定性话语的始作俑者。[1]”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本雅明的大众文化理论对现代机械复制技术的剖析、现代机械复制技术与艺术的关系等都有独到的见解与论述,这对于加强我国的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无疑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充分依靠现代复制技术,促进我国文化繁荣

本雅明尽管对传统艺术情有独钟,流连忘返;尽管对传统艺术有一万个舍不得,但他对现代机械复制技术的到来,总体上是持积极态度的。他认为,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虽然使传统艺术的灵韵衰竭,魅力消失,但是,他更看到了机械复制技术在密切与大众的关系、拓展人们视野、促进艺术民主化等方面的优越性。本雅明认为“艺术作品的机械复制性改变了大众对艺术的关系。[2]”这表明了他对机械复制技术的肯定,他认为,只有让大众对艺术充分掌握并享用,这时艺术才会发挥作用。

当前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现代机械复制技术催生了新产品,并不断的更新换代。这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所谓新媒体技术,就是指“一种以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为中介,能同时满足传播者和接收者信息需求的媒体。[3]”当前,新媒体的主要形式有:手机短信、数字报纸、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新闻网站、新媒体视频、手机报,网络论坛社区、博客、微博、社交网站、中国IPTV等。其主要特点:传播的广泛性与互动性,快速性与便捷性,双向性与即时性,大容量与共享性,多媒体超文本个性化、社群化等。新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快捷便利的交流平台,如网络视频的使用,它彻底改变了古时人们交流思想感情依靠鸿雁传书带来的种种不便,为人们即时交流思想感情提供了便利;其强大的搜索功能和便捷快速的服务,为人们迅速获得信息、及时了解情况,为人们拓宽视野,为人们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等等。总之,新媒体技术的到来为大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为此,我们只有充分利用现代机械复制技术,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繁荣。现代复制技术之新媒体技术以其传播的双向性,接收检索的快捷性和无时空限制性等优势,使得任何消息的传播都具有了可能性,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机遇,为我国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技术平台。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现代机械复制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如在传统经典文化的传播上,电子书籍的出现。我们现在一般的智能手机、笔记本、IPAD都具备电子阅读功能,一些经典书籍《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资治通鉴》《西游记》等,大众都可以通过电子书籍随时打开阅读。网络视频的出现,使我们能够随时观看自己喜欢的文化节目,如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每期嘉宾邀请的都是中国青年心目中的偶像,阐述他们各自有思考,有锋芒,有价值观念的人生。人们通过现代技术就可以即时登录观看,分享这些成功人士们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感悟,从中得到心灵的滋养和思想的启迪。新媒体技术带来的这些便利,无疑极大地推动了传统经典文化的传播,丰富了群众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在信息现代化、网络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只有充分依托现代技术平台,善于充分利用现代现代复制技术的最新成果,以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促进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二、善于利用复制技术成果,培育我国主流文化

现代机械复制技术带来新的大批的技术复制成果,如起初的照相、摄影,后来的新媒体技术成果网络视频等,这必然会给传统的技术形成冲击,并逐步抢占甚至取代他们的地位,这给大众文化发展造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大众文化发展伊始,本雅明就已经认识到了大众在艺术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技术使大众积极参与艺术,艺术在大众的参与下发展进步,同时,也促进了艺术的民主化。他对大众与艺术的结合问题始终是持密切关注的态度。

为此,我们只有充分利用现代复制技术成果,才能培育并打造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主流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受到倡导并起主要作用的文化。当今社会,我国的主流文化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具有先进性并体现时代精神,为人民服务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4]”一个社会的主流文化是对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性质及发展方向的集中反映,它影响并制约着这个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和方向。因此,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就必须培育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意义上的说教、灌输方式,已经很难再为人们所接受,有时甚至会引起逆反心理,当前我国又处于社会转型、矛盾多发时期,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新媒体技术的兴起使人们更加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思绪万千,又为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成果主动作为,培育打造我国的主流文化。要依托互联网等新媒体及新的科技手段,牢固占领思想文化领域的所有阵地,发挥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导向作用,如通过网络、电影、电视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公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充分依靠现代技术,加强对公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借助现代技术打造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精品。endprint

三、有效依托现代复制技术,抵制西方文化渗透

本雅明意识到了现代复制技术具有为意识形态服务的灌输教化功能。他指出,“法西斯主义通过技术的操纵和控制来压榨百姓[5],以达到其政治目的。法西斯主义还通过现代复制技术的广播宣扬“民族优劣论”、“战争美学论”,通过电影培育大众对领袖的膜拜等等。本雅明认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通过现代复制技术向大众进行文化渗透,要反对法西斯主义的意识形态灌输,就必须使机械复制技术为共产主义的政治宣传服务。这给我国的文化建设以启示,要有效依托现代机械复制技术,主动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确保我国的文化安全。要善于利用机械复制技术为我国的政治宣传服务,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建设服务。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推行和平演变的主要手段,就是在文化领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而现代复制技术又成为他们进行文化渗透的主要借助工具。苏联解体就是典型例子。在冷战期间,美国在欧洲建立“自由电台”,通过电台向苏联人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西方民主、生活方式等,以现代技术对苏联进行文化渗透,散布西方意识形态,使苏联最终走向解体。苏联解体后,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并没有停止,其通过文化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也从来没有停止。但是,他们对自己国家民众的意识形态控制从来也没有放松过。以美国为例,“美国对全球电影、电视、录像业的控制甚至超过了它对飞机制造业的控制”[6]。由此可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他国进行文化渗透的重要工具就是现代机械复制技术,而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是现代机械现代复制技术的主要表现形式。西方国家通过文化渗透传播他们的价值观念,宣扬他们的意识形态,进而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政权颠覆活动。

我们要善于利用现代复制技术传播主流文化,以抵制西方文化渗透,确保国家文化安全。为此,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对公众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核心价值观是主流文化的基础,是为一个国家绝大多数民众所认可的、能够普遍遵循的、具有本民族特征的主导价值观念和追求,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标志之一,对外来思潮的冲击具有抵制、消融和整合的功能。紧紧依靠现代复制技术,依托网络视频、电影、电视、微博等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加大对公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力度,牢固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话语权;依托现代新媒体和出版技术,培育打造符合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核心价值的文化精品,对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图书要普及出版,以教育大众。在文化建设中,只有紧紧依靠并充分利用现代复制技术,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核心价值,使公众受教育,长见识,增内涵,明辨是非,才能确保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统帅和主导地位,抵御西方文化渗透,确保国家文化安全,才能凝聚力量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进步。

本雅明的大众文化理论具有强烈的政治批判倾向,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试图通过将艺术政治化,来激活大众的革命意识,反抗法西斯主义。他“为未来的无产阶级绘制了一种解放实践的理想方式。[7]”尽管本雅明的大众文化理论有其不足,如对现代技术表现出过于乐观的态度,低估了艺术技术化及商品化带来的严重后果,但是,他的理论对当前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等,无疑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

——————————

参考文献:

〔1〕孙咏莉.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31.

〔2〕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93.72.

〔3〕周先进,邬丽.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文化建设问题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109.

〔4〕陆岩.当代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发展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5):6.

〔5〕蒋继华.本雅明美学思想的内在张力[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37.

〔6〕塞缪尔·亨廷顿,周琪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37.

〔7〕蒋继华.本雅明美学思想的内在张力[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37.

(责任编辑 王文江)endprint

猜你喜欢
本雅明大众文化文化建设
本雅明《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学术研讨会召开
众生喧哗中的记忆星光——本雅明记忆理论及其视域下的《红高粱》
本雅明神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生成逻辑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从本雅明提出的aura(气韵)媒介观看对象与主体关系的演化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