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研究范式课程讲解设计

2014-10-22 16:17闫晶晶沙景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4期
关键词:偏离产业经济学研究范式

闫晶晶+沙景华

摘要:《产业经济学》作为研究生专业课程,其研究范式的掌握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在课程讲解中将基本理论与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运用教材中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师讲解《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产业经济学》课程中讲授的偏离-份额量化分析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山西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从产业结构效益角度出发,提出山西国际旅游业发展对策,为产业经济学课程中产业结构效益部分的研究范式讲解提供了实际案例。

关键词:研究范式;课程设计;结构效益;偏离-份额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4-0281-03

《产业经济学》作为研究生专业课程,其研究范式的掌握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在课程讲解中将基本理论与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运用教材中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讲解《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产业经济学》课程中讲授的偏离-份额量化分析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山西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从产业结构效益角度出发,提出山西国际旅游业发展对策。为产业经济学课程中产业结构效益部分的研究范式讲解提供了实际案例。

一、旅游产业结构概述

山西省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丰富的旅游资源仅次于煤炭成为第二大资源,成为“十一五”重点扶持的四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但2005年全省旅游收入292亿元,仅占同期GDP的7%,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居全国第24位[1]。旅游产业规模小、层次低、基础薄弱等问题制约了产业链的整体发展,从产业整合角度分析山西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对于推进其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发展,促进整体经济效益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1.旅游产业结构概念。根据我国相关统计资料中对旅游产业统计的范围和规定,旅游产业结构的范围主要是指直接面对旅游者服务的行业。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旅游产业结构的概念界定为旅游业的部门结构,主要内容涵盖旅游业所包括的各行业之间的联系与关系,例如旅游业内容交通、餐饮、购物等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关关系[2]。因此旅游产业范围涵盖以下主要行业:包括旅行社业、旅游饭店业、旅游交通运输业、旅游景区景点业、旅游娱乐业、旅游商品业等与旅游直接相关的行业。

2.旅游产业结构特点。通过旅游产业结构的内在关系可以反映与旅游产业相关的各产业间的在生产、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关联性。根据《产业经济学》中投入产出理论,旅游产业结构是对于产业的数量比例结构。从投入角度,旅游业的产业结构反映了经济资源和要素在产业之间的分配;另一方面在产出角度,旅游业的产业结构反映了旅游经济产业的产出在其他产业的分布状况。基于《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结合山西省旅游产业的特点,可对山西省旅游产业中产业运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理论结合实践,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发展方向[2]。

3.旅游产业结构效益。根据《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效益的基础理论结合旅游产业的特点,旅游产业结构效益是主要包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相关效益。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通过合理的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利润率从而带动经济效益的提高;合理的产业结构在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带动了社会就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合理的产业结构不仅提高了环保意识,同时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之间又同时存在着相关影响的关系。

二、山西省旅游产业现状

山西旅游活动作为一种产业活动,发端于新中国成立以后。1999年以来,山西省旅游产业快速增长,旅游总收入三年间平均增长24%(见下页图1),比全国高出12.3个百分点,尤其是2002年增速达26%,高出全国14.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5位。1999年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为4%,2002年上升为6%,提高了2.1个百分点。2004年较1999年山西旅游总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比例提高1.27个百分点[1](见下页图2)。山西旅游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大旅游、大发展的气候正在形成。旅游产业已成为山西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兴优势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提高。

三、山西省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分析

1.分析方法。结合《产业经济学》的产业结构理论,并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Analysis,简称SS分析法)对旅游产业结构进行效益分析和评价。该方法认为区域(产业)经济增长与三个因素有关:经济增长的全国分量,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分量,经济增长的竞争分量。即区域(产业)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的(全国分量+产业结构分量+竞争分量)[3]。针对旅游产业的特点,根据SS分析方法,分析中以一定时期旅游产业年增长率为基准,分别计算按照全国平均增长率可能形成的研究地区的假定份额,之后将其同该地区实际增长额进行比较,分析某地区旅游产业结构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偏离状况。根据偏离一份额分析法,某地区旅游经济增长与三个因素有关,即旅游经济增长的全国分量、旅游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分量和旅游经济增长的地区分量。

2.山西省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定量分析。本文以《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为依据,采用偏离-份额分析的方法从山西国际旅游收入的角度来分析其产业结构效益,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本文的数据来源包括《中国统计年鉴》、《山西省统计年鉴》等相关资料。研究以2000年为计算基期,分析2004年山西省旅游产业国际收入情况。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根据Vi和Wi值,将山西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分为三类。

第一类,购物部门的Vi和Wi值为正值,旅游产业平均增速低于外汇收入增速,反映出该部门的产业结构效益较好,同时期竞争优势有不断扩大的潜力和发展趋势。第二类,交通、餐饮、景区游览部门的Vi和Wi为负值,旅游产业的平均增速高于其外汇收入增速,反映出该部门的产业结构效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结构效益相对较差,尤其是交通和景区游览两大方面的弱势,缺乏竞争优势,极大的制约该区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第三类,Vi值为负,而Wi值为正包括住宿、娱乐和邮电通讯部门,以上部门的产业增长速度较低,平均低于旅游产业的平均水平。山西省旅游产业具有较鲜明的民族特点,在全国而言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相关于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而言其优势并不明显。因此山西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基础产业部门的结构调整和优化。从总体上来说,山西国际旅游产业除购物部门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以外,交通、餐饮和景区游览等部门均处于明显的竞争劣势之中。山西省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实力较弱,突出优势并不明显,同时交通、景区游览等关系旅游产业发展基础和潜力的重要条件却处于突出劣势,成为山西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因此,今后山西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应大力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加强购物、住宿、娱乐及通讯等支柱部门的竞争优势,并逐步缩小餐饮、景区游览等基础产业部门的竞争差距。

四、山西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议

通过多媒体全方位进行旅游特色和旅游景点文化方面的介绍,在开发国内市场的同时,把发展定位同时立足于国际市场,加强国际旅游市场的开拓,实现国际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突出山西旅游资源在民族文化方面的特色与优势,促进山西旅游市场向优质、高质方面发展;重点发展山西旅游产业中包括餐饮业、游览业等在内的优势部门,形成支柱产业部门群,从而有效实现产业结构向高度化发展的产业升级;侧重于解决在国际旅游产业发展的问题,打破原有的地域观念,加快旅游交通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旅游配套设施等基础部门的建设与发展,优化提升交通、住宿、餐饮等部门产业结构效益,从而促进山西旅游产业整体发展潜力;促进与旅游业相关的其他行业的配套发展,实现对旅游产业的支持作用,促进山西国际旅游业整体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该案例分析,将《产业经济学》中产业结构和效益理论以及相关方法与现实案例分析相结合,使教师在讲解课程内容的同时,将研究范式与实践有机结合,针对研究生课程与课堂学习的特点,使其能更有效的掌握相关理论和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理解和学习以及分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年鉴[Z].2005.

[2]廖涛.区域旅游产业结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5.

[3]潘景胜.上海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分析[J].上海大学学报,1998,(10).

基金项目:该成果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教改建设项目资助endprint

摘要:《产业经济学》作为研究生专业课程,其研究范式的掌握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在课程讲解中将基本理论与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运用教材中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师讲解《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产业经济学》课程中讲授的偏离-份额量化分析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山西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从产业结构效益角度出发,提出山西国际旅游业发展对策,为产业经济学课程中产业结构效益部分的研究范式讲解提供了实际案例。

关键词:研究范式;课程设计;结构效益;偏离-份额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4-0281-03

《产业经济学》作为研究生专业课程,其研究范式的掌握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在课程讲解中将基本理论与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运用教材中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讲解《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产业经济学》课程中讲授的偏离-份额量化分析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山西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从产业结构效益角度出发,提出山西国际旅游业发展对策。为产业经济学课程中产业结构效益部分的研究范式讲解提供了实际案例。

一、旅游产业结构概述

山西省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丰富的旅游资源仅次于煤炭成为第二大资源,成为“十一五”重点扶持的四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但2005年全省旅游收入292亿元,仅占同期GDP的7%,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居全国第24位[1]。旅游产业规模小、层次低、基础薄弱等问题制约了产业链的整体发展,从产业整合角度分析山西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对于推进其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发展,促进整体经济效益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1.旅游产业结构概念。根据我国相关统计资料中对旅游产业统计的范围和规定,旅游产业结构的范围主要是指直接面对旅游者服务的行业。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旅游产业结构的概念界定为旅游业的部门结构,主要内容涵盖旅游业所包括的各行业之间的联系与关系,例如旅游业内容交通、餐饮、购物等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关关系[2]。因此旅游产业范围涵盖以下主要行业:包括旅行社业、旅游饭店业、旅游交通运输业、旅游景区景点业、旅游娱乐业、旅游商品业等与旅游直接相关的行业。

2.旅游产业结构特点。通过旅游产业结构的内在关系可以反映与旅游产业相关的各产业间的在生产、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关联性。根据《产业经济学》中投入产出理论,旅游产业结构是对于产业的数量比例结构。从投入角度,旅游业的产业结构反映了经济资源和要素在产业之间的分配;另一方面在产出角度,旅游业的产业结构反映了旅游经济产业的产出在其他产业的分布状况。基于《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结合山西省旅游产业的特点,可对山西省旅游产业中产业运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理论结合实践,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发展方向[2]。

3.旅游产业结构效益。根据《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效益的基础理论结合旅游产业的特点,旅游产业结构效益是主要包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相关效益。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通过合理的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利润率从而带动经济效益的提高;合理的产业结构在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带动了社会就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合理的产业结构不仅提高了环保意识,同时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之间又同时存在着相关影响的关系。

二、山西省旅游产业现状

山西旅游活动作为一种产业活动,发端于新中国成立以后。1999年以来,山西省旅游产业快速增长,旅游总收入三年间平均增长24%(见下页图1),比全国高出12.3个百分点,尤其是2002年增速达26%,高出全国14.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5位。1999年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为4%,2002年上升为6%,提高了2.1个百分点。2004年较1999年山西旅游总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比例提高1.27个百分点[1](见下页图2)。山西旅游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大旅游、大发展的气候正在形成。旅游产业已成为山西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兴优势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提高。

三、山西省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分析

1.分析方法。结合《产业经济学》的产业结构理论,并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Analysis,简称SS分析法)对旅游产业结构进行效益分析和评价。该方法认为区域(产业)经济增长与三个因素有关:经济增长的全国分量,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分量,经济增长的竞争分量。即区域(产业)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的(全国分量+产业结构分量+竞争分量)[3]。针对旅游产业的特点,根据SS分析方法,分析中以一定时期旅游产业年增长率为基准,分别计算按照全国平均增长率可能形成的研究地区的假定份额,之后将其同该地区实际增长额进行比较,分析某地区旅游产业结构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偏离状况。根据偏离一份额分析法,某地区旅游经济增长与三个因素有关,即旅游经济增长的全国分量、旅游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分量和旅游经济增长的地区分量。

2.山西省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定量分析。本文以《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为依据,采用偏离-份额分析的方法从山西国际旅游收入的角度来分析其产业结构效益,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本文的数据来源包括《中国统计年鉴》、《山西省统计年鉴》等相关资料。研究以2000年为计算基期,分析2004年山西省旅游产业国际收入情况。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根据Vi和Wi值,将山西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分为三类。

第一类,购物部门的Vi和Wi值为正值,旅游产业平均增速低于外汇收入增速,反映出该部门的产业结构效益较好,同时期竞争优势有不断扩大的潜力和发展趋势。第二类,交通、餐饮、景区游览部门的Vi和Wi为负值,旅游产业的平均增速高于其外汇收入增速,反映出该部门的产业结构效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结构效益相对较差,尤其是交通和景区游览两大方面的弱势,缺乏竞争优势,极大的制约该区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第三类,Vi值为负,而Wi值为正包括住宿、娱乐和邮电通讯部门,以上部门的产业增长速度较低,平均低于旅游产业的平均水平。山西省旅游产业具有较鲜明的民族特点,在全国而言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相关于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而言其优势并不明显。因此山西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基础产业部门的结构调整和优化。从总体上来说,山西国际旅游产业除购物部门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以外,交通、餐饮和景区游览等部门均处于明显的竞争劣势之中。山西省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实力较弱,突出优势并不明显,同时交通、景区游览等关系旅游产业发展基础和潜力的重要条件却处于突出劣势,成为山西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因此,今后山西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应大力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加强购物、住宿、娱乐及通讯等支柱部门的竞争优势,并逐步缩小餐饮、景区游览等基础产业部门的竞争差距。

四、山西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议

通过多媒体全方位进行旅游特色和旅游景点文化方面的介绍,在开发国内市场的同时,把发展定位同时立足于国际市场,加强国际旅游市场的开拓,实现国际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突出山西旅游资源在民族文化方面的特色与优势,促进山西旅游市场向优质、高质方面发展;重点发展山西旅游产业中包括餐饮业、游览业等在内的优势部门,形成支柱产业部门群,从而有效实现产业结构向高度化发展的产业升级;侧重于解决在国际旅游产业发展的问题,打破原有的地域观念,加快旅游交通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旅游配套设施等基础部门的建设与发展,优化提升交通、住宿、餐饮等部门产业结构效益,从而促进山西旅游产业整体发展潜力;促进与旅游业相关的其他行业的配套发展,实现对旅游产业的支持作用,促进山西国际旅游业整体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该案例分析,将《产业经济学》中产业结构和效益理论以及相关方法与现实案例分析相结合,使教师在讲解课程内容的同时,将研究范式与实践有机结合,针对研究生课程与课堂学习的特点,使其能更有效的掌握相关理论和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理解和学习以及分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年鉴[Z].2005.

[2]廖涛.区域旅游产业结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5.

[3]潘景胜.上海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分析[J].上海大学学报,1998,(10).

基金项目:该成果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教改建设项目资助endprint

摘要:《产业经济学》作为研究生专业课程,其研究范式的掌握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在课程讲解中将基本理论与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运用教材中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师讲解《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产业经济学》课程中讲授的偏离-份额量化分析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山西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从产业结构效益角度出发,提出山西国际旅游业发展对策,为产业经济学课程中产业结构效益部分的研究范式讲解提供了实际案例。

关键词:研究范式;课程设计;结构效益;偏离-份额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4-0281-03

《产业经济学》作为研究生专业课程,其研究范式的掌握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在课程讲解中将基本理论与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运用教材中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讲解《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产业经济学》课程中讲授的偏离-份额量化分析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山西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从产业结构效益角度出发,提出山西国际旅游业发展对策。为产业经济学课程中产业结构效益部分的研究范式讲解提供了实际案例。

一、旅游产业结构概述

山西省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丰富的旅游资源仅次于煤炭成为第二大资源,成为“十一五”重点扶持的四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但2005年全省旅游收入292亿元,仅占同期GDP的7%,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居全国第24位[1]。旅游产业规模小、层次低、基础薄弱等问题制约了产业链的整体发展,从产业整合角度分析山西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对于推进其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发展,促进整体经济效益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1.旅游产业结构概念。根据我国相关统计资料中对旅游产业统计的范围和规定,旅游产业结构的范围主要是指直接面对旅游者服务的行业。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旅游产业结构的概念界定为旅游业的部门结构,主要内容涵盖旅游业所包括的各行业之间的联系与关系,例如旅游业内容交通、餐饮、购物等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关关系[2]。因此旅游产业范围涵盖以下主要行业:包括旅行社业、旅游饭店业、旅游交通运输业、旅游景区景点业、旅游娱乐业、旅游商品业等与旅游直接相关的行业。

2.旅游产业结构特点。通过旅游产业结构的内在关系可以反映与旅游产业相关的各产业间的在生产、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关联性。根据《产业经济学》中投入产出理论,旅游产业结构是对于产业的数量比例结构。从投入角度,旅游业的产业结构反映了经济资源和要素在产业之间的分配;另一方面在产出角度,旅游业的产业结构反映了旅游经济产业的产出在其他产业的分布状况。基于《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结合山西省旅游产业的特点,可对山西省旅游产业中产业运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理论结合实践,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发展方向[2]。

3.旅游产业结构效益。根据《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效益的基础理论结合旅游产业的特点,旅游产业结构效益是主要包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相关效益。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通过合理的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利润率从而带动经济效益的提高;合理的产业结构在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带动了社会就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合理的产业结构不仅提高了环保意识,同时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之间又同时存在着相关影响的关系。

二、山西省旅游产业现状

山西旅游活动作为一种产业活动,发端于新中国成立以后。1999年以来,山西省旅游产业快速增长,旅游总收入三年间平均增长24%(见下页图1),比全国高出12.3个百分点,尤其是2002年增速达26%,高出全国14.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5位。1999年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为4%,2002年上升为6%,提高了2.1个百分点。2004年较1999年山西旅游总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比例提高1.27个百分点[1](见下页图2)。山西旅游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大旅游、大发展的气候正在形成。旅游产业已成为山西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兴优势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提高。

三、山西省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分析

1.分析方法。结合《产业经济学》的产业结构理论,并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Analysis,简称SS分析法)对旅游产业结构进行效益分析和评价。该方法认为区域(产业)经济增长与三个因素有关:经济增长的全国分量,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分量,经济增长的竞争分量。即区域(产业)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的(全国分量+产业结构分量+竞争分量)[3]。针对旅游产业的特点,根据SS分析方法,分析中以一定时期旅游产业年增长率为基准,分别计算按照全国平均增长率可能形成的研究地区的假定份额,之后将其同该地区实际增长额进行比较,分析某地区旅游产业结构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偏离状况。根据偏离一份额分析法,某地区旅游经济增长与三个因素有关,即旅游经济增长的全国分量、旅游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分量和旅游经济增长的地区分量。

2.山西省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定量分析。本文以《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为依据,采用偏离-份额分析的方法从山西国际旅游收入的角度来分析其产业结构效益,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本文的数据来源包括《中国统计年鉴》、《山西省统计年鉴》等相关资料。研究以2000年为计算基期,分析2004年山西省旅游产业国际收入情况。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根据Vi和Wi值,将山西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分为三类。

第一类,购物部门的Vi和Wi值为正值,旅游产业平均增速低于外汇收入增速,反映出该部门的产业结构效益较好,同时期竞争优势有不断扩大的潜力和发展趋势。第二类,交通、餐饮、景区游览部门的Vi和Wi为负值,旅游产业的平均增速高于其外汇收入增速,反映出该部门的产业结构效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结构效益相对较差,尤其是交通和景区游览两大方面的弱势,缺乏竞争优势,极大的制约该区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第三类,Vi值为负,而Wi值为正包括住宿、娱乐和邮电通讯部门,以上部门的产业增长速度较低,平均低于旅游产业的平均水平。山西省旅游产业具有较鲜明的民族特点,在全国而言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相关于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而言其优势并不明显。因此山西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基础产业部门的结构调整和优化。从总体上来说,山西国际旅游产业除购物部门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以外,交通、餐饮和景区游览等部门均处于明显的竞争劣势之中。山西省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实力较弱,突出优势并不明显,同时交通、景区游览等关系旅游产业发展基础和潜力的重要条件却处于突出劣势,成为山西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因此,今后山西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应大力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加强购物、住宿、娱乐及通讯等支柱部门的竞争优势,并逐步缩小餐饮、景区游览等基础产业部门的竞争差距。

四、山西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议

通过多媒体全方位进行旅游特色和旅游景点文化方面的介绍,在开发国内市场的同时,把发展定位同时立足于国际市场,加强国际旅游市场的开拓,实现国际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突出山西旅游资源在民族文化方面的特色与优势,促进山西旅游市场向优质、高质方面发展;重点发展山西旅游产业中包括餐饮业、游览业等在内的优势部门,形成支柱产业部门群,从而有效实现产业结构向高度化发展的产业升级;侧重于解决在国际旅游产业发展的问题,打破原有的地域观念,加快旅游交通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旅游配套设施等基础部门的建设与发展,优化提升交通、住宿、餐饮等部门产业结构效益,从而促进山西旅游产业整体发展潜力;促进与旅游业相关的其他行业的配套发展,实现对旅游产业的支持作用,促进山西国际旅游业整体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该案例分析,将《产业经济学》中产业结构和效益理论以及相关方法与现实案例分析相结合,使教师在讲解课程内容的同时,将研究范式与实践有机结合,针对研究生课程与课堂学习的特点,使其能更有效的掌握相关理论和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理解和学习以及分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年鉴[Z].2005.

[2]廖涛.区域旅游产业结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5.

[3]潘景胜.上海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分析[J].上海大学学报,1998,(10).

基金项目:该成果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教改建设项目资助endprint

猜你喜欢
偏离产业经济学研究范式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信息经济下的产业变革与产业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
行为会计理论与应用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