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的计算机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4-10-22 15:43高宏娟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4期
关键词:新华计算机学院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使得实践能力与职业技能的培养不再仅仅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也逐渐融入本科教育教学。本文对独立学院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探索性地提出了计算机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字:转型发展;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4-0161-03

一、加强新华学院计算机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地方本科院校招生规模日益增大,但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日益严峻。为了解决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困境,国家教育部提出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宁夏大学新华学院作为三本独立院校,被列入宁夏回族自治区转型发展之列,其成功转型是提高学校社会竞争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的关键所在。作为地方性的三本独立院校,宁夏大学新华学院自建院以来一直坚持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社会适应能力强、能吃苦,具有创新实验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新华学院计算机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顺应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大趋势,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社会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而促进地方业信息化、科技化的发展,符合新华学院“地方性”的办学定位;加强新华学院计算机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独立学院的教学水平,有利于加强校企交流合作,促进横向科研及其成果的转化,符合新华学院“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方针。加强新华学院计算机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水平。

二、目前新华学院计算机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新华学院学生的特点。理论课程的学习是实践教学的基础。三本院校的学生较之一二本院校的学生而言,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理论课程难学是计算机类学生的普遍反映。理论教学效果不佳,必然会影响实践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很多同学对自己的专业了解甚少,对计算机相关课程也没有兴趣,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甚至一部分学生对上课存有抵触心理,却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上网打游戏。

2.实践教学与现实技术的发展相脱节。目前为止,计算机相关专业采用的是“理论+上机”的课程设置模式。实践教学内容明显滞后,基本上以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为主,而设计性、综合性、实操性的实验少,缺乏创新性和实际应用性,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缺乏真正适合新华学院的教材体系。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材非常多,选择合适的教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新华学院的教学主要依托母体宁夏大学,学院大部分外聘教师都来自宁夏大学,这就使得很多课程的教材也是按照宁夏大学的标准选择的。虽然这些教材都十分经典,但是教材内容稍显陈旧,而且大多数理论性强,更适合研究型大学采用。对新华学院的学生而言,吃透这些教材难度较大,学生学习的热情不高。近几年,职业技术学院从就业角度考虑,出版了很多基础类的教材,但这种教材只强调实践操作,疏于介绍必要的理论基础,使得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为新华学院计算机类学生选用这类教材,就达不到本科教学的要求,也不符合新华学院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

4.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年轻化,缺乏实践经验。新华学校自建院以来,自有的教师都是青年教师,虽然理论知识掌握得扎实,但是缺少社会实践经验,信息相对闭塞,导致实践教学内容滞后,与企业的发展需求脱节,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非常不利。

5.缺少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虽然近几年,学院推行了校企合作,通过把学生送到企业实训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有了走出去学本领的机会,但是企业的规模和水平还受限制,从而导致学校的培养模式与社会的需求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计算机相关专业是实际操作性非常强的专业,对实践教学的要求比其他专业更高,实践教学及实施效果对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影响极大。实践教学着重于技能培养,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能够有力地促进和充实理论教学。目前,新华学院的实践教学一般包括课内教学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等形式,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从事专业岗位的基本技能,从而促进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根本所在。

1.进行社会企业人才需求调查并合理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量非常大,就业面也非常广。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计算机相关专业,每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不计其数,但是“用人单位找不到人,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却层出不绝。究其原因,用人单位希望招聘或者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或者到岗能接手工作的人才,而大部分毕业生要“理论没理论,要动手能力没动手能力”,根本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因此,调查社会企业人才需求非常必要,也是学院转型发展的客观需要。为了使人才的培养和社会需求接轨,就必须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导向,培养技术型人才,以迎合社会的需求,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好基础。完整的知识体系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尤其是计算机专业课程之间相关性较大。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必须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连贯性、整体性,为今后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双师”型计算机专业教师。实践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要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不仅仅需要科学的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要为青年教师创造专业技能方面的学习机会,安排教师深入企业或培训基地进行实践培训;采用多渠道引进“双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训特别是毕业实习及设计与企业标准一致,这对教师和学生实践能力都有提升;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提高“双师”素质;要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双师型”教师在任职、调薪、职称评定、晋升等方面均优先考虑,形成制度,这无疑是促进和稳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1]。只有教师掌握计算机领域新技术的发展动态,熟悉了计算机领域新技术的运用,才能为实践教学拓宽思路,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才能为学生传授其最需要的专业技能;才能使学生了解和接触计算机领域新技术,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学生毕业以后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endprint

3.改进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教师如果肯在教学上花心思,教学就能出效果。要提高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学水平,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应该认真分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引入案例教学,循序渐进,优化理论教学思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同时,要注重实验教学,优化课程设计,使学生在课程实践中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要定期更新实验内容,除了必要的经典实验内容外,应该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实操性实验的内容。只有在教学中摒弃“上课串知识点,上机调程序”的传统授课方式,充分应用参与式、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己学习的能力。

4.加强教材体系和精品课程的建设。教材的选用上主要考虑近两年内出版的适用于本科教学的新教材,而且尽可能地选用由国外翻译过来的书籍或者行业使用的培训教材,因为这样的教材比较接近学科发展前沿[2]。针对独立学院的特点,鼓励教师自己编写适合本院学生的教材,除了覆盖经典理论知识以外,应该加大实际操作和案例教学的比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应该加强计算机相关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通过共享教学资源推动新华学院计算机相关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

5.加大校内专业实验室和资料室的建设。学生在软件开发或者创新性实验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常用的工具书以及相关的电子设备和器材。虽然学院已经建成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但是仍缺乏一些仪器和设备。建议根据专业实际需求采购常用的设备和器材用于实践教学。比如,学生在开发“超市销售系统”和“智能IC卡管理系统”软件时需要商品扫码器和读卡器完成软件测试。目前,学院对教师教学改革项目、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很大,每个老师几乎都有项目,每年立项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也非常多。建议在学院信息及计算机科学系建立专业资料室,用于保存教师在科研项目或者大学生在科技创新项目中采购的图书资料、设备和仪器。这些资源可以供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长期使用,既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也避免了学校重复性投资,达到了资源共享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6.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培养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必须要有企业参与,要有专业的、多样化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做后盾。应该继续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同时,应该打开校企合作的思路,只要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要大胆尝试。比如,和一些中小企业建设长期合作关系,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学校出场地,企业为学生提供项目,学生免费为企业做项目。这样一来,企业得到了学生的免费服务,而学生得到了在企业实习实训的机会,为自己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积累了经验,而学校则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7.加大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的力度,鼓励和组织学生多参加学科竞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就必须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外,要积极鼓励和组织学生申报大学生实践实验创新项目;要组织开展各种技能培训讲座;要鼓励学生社团建立自己的科技创新工作室或学生科研兴趣小组,将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校园文化;要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和计算机技能竞赛等活动。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带动和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挑选部分项目参加学校、自治区及全国的比赛。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了成绩,就会增加学习相关课程的兴趣,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良性的学习氛围。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整体提高计算机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实现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办学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更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顾可民,于海洋,金英华.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以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类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2,(5).

[2]高专计算机类学生职业生存能力的培养研究[J].柳州师专学报,2008,(4).

基金项目:宁夏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作者简介:高宏娟,女,硕士研究生,讲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华计算机学院
踔厉奋进续写新华章
初等教育学院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乱发脾气的小熊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学院掠影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