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红+阎红灿
摘要:本文以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培养指导模式为研究内容,以地方理工科院校数学专业为例,提出导师团队指导模式,包括导师遴选与团队组建原则、学生学术汇报和文献阅读制度,以及数学建模科研平台的建立等,并介绍了实施情况和效果。
关键词:导师团队;指导模式;培养方案;学术汇报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4-0037-02
一、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不断需求,以及《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近几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比例大幅增加。随着扩招所带来的研究生规模的急剧扩大,客观上促进了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对研究生导师质量和数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而我国研究生的培养仍然处于单一导师模式占据主导地位阶段,该模式显然不能满足社会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需求。综合我国研究生教育客观规律、发展趋势及其高校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的构成,构建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注重以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导师团队培养模式将势在必行。本文以我校数学硕士一级学科为例,研究并实施导师团队指导模式。
二、数学研究生培养目标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培养研究型、学术型人才,这是由研究生教育的指导思想、招生规模、培养目标等决定的。以时代背景而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研究生就业渠道的拓宽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大环境决定了培养人才的方式、衡量标准和尺度均要有相应的变化,客观上对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出了要求。目前研究生教育分为培养高层次学术型人才,以探索新知识、科学研究为取向,专业学位型造就以实践工作为取向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这样明确分类,一方面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例如,同样是数学领域,培养一个数学家和培养一个数学工作者,其要求和途径是不同的;同样,造就科学家和工程师、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等,其质量内涵和培养方式也有明显的差异。我校是地方工科院校,根据学校的办学取向,“数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就定位在“应用型”,利用研究生扎实的数学功底,在导师的引领下,培养学生数理逻辑分析能力、数据信息处理能力和工程建模技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数据科学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利用数学专业研究生扎实的数学功底,借鉴国外职业数学硕士培养成功的经验,依托我校优势学科,整合教学资源,创建企业数字化数学模型研究平台,研究和实践“应用型理学硕士”的导师团队培养模式,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数理人才探究一条成功之路。
三、导师团队指导模式
1.遴选与组建。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研究思路:以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为着力点,更加突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加突出科教结合和产学结合,鼓励特色发展,构建以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的培养机制;提升指导能力,健全以导师为第一责任人的责权机制。健全导师责权机制,具体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改革评定制度。改变单独评定研究生导师资格的做法,强化与招生培养紧密衔接的岗位意识,防止形成导师终身制。根据年度招生需要,综合考虑学科特点、师德表现、学术水平、科研任务和培养质量,确定招生导师及其指导研究生的限额。完善研究生与导师互选机制,尊重导师和学生选择权。第二,强化导师责任。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完善导师管理评价机制。全面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师德水平,加强师风建设,发挥导师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的示范和教育作用。研究生发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导师应承担相应责任。第三,提升指导能力。加强导师培训,支持导师学术交流、访学和参与行业企业实践,逐步实行学术休假制度。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人才交流与共享,建设专兼结合的导师队伍,完善校所、校企双导师制度,重视发挥导师团队作用。导师申报遴选工作,按照学校遴选的原则:第一,学术水平突出原则。坚持遴选标准,严格要求,择优推荐,突出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在学校制定的导师遴选条件基础上,提高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标准。第二,学科建设需要原则。从学科建设需要出发,着眼于学科建设均衡发展和结构优化。第三,研究生培养需要原则。根据各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导师数量、培养需要等实际情况,在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前提下,控制研究生指导教师的申报数量。在以上原则下,提高数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标准:第一,主持厅局级及以上指令课题,保证有充足的科研经费用于研究生指导。第二,在EI期刊以上发表论文2篇(第一作者),保证导师的学术水平。在数学一级学科下确定了数据挖掘理论与应用、应用数理统计、数值计算及应用、运筹与优化和偏微分方程及应用五个研究方向,导师团队组建根据导师个人所属的二级学科、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由导师本人申请,学科带头人确认,学位委员会批准。结合本学科实际,在数据挖掘理论与应用、应用数理统计和数值计算及应用三个方向试行导师团队指导(原因是这三个方向每个方向的导师至少达到5人,每年指导的研究生至少2名,规模比较稳定)。
2.要求与实施。导师指导研究生须近3年发表相关方向的科研论文,承担科研项目,有充足的科研经费,不能达到以上要求的导师可以申请作为助理导师协助指导。进三年聘任的研究生导师作为助理导师协助指导研究生。要求学生毕业前发表期刊论文,通过撰写学术论文,了解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引导和鼓励学生研究有一定意义的数学问题。学生在申报学位前递交已发表论文或录用通知。论文发表的水平和数量作为导师接下来指导研究生指标分配的重要依据。培养方案制定首先面向导师问卷调查,完成研究生指导须开设的主要课程,汇总调查结果,将课程划分为数学基础课(对应学位课)、专业基础课(分方向对应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学位课包括高等数值分析、现代统计分析方法、矩阵分析、最优化理论与方法和应用泛函分析(后三门任选二门);必修课包括计算机应用新技术、模糊粗糙集导论、索伯列夫空间、数值逼近与计算几何、生物信息学导论、不确定规划理论及应用;选修课包括:神经网络及其应用、智能化算法及应用、随机过程、贝叶斯统计、微分方程及其解法、模糊数据挖掘、偏微分方程现代理论、数学物理方程、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云计算理论、云计算开发技术工程实践。结合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明确学科研究方向,借鉴学习咨询机制,形成导师团队指导背景下研究生文献阅读学习、汇报咨询、研讨提升、学术报告的学习模式和评价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素养能力和创新能力。依托我校优势学科,整合教学资源,创建企业数字化数学模型研究平台,研究和实践“应用型理学硕士”的培养模式,三个导师团队指导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将数学应用于钢铁、冶金,生物信息统计,企业大数据处理,工业信息安全监测等领域。走科教结合、产学结合的培养新路。endprint
3.创新与特色。①打破了传统的“一个茶壶多个茶碗”的一对多导师指导模式,采用多对一、多对多的导师团队指导学习模式,实现不同研究领域导师结合,挖掘导师和学生的潜能,实现优势互补。②“文献阅读汇报、学术报告”学习模式的补充,便于互相激励、启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同时辅以英文汇报制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英语阅读能力和文献综述能力。③将学生学习情况、评优评选评奖、论文发表情况、作为导师指导学生的名额分配的重要指标,有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指导水平。④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介入科研活动,全面了解数学与相关领域结合的背景和应用的过程,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并对其进行了科研的基本训练。
4.研究的成果与实施效果。①制定了数学专业导师遴选的补充规定,完成数学专业研究生导师团队的组建:三个团队指导的研究生,均发表EI期刊论文或核心论文,连续3年评选为校优秀学位论文,连续2年获得国家奖学金。②修订了数学一级学科的专业培养方案,以及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③形成了数学研究生导师团队指导模式,文献阅读学习、汇报、学术报告二周一次,定期进行。依托我校优势学科,整合教学资源,创建企业数字化数学模型研究平台,研究和实践“应用型理学硕士”的培养模式。
四、结束语
我校作为地方理工科院校,研究和实践“应用型理学硕士”的导师团队培养模式,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数理人才探究一条成功之路,希望可以对同类院校数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致谢:本文为河北联合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数学研究生导师团队指导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120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Shenghai Qiu,Yan Ge.An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Computer to Non-Computer Majors,Journal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1,pp.52-56,2004.
[2]LIU Xiu-ping,Yang ai-Xin,Discussion of Non computer professional computer curriculum teaching,Education and Vocation,vol.17,pp.185-186,2010.
[3]Chris Britton. IT Architectures and Middleware.Beijing:Posts & Telecom Press,2003
[4]Steering Committee of Computer,On the further strengthening of 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 educational views,2008
[5]Li Lihong,Classified Teaching of University Mathematics based on Discipline Families,Higher Education of Sciences,vol.79,pp.23-25,2008.
[6]Guo Yechai.Course Development and Teaching Reform in“Data Structure”Higher Education of Sciences,vol.6,pp.99-102,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