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阐述了中国高校的扩招和舞蹈专业现状,介绍了其解决措施因材施教,高校的舞蹈老师应该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就业工作更加接近和适应,让学生在走入社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就业方向。
关键词:高校舞蹈专业;措施;就业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校的扩招和舞蹈专业的快速发展,舞蹈学院。舞蹈系或者舞蹈专业已经成为各个大学艺术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舞蹈学生经过四年学习走向社会,有的进入专业歌舞团成为职业舞者,有的进入商业团体运用舞蹈知识策划表演,也有一些走入社区文化站,为蓬勃发展的社会群众舞蹈贡献专业知识,还有的走进少年宫或者社会少儿培养机构,进行少儿舞蹈的创作和教学。那么他们在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习内容是否和他们毕业后多种多样的工作环境相适应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思考:
1 生源差别大,老师要因材施教
通过观察各个大学舞蹈专业一年级新生入学考试的水平发现学校与学校之间甚至同一所学校中同学与同学之间的舞蹈基本功差别是巨大的。一般来说最优秀的生源都会集中在舞蹈专业院校比如北京舞蹈学院和解放军艺术学院。这里的新生一定是经过四年或者六年舞蹈中专的学习,在班级中在年级中的佼佼者才有机会进入的。他们的基本功和技术技巧等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准,可以说已经初具演员水准,进入专业院校学习深造是最适合他们的。而更多的普通高校或者师范类高校的生源则是差别很大的。他们虽然都经过了各省的舞蹈联考或者单独招考学校的考试,但并不都是经过舞蹈中专训练出来的。有的是从小对舞蹈有兴趣在中学中坚持参加舞蹈培训班的,有的是进入高中后为了考大学才开始学习舞蹈的特长生,有的是天生条件不错在高中的最后几个月参加艺考冲刺班的,当然还有一些是专业艺术学校中专班毕业但成绩不是非常优秀的。这些学生在一起学习老师就不能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授课了。有些学校在招生时就进行了划分,按照专业班和普高班进行不同的授课。有的学校是在入校后进行专业测试,进而分成主攻表演方向的和主攻教育方向的。还有一些学校是大一的第一个学期不进入民间舞单元课,而是从综合课开始规范,基本功则是从基础规范开始统一解决。这都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而采取的一些措施。
教师在进行授课时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底细”,舞蹈学到什么程度,基本功是否规范扎实,民间舞的要领掌握多少,技术技巧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剧目的表演能力和对舞蹈的理解有多深等等都要认真的了解。有了这些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对每一个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进而用不同的方法去因材施教。例如,笔者在某个班级的课堂上就曾经见到过这样一种情况,学生的基本素质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软开度还没有彻底解决,地面竖叉虽然已经下去但是膝盖脚背并没有按照要求绷脚伸直。这时的老师就已经按照统一的教学方案进行空中撕腿跳的训练了。老师吼破了喉咙学生费了很大的力气都没有明显的进步。这时我想老师要做的就是或者从基本的开绷直以及能力训练解决起,或者降低技术难度从大跳开始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让大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学习,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2 社会需求多,让学生们全面发展
根据对毕业生的走访笔者发现,在毕业后的工作中虽然大部分同学的工作性质与上大学时所学的专业是有一定关系的,但并不完全一致。工作岗位或者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更多的是一专多能甚至多专多能。既希望自己所招聘的新人能在各种晚会中登台演出,也希望自己招来的人能在演出不多的时候进行舞蹈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有可能碰到的是小到4岁的业余班小朋友,也有可能是一些企业的退休职工所组成的社会艺术团体。虽然舞蹈的基础是相同的,但面对不同的人群时,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和编排内容可能就差别巨大了。
在普通高校的舞蹈专业设置中,更多的是专业性的训练课程。例如,芭蕾基训,古典舞基训,民族民间舞,剧目排练课等。这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纵向课程设置。对于舞蹈演员或者舞蹈老师来说,这些都是舞蹈大树的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但是与此同时,对于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学校或者老师也应当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励。流行舞街舞等可以接触一下,国标舞交谊舞也要有所了解,舞美知识灯光知识可以不精但要知道基本的原理。这些都是社会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面。学生多一项技能在就业时可能就多一点机会,这是普通高校艺术专业与专业艺术学院的区别。专业艺术学院的毕业生毕业后更多是走高精尖的路线,进入专业团体表演,进入专业学校任教。而普通高校的艺术毕业生则更多的是与社会团体打交道。区县文化馆,少年宫青年宫,或者企业集团的文艺骨干都是这些学生毕业后更可能选择的工作。这就要求他们不仅在纵向的专业知识上有基础,更要在横向的相关知识面上有竞争力。能跳最好能教,能教最好能编,能编最好能组织活动,能组织活动最好能管理团队。给群众艺术团体指导编排时最好民族舞能编,古典舞也能编,街舞流行舞能指导,国标舞交谊舞也不外行。这就是舞蹈大树的枝和叶,枝叶茂盛了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基层服务。
3 供需信息要对称,学校老师要巧搭桥
近些年的大学毕业生招聘会规模越来越大,场次也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让即将走出校门的学子们能在校园里就知道招聘信息,找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而舞蹈专业的同学则很少有能在普通的招聘会上找到工作的。因为专业的关系,一份简历或者面对面的座谈是很难让用人单位了解舞蹈专业毕业生的真实水平的。所以在招聘会现场很难看到哪个用人单位是冲着舞蹈专业生来的,同样也很难见到舞蹈专业的学生来普通的招聘会投递简历,寻找信息。部分找到理想工作的同学或者是家中父母给全程包办,或者是学生自己在实习过程中与用人单位达成协议。这就说明普通的毕业生招聘会并不完全适用于舞蹈专业的学生,也不适用于需要舞蹈演员教师编导等职位的用人单位。那在舞蹈专业学生的毕业环节,学校和老师还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般来说,老师的社交面会比学生大一些,专业的特殊性,舞蹈老师与社会舞蹈团体机构的接触相对密切,得到的信息就更为广泛。为了能让用人单位在学生毕业前就提前了解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一方面老师应该主动的提供机会让大三或者大四的学生去社会岗位实习,参加锻炼。让学生们在校时就知道社会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自己与理想的工作岗位有什么差距。也让用人单位在实际工作中看到学生的潜力和发展方向,及时与学校沟通反馈,使学校的教学内容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学校应该认真地做一场或两场舞蹈专业毕业生供需见面会。让每一个优秀的同学都现场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请更多的用人单位来现场观摩毕业生的汇报演出,实际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通过这样具有专业特色的供需见面会,我想无论是对用人单位还是寻找工作岗位的应届毕业生都是由积极作用的。
参考文献:
[1] 王艳,唐红兵.高校体育表演专业就业市场的调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12):7-8.
[2] 李晓燕.舞蹈教育对大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以星海音乐学院舞蹈系舞蹈与音乐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3
(04):182-184.
作者简介:王恺(1985—),男,山西宁武人,研究方向:舞蹈学(舞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