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史研究中的艺术品素材

2014-10-22 07:17黄蔚
艺术科技 2014年10期
关键词:素材艺术品服饰

摘 要:服饰史研究对众多学科均有重要意义,研究中除了涉及官方文献、民间文献和服饰实物这三种素材,艺术品素材也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通过素材间的相互补充、相互印证,使素材得以提炼。服饰史研究又是一个相对开放的体系,随着素材数量的增加,对素材的深入了解,体系将逐步完善。

关键词:服饰史;服饰;服饰研究;艺术品;素材

服饰是了解一个国家、民族的绝好史料,日本考古学家“原田淑人”甚至认为服饰能使人达到彼我如一的程度。服饰史研究具有跨越多学科的性质。同时,其成果对科技史、艺术史、设计史、人类学、考古学和美学等学科的研究也有积极意义。当然,这一切研究均是建立在对素材的认识相对正确的基础之上。服饰史研究的素材大体分为官方文献、民间文献、服饰实物及和艺术品素材四种,艺术品素材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四种素材在研究中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印证。

1 艺术品素材的服饰研究价值

(1)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史前、夏商周时期文献几乎没有,除了甲骨文、金文外,连简牍也没有发现,现今留存的文献多是后人的杜撰或推测,服饰参考价值极小。例如,《周礼》就是后人假托西周“周公旦”之名的伪作。服饰实物亦是只有一鳞半爪。例如,苏州吴县草鞋山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距今5、6千年的三块葛布(南京博物院藏);夏商周青铜器上的少许丝织粘连物等。这一时期的服饰史研究,几乎也就是依靠出土的艺术品,从史前陶器上隐约的人像至商代妇好墓出土的跽坐玉人,才使今人得以朦胧了解那时期的些许服饰面貌,具有填补空白的作用。东周至秦代,秦兵马俑几乎成了这时期的艺术品素材的代表,而其他三种素材依然很少,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战国楚墓出土了一些较完整的丝绸衣裳就能称宝库。从汉代开始这种艺术品素材一家独大的局面才稍有改观。

(2)对其他素材的补充。官方文献涉及服饰内容的,多集中在古代正史、政书中的典章制度,系统性较强,但偏于上层建筑,处处体现“宗法观念”,其核心思想是“安其位”。《汉书·董仲舒传》:“臣闻制度文采玄黄之饰,所以明尊卑、异贵贱,而劝有德也。”可见服饰非小事,贵族与平民间的着装有严格的制度区分,但官方文献对平民服饰和有所僭越的服饰却记载不多。艺术品素材有直观性,能反映当时社会各阶层的服饰,艺术品中不仅会出现上层贵族的礼服、常服,还涉及许多《舆服志》中较少记载的下层平民服饰。例如,汉代画像砖石、壁画中的平民服饰就很多。民间文献民俗性过强,文字描述自由度过高,《红楼梦》:“真事隐去,假语村言”,散文、诗歌“又多近小说家言,或故近神说,或以意附会”,对服饰的描述给读者的联想空间过大,艺术品有时是这些服饰最好的注解。例如,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末年汴京地区老百姓的服饰展。另外,服饰实物素材虽比较可靠,可如何穿着,在什么情况下穿着,有时也要参考艺术品。

(3)对其他素材的印证。四种素材所提供的信息,未必是正确的或是有代表性的。素材出现差错,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服装史研究最常参考的文献素材,不少因年代久远而有散失,后人为求完备加以杜撰,杜撰过程中肯定会有编写者的褒贬之意,此为主观无意。至于官方文献,更会从统治阶级利益出发,不顾史实,任意销毁、删改各种书籍,乾隆时期修的《四库全书》就是行文化专制的最好例证,此为主观有意。客观上,古代文献在传抄、印制过程中如有差错,文献往往就出现语焉不详或记录遗漏的现象。此外,后人编前人的历史,差错率亦会有。例如,西晋司马彪编写的《续汉书·舆服志》所涉及的服饰内容,要是有其他素材能佐证则更佳。这就是王国维先生所注重的文献以外的证据,所谓“二重证据法”。中国一些时代久远的服饰形制,常仅靠猜测,有时权威文献上的某些被公认的观点亦难免是以讹传讹,艺术品常能清正一些谬误的看法。例如,“胡服骑射”一直被认为是赵武灵王时开始,传自西北少数民族的服饰,但从近世出土的商代玉雕看,胡服形制早已有之,不过此种短衣长裤的服饰,至少在贵族阶层一直服用较少,洛阳西周初期墓出土的玉人立像,依然是一副上衣下裳、腰间束带的打扮。约至赵武灵王时,车战已经不太适应当时的战争,为了抵抗西北入侵之敌,才开始注重此种服饰,以便骑射御敌。因此,通过素材间的相互印证,才能得出一个比较接近事实的结论

2 艺术品素材的服饰参考价值

(1)艺术品表现手法影响服饰参考价值。艺术品间接反映服饰形制,受艺术品本体的限制。例如,艺术品尺寸太小,或者艺术品中留给塑造人物的那部分空间,不足以把服饰的细节刻画具体,就如山水画中的人物,因非主角而不可能太大。又如艺术品材质众多,但不是所有的材质均能表现出服饰的质地。相比实物,有一定参考局限性。艺术品服饰参考价值的大小,主要受艺术品表现手法的影响,艺术品表现手法分:具象、抽象、意向。这三种表现手法虽是相对的,但具象性的艺术品参考价值总体超过抽象性的艺术品。例如,秦代兵马俑服饰参考价值远在汉代兵马俑之上,秦俑人物高度写实,服饰结构层次分明,连鞋底、带钩和腰带上的花纹都清晰可见,今人按照铠甲俑仿制成的铠甲实物,穿上后居然可以活动自如,显然秦代制俑工匠参考了实物,服饰参考价值极大。

意象性艺术品通常以变形的形式来表现意念。例如,明器中的镇墓神兽,常集人物、动物、神怪于一体,造型夸张失真,这种带有宗教、迷信题材的艺术品有时也穿较为写实的服饰,但服饰参考价值实在可疑。又如“墓葬中出土陶、土、木、石、铜诸人形俑,时代虽若十分明确,其实亦不尽然,真实性也只能相对而言。因社会习惯相承,经常有从政治角度出发,把前一王朝官吏作为仆从差役事”。有的则是艺术家本身追求某种形式感,艺术品的装饰性过强而基本失去服饰参考价值。

(2)来源明晰的艺术品参考价值大。中国艺术品赝品多,艺术品最好来源清晰。首先,出土的艺术品参考价值最大,半个多世纪来,中国考古成绩斐然,发掘出了一些服饰相关的艺术品,尤其是保存条件好,能证明墓主人身份的墓葬出土的艺术品最佳。其次,被历代宫廷或私人收藏名家编撰的著录收入过的艺术品参考价值也比较大。例如,乾隆时期编撰的《石渠宝笈》收录了内府所藏的历代书画,胡敬《南熏殿图像考》收录了清廷所藏的历代帝王功臣图等。著录的可靠性是相对的,对艺术品的断代或作者常会出现差错。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文苑图》一直被当成唐代韩滉的真迹,后发现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五代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卷》摹本后半段毫无二致。总体而言,宫廷著录可靠性强于私人著录。另外,艺术品描述的是同时代的服饰参考价值大,描述前代的参考价值小。

服饰本身情况比较复杂,加上其研究体系形成又较晚,难免有谬误之处。但服饰研究是一个相对开放的体系,随着素材的增加,对素材的深入了解,体系将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香港:香港商务印书馆,1997.

[2] 王方.从楚服到齐服:战国时代服饰研究的新材料与新认识[J].艺术设计研究,2014(1).

[3] 华梅.华梅谈服饰文化[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343.

[4] 孙机.唐代妇女的服装与化妆[J].文物,1984(4).

作者简介:黄蔚(1970—),男,江苏苏州人,硕士,上海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商业与艺术。

猜你喜欢
素材艺术品服饰
动物“闯”入服饰界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雪人的服饰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德育教学的基本策略
素材与广播电视之节目关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