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税收公平视角下的税收优惠政策

2014-10-22 23:22陈迪
中国经贸 2014年15期
关键词:税收优惠政策协调发展冲突

陈迪

【摘 要】税收优惠政策是指税法对部分纳税人或者征税对象给予一定的照顾和鼓励的一种特殊规定,是国家利用税收政策进行经济调节的具体手段之一,国家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对一些地区、企业、产业和产品进行扶植,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税收公平是给予相同经济条件纳税人同等的待遇,所以税收优惠政策与税收公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引起了人们税收优惠政策的关注。本文从税收公平视角下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探讨,讨论了税收优惠政策和税收公平的相互协调。

【关键词】税收公平;税收优惠政策;冲突;协调发展

一、引言

税收公平政策是指国家的征税应该使纳税人或者纳税单位所负担的税收和其负担能力相适应,使得纳税人或者纳税单位之间保持平衡的负担水平。税收公平原则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税制设计、公布和实施的首要原则,是当代税收的基本原则之一。税收优惠政策与税收公平去存在一定的矛盾,但是经过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税收优惠政策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税收优惠政策和税收公平两者之间需要进行协调发展,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调解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税收公平和税收优惠政策分析

1.税收公平

税收公平是指纳税人或者纳税单位在经济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应该享受相同的税收待遇,国家在进行征税时要考虑到纳税人的负担能力,使得纳税的税收负担适应其负担能力,保持纳税人之间负担水平的平衡,税收公平可以分为纵向公平和横向公平,纵向公平是指一不一样的课税标准对待经济条件不同的人,征税部门根据纳税人获得的收入或者是支付能力,对有着不同经济能力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纳税待遇,横向公平是指以一样的课税标准来对待经济条件的纳税人,经济能力相同的纳税人上缴相同数额的税收。

受益原则和能力原则是衡量税收公平的两个重要标准,受益原则将人们所负担的税收和政府所提供的物品和服务等相联系,能力原则是指征税应该根据纳税人的经济负担能力来进行。受益原则又被称为“利益说”判定纳税人纳税数量的根据市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等,纳税的公正与从政府受益方面息息相关,从政府受益多的人应该多纳税收。利益原则遵循了市场等换的观点,适用于社会保险、公路使用和城市建设等方面,但不是用于大多数的公共产品如教育、社会治安、国家防护等方面,不能从各个方面诠释税收公平,存在一定的漏洞。能力原则根据纳税人税收承担的能力来判断应该缴纳的税收数额是否公平,税收承担能力强的人应该多进行税收缴纳,税收承担能力弱的人应该少交税。

2.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是指在税收相关法律中,国家为了对某部分纳税人或者纳税单位进行照顾和鼓励,将其应该缴纳的税收进行减免或者按照一定比例返还其所缴纳的税款,从而制定的一种特殊规定。国家通过采取税收优惠政策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中小型企业等进行扶持,促进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调整了产业的结构。税收优惠政策帮助了弱势的群体或者产业,帮助他们走出前期创业的困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帮助企业减轻部分经济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企业前期资金筹集的压力,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让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对市场经济起到相应的调节作用,缓解市场经济的滞后性,增强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效性,促进企业资源配置的优化。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经济调节,制定合理有效的税收政策来对部分高新技术产业进行税收优惠,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可以通过调高税率来限制高能耗和高污染企业的发展。国家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地域公平,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缩小经济落后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

三、税收公平视角下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思路研究

1.建立完善的稅收优惠法律体系

我国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只是制定了《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等单行法,没有出台税收优惠方面的单独立法,造成我国税收法律方面存在一些缺陷。国家应该出台税收优惠方面的单独立法,建立完善的税收优惠法律体系,减少税收优惠政策滥用现象的发生,通过有效的法律来进行税收优惠政策执行的监督。建立完善的税收优惠法律体系有利于做到有法可依,促进对税收公平的监督,为投资者提供信心支持,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华投资。国家应该及时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实际情况进行税收优惠政策方面法律法规的调整,法律法规跟随经济发展发生相应的转变。

2.转变税收优惠途径

政府应该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转变原有的税收优惠途径,将直接优惠转变想间接优惠,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转变税收优惠途径可以降低企业对税收优惠政策的依赖性,让企业注意到其他方式所起到的带动作用,注重市场和用户的需求,有利于企业的独立发展。国家应该逐步较少直接优惠政策的使用频率,一步步削弱直接优惠的使用,弱化直接优惠的地位,让企业意识到税收直接优惠政策所起到的作用在逐步减少。

转变税收优惠途径,将税收优惠以间接优惠的方式实施到企业上,可以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的升级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提高市场经济效益。间接优惠政策可以转变国内政治、文化、经济、能源等方面,促进整体投资环境的提升,吸引到更多的外商来中国进行投资,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对外商投资者具有相当的吸引力,有着一定的诱惑效果,可以降低外商投资者的企业运行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3.调整税收优惠方向

我国当前所实施的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着地区划分的,东西部的税收优惠政策数量和优惠力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影响到我国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利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基础较差,国家没有投入较大的精力进行西部开发,西部地区开发力度比较弱,所以西部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比较少,税收优惠。东部沿海地区、沿江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较好和地域优势,国家开发力度较大,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

由于我国地域广袤,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需要完善税收优惠政策,调整税收优惠方向,将地区优惠转变成产业优惠,协调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应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力度,扶持中西部经济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对于经济落后的地区,国家应该适当的增加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把投资目光转向这些地区,支持和鼓励企业的发展,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

4.采取多样化的税收优惠方式

目前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的方式比较单一,大部分地区采取直接降低外资企业税率、直接减免相关企业所得税、指定企业地面应纳税额等直接优惠方式。直接优惠可以较快地缓解企业经济压力,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还存在一定的弊端。不利于产业升级,所以应该采取多样化的税收优惠方式,重视直接优惠和简洁优惠相结合。间接优惠主要有费用扣除、加速折旧和投资减免三种方式,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多采取费用扣除,将技术开发的成本从所得税中扣除,加速折旧推动了新技术的开发利用,投资减免是科研的收入抵扣应纳税款。税收优惠政策应该采取多样化的税收优惠方式,交叉使用直接优惠和间接优惠,最大程度的发挥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

四、结论

税收优惠政策应该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实时调整,税收公平是税收政策的基本原则,税收优惠政策与税收公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税收优惠政策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税收优惠政策和税收公平两者之间需要进行协调,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度,让两者发挥正能量,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蓉.税收优惠政策的经济效应与优化思路[J].税务研究,2005年11期

[2] 刘凤瑞.我国的税收优惠的现状及问题[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年10期

[3] 高军.论税法中公平纳税原则[J].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4] 王伟.我国税收优惠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5] 张月环.试论税收公平原则下税收优惠制度的创新发展[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年09期

猜你喜欢
税收优惠政策协调发展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刍议企业如何有效运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税收问题的建议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