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如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每个几年就出现的金融危机似乎已经让人们习以为常了。最近一次的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促使我们反思我们中国的金融体制。本文从利率、国际收支,甚至延伸至危机产生的根源,探讨未来中国成为金融危机发源地的可能性。
【关键词】金融危机;利率;国际收支;外汇储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高速增长,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也随之提高。2008年以雷曼兄弟公司倒闭为导火索的新一轮金融危机也并未对我国经济造成致命打击。但这一次的危机促使我们去反思中国的金融体系,发现经济中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则酝酿出我国存在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本文以利率、国际收支,甚至延伸至危机产生的根源对中国面临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分析与思考。
一、中国利率较世界其他国家利率水平而言,相对较高;使我国面临一定的利率风险
虽然利率上调使资金的使用成本上升,有利于抑制国内过热的投资。 但利率的提高提升资金的收益率,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压力,促使更多的国际热钱涌入国内市场,在房地产和证券市场推波助澜,催生出新一轮的资产泡沫。国际热钱的涌入还将导致我国外汇储备被迫扩大,增大我国基础性货币投放,结果使我国本已存在的流动性过剩愈加严重,进一步加剧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从而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0.25%目标区间内,所以美国的利率将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日本一直通过低利率政策来刺激需求,日本央行于今年6月13日发布利率决议声明,表明日本央行方面会继续维持量化和质化宽松(QQE)措施。日本央行方面表示会将所谓的“零利率”政策进行到底。反观中国,2014年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已高达3%,高于美国和日本的利率。这一现象毫无疑问增加了利用利差套利的可能性,并且国外的投机基金的投机活动可能引发的金融震荡对我国金融监管部门提出更高的耍求。
二、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外汇储备单一且量大
2013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1688亿元人民币,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5061亿元人民币。我国国际收支自2012年四季度以来连续第五个季度呈现“双顺差”。其实自2007年以来,西方经济体央行普遍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大量“放水”,我国央行通过抛出人民币,购买外汇,有效隔离了外部环境对于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给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很好的條件,但外汇储备过快增长造成了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并带来一系列挑战。外汇局总经济师黄国波曾指出,外汇储备过快增长会带来四大风险:
1.加大宏观调控难度。外汇储备规模过大,一方面会增加本币供应,对国内通货膨胀形成潜在压力;另一方面会提高央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对冲操作压力,进一步增加对货币政策的制约程度。
2.增加央行资产负债风险。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占央行总资产的比重超过80%,造成央行的资产负债货币结构不匹配,带来较大的汇率风险和成本对冲压力。
3.加大外汇储备经营挑战。相比巨额外汇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容量较为有限,大规模投资面临约束;国际金融危机频繁发生,会引发外汇资产的安全和价格风险,政治、外交冲突也会引发资产冻结等极端风险。
4.资源、环境等其他成本在不断上升,如部分原材料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极易扩大污染,加剧资源和环境压力。特别是这些年因为美元长期贬值,已造成我国外汇储备中大量美元资产缩水。截至2014年3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3.95万亿美元并且美国国债仍是我国外汇储备重要的投资对象。若人民币继续大幅走强,前有日本的前车之鉴,灾难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三、银行坏账问题严峻
在银行坏账问题上,中国所面临的挑战也很大。中国各大商业银行在上市前,都对于各自的坏账问题进行处理。政府采取极具中国特色的手段使中国银行使之具有足够的竞争力。中国金融机构处理坏账的传统手段主要包括:展期不良贷款、建立省级“坏账银行”、通过IPO筹集资本、通过海外发行债券方式大量融资等。但是被处理并不等于这些问题已经不存在了,而只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而已,有的实质上甚至归结为一场在不同企业资产负债表账面上的资产转移的游戏。例如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已开始向其投资银行子公司出售不良贷款,由子公司将对这些贷款进行重组,以期能回收高于其收购贷款价格的资金。投资者已对中资银行的资产负债情况越来越怀疑。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多数中资银行目前的股价都低于帐面价值。中资银行,尤其是上市银行面临极大的粉饰帐面的压力。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采取的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导致包括钢铁、水泥、基础设施项目在内的很多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三四线城市建设了过多的当前消费市场无法消化的楼房。当初的信贷扩张遇到了现在的经济增速放缓,会有更多企业面临偿还贷款的困境。由此导致债务链条发生断裂对于坏账原本严峻的银行而言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四、我国金融体制仍有许多不健全的地方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仍不健全,必要的监管机构和监管制度还未完全建立;金融产品和服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金融的决策主体多元化,不能对重大金融决策进行必要的协调和统一;金融法规还不完善,特别是互联网金融领域;对金融犯罪的惩治制度和对重大金融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制度等等。虽然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金融体系改革发展仍然存在如下三大根本性问题:1.金融体系资源配置效率依然低下;2.融资结构扭曲,金融体系风险向银行集中;3.直接融资体系内结构失调。
金融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极易成为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导火索,特别是在衍生产品场外市场。我国已与多国签订本币结算协议,我国对国外的支付结算系统的依存度不断增强以及不同经济体与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风险也更加易于扩散。我们应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危机发展动态及其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影响,认真总结各经济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加强国内金融风险监测和评估,加强支付结算系统等金融核心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完善金融监管体制。
五、总结
正如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在“2014中国金融论坛”上所表示的,“中国四大金融风险现在在同时发生,中国发生系统性、全局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已经超过60%,甚至可能超过70%。向松祚进一步表示,我国四大金融风险现在在同时发生,即影子银行的风险、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产能过剩行业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和破产的风险,以及房地产开始调整。”
综上所述,目前中国金融系统存在的存在风险主要表现在利率较高、外汇储备量大且单一、国际收支顺差、银行坏账等问题上。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我们必须在大型危机出现前,提前发现问题并着手解决。总之,导致我国发生金融危机的源头不仅来自国内,也来自国外,它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国际收支连续五季度“双顺差”|顺差|人民币_凤凰财经,2014—2—1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2] 张作云.金融危机的根源、生成机制及其在我国发生的可能性.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
[3]国家外汇管理局:http//www.safe.gov.cn/
作者简介:
柯莉(1993—),女,汉,湖北人,四川外国语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