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牵引器胀闸结构设计和力学分析

2014-10-22 20:04高胜李丛波孙文
科技资讯 2014年19期
关键词:柔性结构设计

高胜 李丛波 孙文

摘 要:本文介紹了井下牵引器的胀闸结构设计,采用柔性支臂的设计方案,对其进行原理设计及结构设计。通过大型有限元通用软件ANSYS,对弹簧钢片等关键承载构件进行力学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弹簧钢片等构件满足强度要求,符合设计的条件。

关键词:结构设计 柔性 承载结构 力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TE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a)-0092-03

井下牵引器胀闸结构是实现运动的保障,胀闸结构要提供足够的胀紧力,同时要保证与井壁的接触力足够大,这样才可以保证牵引器达到需要的牵引力。传统的设计方案为四杆结构[1~2],采用平行四边形的支撑结构来实现胀闸机构的胀紧和收缩,使得机构简单可靠,但是四杆结构占据的空间较大。所以在传统的设计方案上提出一种全新的设计方案,即柔性支臂结构,该结构只是由弹簧片构成支撑臂,结构简单,保证牵引器始终处于正中位置时,由于具有柔性,在胀紧时,弹簧片与井壁充分接触,防止相对井壁产生滑动。所以综合以上所述,本设计选择柔性的胀闸结构。

1 胀闸结构设计

1.1 牵引器原理设计

该牵引器基于伸缩往复运动,主要包括:前后两个胀闸机构和中间的一个伸缩驱动机构。运动原理如图1所示。(图1)a为初始状态,两个胀闸模块的支撑臂撑开压紧管壁。开始工作之后胀闸模块1工作锁止,同时胀闸模块2收回。然后伸缩驱动机构展开,如(图1)b所示直到最大行程,之后胀闸模块1收回,胀闸模块2工作锁止,拖动后面装置向前运动如图1c所示,继而恢复到(图1)a状态。此时系统已经向前运行了一段距离,反复进行从(图1)a到(图1)c运动过程,牵引器就能够不断前进,直到到达目的地。

1.2 胀闸模块设计

柔性的胀闸结构就是采用具有一定弯曲性能的柔性臂[3],如图2所示,该结构由弹簧片、液压缸、滑套、连杆等组成。开始工作时,柔性臂处于收缩状态,一旦受到压力时,柔性臂会产生弯曲,像灯笼一样胀满井内,与井壁紧紧地接触。由于柔性臂与井壁接触的端面有自锁装置,或者经过特殊的处理,会产生很大的摩擦力,使得牵引器整体被锁住。这种胀闸机构的动力源与四杆机构胀闸是类似的,通过液力装置提供驱动力,进而通过滑套带动柔性臂两端靠近或者远离实现胀闸的胀紧和收缩。

2 胀闸结构有限元力学分析

根据胀闸结构在实际工作中承载的特点,将井壁简化成一个长方体。弹簧片的柔性行走机构的简化模型(如图3)。在井壁的简化实体下端面施加全位移约束,弹簧片一端固定,施加全位移约束,弹簧片另一端铰支,施加Y方向和Z方向的约束。将液压缸的动力转化为等效面载荷,均匀施加到弹簧片铰支一端的截面上,然后进行求解运算。

弹簧片的尺寸参数(见表1),力学性能参数(见表2)。

弹簧片与井壁接触所产生的应力云图(图4a、c、e),可以看出开始接触时,是一个区域与井壁接触,随着载荷的增加,接触应力随之增大,弹簧片与井壁的接触面积增加,接触面积逐渐由一个区域变成两个区域,并由中间向两边进行扩散,同时接触应力大小也有短暂的趋于平稳,这是因为刚开始时,是一个区域接触,当分散成两个区域时,这两个区域就分担了总的接触应力,所以接触应力数值会维持在50 MPa,当两个区域接触处趋于平稳时,接触应力也随之增加。从接触面所产生的应力云图(图4b、d、f),可以看出井壁所受的应力开始也是集中在一个区域,后来逐渐由一个区域变成两个区域,并且接触应力也是随着载荷的增加而增大,在变化的过程中所受的接触应力维持在30 MPa,弹簧片的接触应力值与井壁所受的应力数值不相等,主要是因为两者在材料属性选择上不同造成的。

接触应力随载荷变化的图像(图5)显示载荷小于650 N时接触应力为0 MPa,这是因为根据井下牵引器实际运行的情况,弹簧片与井壁有一定的间隙,载荷小于650 N时,两者还没有接触,当载荷达到650 N时,弹簧片与井壁开始接触,接触应力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大。

接触压力随载荷变化的图像如图6所示,接触压力随载荷的增大呈非线性的增加。根据该设计的要求,弹簧片与井壁之间的接触压力应该为5000 N,依据(图5)与(图6)知,当载荷为5300 N时,接触压力为5000 N,接触应力为189.25 MPa,弹簧片的材料为65 Mn,屈服强度为690 MPa,弹簧片的接触应力小于65 Mn的屈服强度,满足强度要求。

3 结论

本文对井下牵引器胀闸结构进行了合理的设计,在支撑臂构件上,采用弹簧片创新性的设计,运用ANSYS分析软件,根据实际情况对物理模型进行简化,建立仿真模型,正确施加荷载与约束的情况下,进行求解分析,满足实际要求,由以上分析可知,在设计要求下,载荷加载到最大值时,弹簧片等关键性构件满足强度要求。

参考文献

[1] 常玉连,邵守君,高胜.石油工业中管道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J].石油机械,2006,34(9):122-126.

[2] 刘猛,高进伟,熊万军,等.水平井井下仪器送进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建议[J].石油矿场机械,2004,33(6):16-18.

[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辽河石油勘探局.套管水平井测井牵引器变径牵引装置[P].中国专利,200720190260.5,2008-08-27.

猜你喜欢
柔性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
一种柔性抛光打磨头设计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研究进展(1)——半柔性混合料组成设计
结构设计优化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SNS柔性网防护技术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一种新型卫生防疫车结构设计
BIM结构设计应用
某排水虹吸井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