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娜
中国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其文化精髓更是博大精深。从古至今,文言文都要求作为学生必学知识之一,这足以可见文言文在语文学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便开始接触一些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虽说简单,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并不简单,甚至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会觉得有些枯燥,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以历史故事为背景,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几篇文言文都具有故事性,教师在教授之前可以历史故事为背景进行导入,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如,在执教《伯牙绝弦》一文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传说在春秋时期,俞伯牙是宫廷有名的乐师,他不仅技艺超群,而且有一把不同凡响的瑶琴。据说,这把瑶琴是集日月之精华,山川河流之灵气于一身,能奏出天籁之音。可是有一天,俞伯牙竟摔破了他这把心爱的琴,并且此生都不再彈琴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个究竟吧!我发现在讲这个故事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都专注于听故事,并且听完故事后都急于想从课文中探个究竟,这就为下面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先看图片叙述故事,再进入课文学习
小学语文课本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相应的插图,文言文也不例外,如果用好了插图,学习文言文也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执教《杨氏之子》一文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与课文有关的一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再要求学生按照图片内容组成一段话,学生所组成的话与课文翻译并无多大出入,于是我趁热打铁:“同学们,刚才大家所讲的这则小故事其实可以写成古文的形式,你们想读一读吗?”这时,学生都兴味盎然,打开课本你一词我一句地读开了。
三、利用表演形式,让文言文通俗易懂
表演既有趣味性,又直观生动,所以学生都对表演非常感兴趣。而学习文言文时也能利用表演的形式,使原本“乏味”的古文变得“有滋有味”。如,在执教《两小儿辩日》一文时,我先叫两名学生扮演“两儿”,我则扮演孔子,“两儿”一直为“太阳何时离人近”的问题争辩不已,孔子也不能决也。于是,我顺势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两儿”说得都在理,有的说“两儿”的看法都不全面,也有的说在任何时候太阳离我们距离都一样……众说纷纭,争辩不休,其实,这在无形中把全班学生都拉入了这场表演中。经过这场辩论后,再进入课文的学习就通俗易懂了。
当然,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还有许多,以上只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得出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和完善,只要我们认真钻研、反思和创新,相信小学生一定会喜欢文言文,并更好地将我国文化精髓传承下去。
·编辑 薄跃华
新课程·小学2014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