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美玲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较为简单,甚至有学生不是很费力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所以,有些学生初入高中时有雄心、有信心,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数学的高度抽象性让他们苦不堪言.非常认真地听老师讲课,但依然不知老师所云;作业怎么也看不出和课堂上学习的例题有什么相通的地方,自然也无从入手;做试题是最痛苦的时候,拿到试题就心跳加速,遇到一题觉得难“跳”过去,结果发现下一题依然很难;最终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挫伤,信心下降.这些现象出现的背后,很多都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度不够,学生被边缘化了,所以应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一、兴趣是参与的催化剂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求知的动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提高学生参与意识的催化剂.学生在有兴趣的前提下会和情感共鸣,继而会引发他们现实的或潜在的学习需求,这样教师就会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满足中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在讲“等比数列求和”时,笔者先讲一个国际象棋发明者锡塔的故事.锡塔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打算给予重奖,锡塔只要按这棋盘的格子来赏给麦子.在这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放1粒麦子,第二个格子内放2粒,第三个格内放4粒,以后就照这样下去,每一个格子内都比前一个格子内的麦粒数增加一倍,直到把64个格子摆满.国王听后,哈哈大笑,不以为然,但填着填着,国王就惊呆了,你知道为什么吗?这样学生肯定兴趣十足地学习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学生的参与度就非常高.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讲一些和所学内容有关的有趣话题,就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生活、关注实际、关注学生,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创设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探索数学世界的奥妙,学生就会处于学习的较佳状态.当然,还可以让学生去搜集一些趣闻数学、数学故事、生活中的数学案例等,这样学生会更有兴趣,更好地参与课堂中来.
二、教学模式变化是参与的关键
教师的“满堂灌”,一定会导致学生被动学习,而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最好.所以,改变学和教的方式,改善数学课堂学习生态,会使学生变得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据此,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学活动要有自学、讨论、展示等环节.
例如,在一次试题讲评课上,笔者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促使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首先,单用一节数学自习课让学生来自学、讨论.其次,各个小组分别负责一道错的较多的题目,准备第二天的展示或提问.课堂上两道错误较多的试题,由两个小组推荐的中心发言人分别通过实物展台展示自己的做题步骤,并讲解自己的解题过程,然后询问其他同学有没有其他的做法或者对自己的做法有没有疑问,如果有,提出来和大家交流或者质疑.再次,自己动手出一道和该错误较多题差不多的变式题,让学生训练,这道题可以通过搜集资料获取或者自己命制.还有两道错误相对较少的试题,如果有错误自己还不能解决的,可以找负责该题的小组去问,负责该题的小组讲题人等需要帮助的学生聚拢后再集中讲解.课堂总结的部分,由小组另推荐一人,用简短的几句话把这几道题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部分归纳一下,有总结不到的地方,教师简单强调.这样的教学过程更具有针对性,不但能保证成绩较好的学生参与,也能使程度稍差的学生参与,不但有全班学生的集体参与,也有部分有自己需要的学生参与,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参与度.
三、心态是参与的基础
一些学生课堂学习中的不参与往往也和这些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心理有关,或不想不愿或畏惧,不想不愿主要是受学生性格等的制约,畏惧主要是由于基础薄弱,一般反应较慢,推理能力相对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对这些学生进行智力开发,提高其课堂参与度.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要让学生积极进取,主动参与.“我听到的我会忘记,我看到的我会记住,我参与的我会理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参与的重要性,思维在静静的思考中会得到锻炼,同时参与所获取的知识能够让这种锻炼得到巩固.
在教学实践中,有这样一个女学生,平时数学成绩不错,200分的试题在周练中能考140多分,但是她在正式考试中都只考了100分左右.考差的原因很多,其中性格的沉郁,不和别人交流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她来担任该组的小组长,组织组员讨论问题,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慢慢地该女生的学习成绩就有了长足的进步.
另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困生以特别的关照.对学困生的一点点进步,教师都应予以鼓励,然后引导他们参与对问题的共同分析、探讨和再发现,让学困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发现的乐趣,逐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