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孙长颢 李颖
摘 要: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核心课程,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理论方法,指导人民合理营养的能力。而传统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这一要求。探究式教学法,是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动手实践、组织讨论等方法,主动去探求事物内在联系,从而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该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提高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服务于国家卫生健康事业的能力。
关键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探究式教学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103-01
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手段,根据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并通过归纳演绎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施瓦布教授于上个世纪最早提出的,目前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充分认可。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门重点学科,也是疾病控制与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不仅能理解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常用的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将所学的理论和技能,应用于指导全民合理营养、保障食品安全和提高全民健康素质[1]。当前课堂学习、实验室验证、笔试考核的传统讲授方法已难以完全满足该课程的高要求。许多教学实践表明,兼具学生主动性、互动性合作两大特点的探究式教学法,能显著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本文旨在阐述如何将探究式教学法有效地应用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实践之中。
1 探究式教学过程
1.1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而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由教师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摸索实践,进而在实践中亲自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将新知识内化到自己原有的知识框架之中,学生再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科书上现成的结论。毋庸置疑,学生对通过这样的途径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地更透彻,掌握地更牢固[2]。
1.2 创设问题情境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这些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兴奋状态,会主动参与教学,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过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例如,在讲授凯氏定氮法检测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的原理时,结合当前热门的“三聚氰胺”食品安全事件,让学生从专业的角度思考,为什么添加三聚氰胺可以提高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检测值?在讲授鲜奶的卫生学评价时,鼓励学生把自己订购的鲜奶带到实验室来进行检测,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评价自己每天喝的鲜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这些问题情境很好地引导学生从传统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了知识的探究者,激活了创新思维。
1.3 实践与寻求结果
这是探究式教学的关键环节,如果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漫无目的或茫然失措,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影响学习效果。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在学生实践之前,给学生提供一些必需的实驗条件和资料,并鼓励学生亲自去查阅、搜集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制定可行的研究方案,进而验证之前提出的假设。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选择在实验课这种小班课上进行探索式教学,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3~4名学生,并指定组长,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建设能力[3]。在学生的实践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各小组的进展,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指导和规范探究的过程。
1.4 验证与得出结论
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去求证,而不要妄下结论。要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就必须把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进行推测与验证。在学生得到前后不一致的实验结果时,帮助学生分析实验过程,寻找问题的所在,理解导致错误结果的关键实验步骤在哪里,深刻理解实验操作的原理。最终,使学生在充分验证和对实验本身的理解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且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展示他们探究的成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 探究式教学效果
我们采取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了学生对于探究式教学法的看法和建议。内容涉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否紧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是否有效,知识结构构建是否合理以及能够提高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内容。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持肯定态度,且普遍认为这一教学法能变被动为主动,增强学习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并且提高了语言表达、信息收集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今后实际工作奠定了基础。
3 结语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要想通过应用探究式教学法,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效果,应重视如下几个方面。
3.1 正确定位教师引导者的角色
虽然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是教师应该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甚至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是否充分。教师要想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就要求他们要对教授的内容有透彻的理解,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足够的发挥空间,对探究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充分的考虑,而且要善于与学生交流沟通,形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3.2 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只有具有了“主人翁”精神,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由原来的被动给予变为主动获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由于学生层次不一,学生主动性的发挥程度不好把握,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必须根据实际课堂情况,积极调整教学方法,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3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
探究式教学要求突破常规教学在内容和时空上的局限性,充分利用有限的学时,延伸课堂的职能,并可辅助网络资源、以及课外书籍等方式扩展课堂学习内容。教师应将课外辅导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吴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 (5):17-19.
[2] 崔怀岱.探究式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尝试[J].卫生职业教育,2006,14:66-67.
[3] 丁文龙,李稻,陈红,等.构建“探究为基础的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