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颜英
【摘 要】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过程也就是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过程,稳固的情感会嵌于个性心理结构之中,成为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就越来越迫切地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浅谈
近百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日新月异,传统教育已面临被淘汰的命运,甚至相当一部分旧的模式、方法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绊脚石。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当我们越来越多的把眼光投向课堂、投向学生时,当我们和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时;当快乐对于课堂、对于学生已成为一种书面语时,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就越来越迫切地需要提上日程了!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感觉课改中的课堂竟成了孩子们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1 创设教学情境,让课堂充满激情与活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如讲授《孔雀东南飞》时,我首先请学生讲讲《天仙配》的故事梗概,一上课就把学生带入远古的爱情悲剧中。接下来我又播放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优美的乐曲声中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求学,自由恋爱。可遭到封建家长的百般阻挠,结果梁山伯抑郁病逝。祝英台在被逼嫁的路途中,经过梁山伯的坟墓,悲痛欲绝,昏迷过去。这时梁山伯的坟墓裂开了一条缝,祝英台扑入坟中。最后梁祝双双化碟,自由地嬉戏于万花丛中。我告诉同学们,最后似乎美满的结局,更反衬出现实的残酷和主人公的不幸,体现了人民追求自由幸福的美好愿望。然后我又启发同学們思考:这两个民间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同学们认为都是爱情悲剧,反映了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及封建社会对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压制与摧残。老师对学生的发言热情鼓励,然后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学生总结道:当时的社会,要求青年男女在个人的婚姻大事上必须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选择的权利与个性的自由。这也就是造成梁祝悲剧的社会根源。接着让同学们讲述《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梗概,并分析刘兰芝的人物形象。要求同学们分组讨论,最后推举代表发言。大家充满了热情,思维非常活跃,争先恐后,各抒己见。接着又让同学们思考,联系我们的社会现实,身边是否有这样的悲剧。大家都纷纷摇头,也有同学说在报纸上看到过,大都发生在贫困愚昧的山区,为了给哥哥或弟弟成家,强行把女儿嫁给不喜欢的人,而发达富裕的城市很少这种悲剧。借此机会教育学生珍惜大好的学习时光,充分享受优越的社会制度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并立志用丰富的知识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让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2 朗读吟诵以渲染教学氛围
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朗读的质量、效果及产生的感染力来判断、分析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对作者情感的感受、体验程度。这就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并善于运用情感的语音载体,例如语调、语势、节奏、标点符号等等;又要具备纯熟的朗读技巧,重音、停顿、语速等,进而引导学生借助朗读与吟咏体味作者的情感并作出评价和判断。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首尾的复唱使全诗在语音上产生了一种节奏的运动,并借助语势渲染了一种氛围,构成了一种蕴含丰富的意境。教师可以借助朗读让学生感知并体味诗人的情感。教师的引导可以从停顿、重音、语调的处理上着手:第一步,让学生通过朗读确定语调:是轻缓?是低沉?是飘逸?第二步,让学生通过朗读确定语义停顿: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第三步,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一“轻轻的”的轻重音处理:是否是重音?是轻读?是重读?还是重音轻吐?学生边朗读,边体味,边修正。这样,在朗读-修正-朗读的反复过程中,学生的体验越来越贴近作者的体验,对诗歌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当学生通过朗读把这三个问题都解决了,就表明学生已经充分体味了作者无限的依恋和挥之不去的离别之情。
朗读吟诵既是情感体验的一种方法,也是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重讲轻读的一种纠正,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感染,吸收作品内蕴的情感之美与精神之美,而且能化他人的语言为自己的语言,尤其包含记忆成分的诵读,能使学生对语汇、对整体文句的感知与积累越来越丰富,并逐渐积淀成一种语感。在语感的培养方面,诵读所起的作用比抽象的理解分析更大。当然,对所有的文章都用此诵读之法,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教师要选择诗文中的精品,让学生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从文体讲,尤其要注重择诗而读,因为诗乃中华文化精华中之精华,不仅篇幅、韵律尤合于诵读,而且从意蕴上讲,诗的意境只能由读者细细品味,条分缕析地变为白话则会索然无味。
3 转换角色以融入教学情景
为了使教学情景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在教学中,我还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他们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理解。文中的事好像是自己做的,文中的话好像是自己说的。在角色转换中,同学们扮演得越像就越感到亲切,越感到愉快,学习起来就会感到是一种享受。比如,在讲授白居易的《琵琶行》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主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让同学们选择能体现诗句内容,表达诗句情感的对象,然后试着充满情感的说这句诗。结果大部分同学对诗句的理解深刻准确。有的是基础比较差的同学互相鼓励,有的是家境困难的同学互相同情,有的是身体孱弱的同学互相支持。通过角色转换,同学们在情感体验中加深了对诗句的理解。
情感教育决不仅仅视情感为改善认知过程、提高认知效率的策略或手段,更重要的是,它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情感教育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情感教育过程也就是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过程,因为,情感是个性的核心。稳固的情感会嵌于个性心理结构之中,成为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如此,它被誉为教育花园中最幽香的一桂花。情感教育是把人培养成为真正的人的教育,就请我们的教师、也请每一位家长关心孩子们的情感生活,走入孩子们的生活当中,让自己的一颗挚热的心去温暖一颗颗需要温暖的心。让课改把情感教育推向新的高度,不要再把“以人为本”说成为一句空话!
[责任编辑: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