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与信息管理

2014-10-21 20:05李涛李卓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年36期
关键词:信息管理

李涛 李卓

摘要:环评机构内部质量管理应从确定质量方针与目标,建立健全的数据库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中,笔者主要对于现阶段的环境测评与信息管理——检测数据库的建立进行简单的介绍,希望可以进一步指导实践。

关键词:环境评价;信息管理;检测数据;数据库的建立

我国每年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约40万个,每一个环境影响评价的分析、预测、评估等环节都离不开基础数据的支撑。可以说基础数据直接影响着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质量,建设环评基础数据库的工作十分重要”,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现阶段的环评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任务主要分四个方面:推进环评数据库软环境建设,夯实“科学环评”的数据基础,加强环评技术方法研究,创新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等。

1、环评与信息管理的现状

众所周知,环境影响评价是从“源头”预防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制度。环评制度实施30多年来,在参与国家宏观调控、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节能减排”、遏制环境违法行为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环评基础数据库的建设过程实际上是是构建“横向”支撑数据库群和“纵向”业务数据库群,以及搭建管理数据库群的过程。

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大量的环境基础数据支持,然而,长期以来,这些数据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各部门的数据不能共享,甚至环保系统内部的数据也不能共享,严重制约着环评工作的顺利开展。

1.1监测数据库的建立的提出

由于环评工作涉及数据类型非常多,按照传统的方式,在我国要完成一个项目的环评,建设方和环评单位需要从各种途径和渠道去获取相关基础数据。

由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环境影响评价需要的基础数据缺乏,共享制度不健全,每个评价单位都需要逐项收集调查相关基础数据,直接制约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一方面环评数据来源的渠道多,缺乏统一标准规范,数据的真实性和权威性难以保证。另一方面环评过程中基础数据重复制作或购买,也给国家造成了极大浪费。

鉴于环评基础数据对环评工作的重要性,2003年9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对环评基础数据库建设进行了明确规定。《环评法》第六条规定“国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组织建立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

1.2检测数据库对当前工作的影响

环评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对提高环评的有效性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全國环评的数据共享。以前没有这些数据的时候,只能依靠项目单次监测数据。比如为了评价一条河某一年的水质变化情况,只能委托监测单位通过7天的监测得到一组数据,但这只能得到监测当时的数据,不能反映水量大小不同时的差异,更不要说不同年月的差异了。

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可以支撑环境影响评价全生命周期,整合了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产生的所有数据。“通过这个系统,整个项目建成的全过程数据库都能打通,以前我们只有前期数据,也就是环评阶段的数据,不知道项目建成后的实际情况;现在不仅可以看到一个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还可以看到同类项目相关数据的变化和差别,这就可以为日后类似项目的环评能找到数据支撑。

2、现阶段的问题

通过收集环评报告书中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得到全国各地不同时期的环境质量现状情况。主要内容包括:监测点位置、监测日期、监测期SO2小时浓度范围、监测期SO2日均浓度范围、监测期NO2小时浓度范围、监测期NO2日均浓度范围、监测期PM10日均浓度范围等共计7 项。而主要的问题集中在没有完全进行普及,相关的专业性人才少,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等三个方面。

2.1没有完全普及

没有完全进行普及,主要的原因在于环评与信息管理,检测数据库的建立中,没有进行足够的宣传,人们对于其中的意义以及相关的知识了解并不是太多,这也是现阶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2.2专业性人才很少

环评与信息管理,检测数据库的建立中,相关的专业人才非常少,这也是没有进行完全普及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增加相关的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一个强大的专业团队,不可能成就更加完善的环评与信息管理中,检测数据库的建立。

2.3没有完善的体系

没有环评与信息管理,检测数据库的建立的完整体系,这也是当前急需进行解决的问题。很显然,现阶段需要从技术应用到服务平台建设,都需要一个非常完善的体系。这样做的每一步,都是有着非常严格的标准的,不至于不同的工作人员有着不同的工作标准。

3、相应的解决方案

我国每年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约40多万个,每一个环境影响评价的分析、预测、评估等环节都离不开基础数据的支撑。但是上述问题,限制了其在社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相关要求,以推进环评基础数据资源共建、共享为目标,研究制定环评数据共享制度和可持续更新机制,环评核心数据采集、共享管理办法等。建立健全环评数据库标准规范体系,完成覆盖战略环评、规划环评、区域环评和主要行业建设项目的环评指标体系、基础数据库及会商平台的建设。下面笔者主要对于加大其中的普及力度,对于人才的定向培养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建立一个完善的体系等三个方面进行一个详细的阐述。

3.1加大其中的普及力度

对于相应的环评与信息管理,检测数据库的建立中,加大其中的普及力度,尽可能的对其中的意义以及重要性等进行投入,为进一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水平,应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建设,夯实环评数据基础,提高环评数据共享和利用水平。

3.2人才的定向培养

对于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定向的培养,这样可以有更多专业的人士投入到环境监测的工作中来。可以对现阶段的工作人员组织定期的培训,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团队的活力。环评与信息管理中,检测数据库的建立中,对于专业性人才以及相关专业的培训,都显得尤为重要。

3.3建立完善的体系

建立完善的体系,在环保部环境信息标准规范体系下,完善了环评标准规范体系框架;通过继承、修订、增加等方式,初步建立了环评数据分类编码、采集、整合集成、数据库建设、质量控制、共享服务及其应用等环节的各项标准规范。设计了分行业环评指标数据库,构建了多个行业的指标数据库。建立起三大管理数据库群:主要包括为环评管理服务的基础支撑数据,如环评资质管理数据、环评从业人员数据、技术评估专家库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对全国环境测评建设项目的发展趋势、发展规模及发展水平更了解,本着便于行业内交流、规范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结合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要求以及与数据库建设项目总体目标相适应的基本设计思想, 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方案, 并开展了对数据的采集及基础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与初步应用。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建设和完善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 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随着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的不断数据采集和应用系统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 基础数据库的信息抽取和表达方式以及后期对基础数据的统计分析技术本身也可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欧寿铭;环境影响评价新的生长点——社会影响评价[J];厦门科技;2007年03期

[2] 蔺起梅;环评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途径[J];环境研究与监测;2005年02期

猜你喜欢
信息管理
高校就业工作信息管理平台设计
基于微项目的《机场信息管理与控制》多元融合教学模式研究
探析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系统优化整合的优势
《夕阳西下》
《雪国》
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优化整合路径
大数据时代做好学生就业信息管理的策略分析
浅析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信息管理现代化探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