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保国
摘要:本文对企业常见的法律风险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企业法律风险的基本特征,并对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和应采取的防范及应对措施提出了个人见解。
关键词:法律风险;风险防范;应对措施;处理机制
引言:建立完善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进行全面、综合法律监控,并通过对监控过程中发现和反馈的实际问题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逐步优化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制度设置和操作流程,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更完善的法律环境。
1. 企业法律风险分析
企业的经营管理涉及诸多方面。經营管理中的法律风险一般包括招投标与投资管理法律风险、人力资源与劳动用工法律风险、财务与税务管理法律风险、技术开发与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项目建设、分包、保险、采购等合同法律风险、对外仲裁诉讼法律风险、企业宣传法律风险、党建执纪法律风险、环境保护与安全管理法律风险、治安管理法律风险等等。下面主要从合同管理、筹建项目、知识产权保护三个重要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1.1 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
企业之间进行交易活动的基础是合同。合同的法律风险是指在合同签订、履行、终止以及追究违约责任的过程中,合同当事人不能如约履行义务给合同相对方带来相应的法律责任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合同主体资格的法律风险、诉讼法律风险、违法合同带来的行政、刑事处罚法律风险等等方面。在建筑施工领域,国家对工程分包、劳务分包的合同主体资格做出了严格要求,必须由具备相应主体资格的施工单位和劳务公司从事专业承包或总承包。
1.2 项目建设的法律风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项目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因此,企业依法进行项目建设管理也越来越重要,企业项目筹建的法律风险越来越大。特别是建筑施工领域的企业,为了项目建设的需要,一般通过设立临时的项目管理机构来管理建设项目。项目管理中常见的法律风险包括项目行政许可法律风险、内部授权和代理法律风险、投资风险、项目运营中的法律风险和其他不可控法律风险等。
1.3 知识产权保护法律风险
随着国家出台的法规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逐渐加大,也引导着社会各界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知识产权的纠纷往往不仅给企业带来现实的经济损失,而且还给企业带来远超过经济损失的企业无形资产的损失。实践中,有的企业独立完成了一些计算机软件等管理技术或在某些领域实现了国内国际先进生产技术,有的完成了某项著作,但因没有及时申报专利权保护,被后来者研发并申报了同种类的专利权保护后诉至法律,要求赔偿损失,悔之晚矣!所以,对企业自有知识产权的管理成为企业经营生产中的一件大事,应引起相关管理方的高度重视。
2. 企业法律风险的特征与企业的自然风险、商业风险相比,企业的法律风险具有如下特征:
2.1 法律风险具有相对的确定性
企业管理中法律风险的产生具有相对的确定性,这是因为法律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从事经营活动或者是没有及时采取法律手段进行法律救济,导致企业各种损失的发生成为必然或者已经客观存在。这种确定性是相对的。例如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如果该著作权人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该企业就一定会承担民事责任;也可能该企业没有追究其侵权责任从而使侵权企业的这种法律风险没有发生。但是这种法律风险的发生是必然的,不发生是偶然的。法律风险的相对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法律风险的发生具有相对确定性。企业违反了法律法规或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利,只要国家机关或被侵权人追究其法律责任,该企业就肯定承担法律责任。二是法律风险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是相对确定的。企业违反法律进行经营,就会受到多重法律制裁。如企业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就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企业违反《招标投标法》的规定违规进行招标投标行为,就会收到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行政制裁或从业限制。违反刑事法律的,将受到刑事法律的追究。同时,法律明文规定了行政处罚和承担民事责任的幅度和方式。由于具有法律的明文规定,法律风险给当事人带来的损失,当事人是可以事先确定和预知的,即使当事人事先确定的数额与法院最终司法确认的数额有一定的偏差。因此,法律风险从损害结果上来看也具有确定性特征。
2.2 法律风险具有可防控性
自然风险和商业风险虽然也可以通过风险管理,使发生风险的可能性降到最底。但是由于自然风险和商业风险产生的原因是不可抗力和市场因素,因此它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风险的发生。而法律风险完全可以从根源上加以防范和控制。只要企业建立了完善的法律风险防控机制,在懂法、守法的基础上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在他人侵犯自己的合法权利时能够及时拿起法律武器,法律风险的发生基本上是可以得到杜绝的。
2.3 法律风险具有损害性
法律风险一旦发生,企业就会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企业的经济损失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企业的违法行为而承担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企业承担的行政责任往往是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罚款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吊销营业执照会使企业停止经营活动从而停产停业,影响盈利。企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一般表现为赔偿损失。企业承担刑事责任的方式主刑由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相应的直接责任人承担;附加刑如罚金等一般由企业承担。另一种是由于企业主观上认为某种损失不能通过法律途径救济,而忽视了那一方面的权利保护,从而使企业遭受了经济损失。所以,企业法律风险的损害性与企业的其他风险相比,有过及而无不足。
2.4 法律风险的发生具有可预见性和不可保险性
自然风险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往往使企业措手不及。而法律风险的发生是可以通过法律规定和当事人对违法行为的合理预测等途径预见的。法律通过授权或禁止的方式规定当事人必须为哪些行为、不能为哪些行为和可以为哪些行为的行为模式及违反该行为模式的法律后果。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判断企业的行为是否违法、违法程度以及该违法行为可能导致什么样的不利后果。企业在经营中,完全可以通过商业保险的方式分散和转移企业的自然风险。但法律风险与管理人的管理能力、管理水平、人的主观能动性等特性以及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等因素密切相关,所以企业的法律风险是不能通过保险分散和转移的。
3. 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
通过上述对企业法律风险的分析,可以得出企业的法律风险是能够有效防范和控制的。企业应当重视建立法律风险的防范机制,通过全面的法律风险评估、分析、识别与评价,建立本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有效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增强企业依法经营能力和水平。这是企业提高竞争能力,适应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的需要,更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有力保障。
3.1 必须强化法律风险意识
企业法律事务贯彻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我们要树立起正确的法律风险意识,坚持事先防范與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观念。企业必须要认识到,法律风险一旦发生,将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损失等严重后果。企业管理人员也必须明确,所有的法律风险是可以在事前通过严密部署来防止和控制的。实践中,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法制意识淡薄是企业不能依法经营的主要原因。经营决策人、经营管理人不必深入学习专业的法律理论知识,但必须要对我国的《公司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金融相关法律以及与经营业务有关的其他部门法律有一定的了解和运用能力。日常管理工作中,各级管理人员也必须有较强的证据观念。对自身的经营活动要及时保留相应的证据,有的证据一旦消失,将永远无法弥补;对司法机关及合同相对方前来调查的证据必须高度重视,既要依法配合司法机关办案,又要重视合同相对方的目的和动机,对自己不利的证据可以不予提供。只有法律风险意识在一个企业中根深蒂固,企业才能时刻保持一种依法治企,依法运营的业务流程规范,避免法律风险的发生。
3.2 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
当前,在中央企业已全面建立了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法律风险是企业全面风险中的突出可控风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专业的内部法律顾问或聘请律师来作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顾问,深度介入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尤其是对企业的重大决策时项,切合实际的出据适时、到位的法律意见,供决策层参考,力求避免法律风险的产生。必要时,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法律顾问组织,如当前大多数国有企业设立的企业总法律顾问岗位、法律事务部门或合同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合规部等等类型。企业总法律顾问直接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是企业的决策机构成员。没有设立总法律顾问岗位的,决策时,应充分听取企业内部法律顾问工作人员或外聘律师的意见,依法决策,规范运营。企业法律顾问组织对企业内部机构建设及生产运营做全程的指导和监督。各企业应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成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重要的基本的组成部分。
3.3 具体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及应对
3.3.1 加强防范,设置第一道法律保障
按照依法治企、依法经营的原则,企业必须首先做好自身的合法性审查工作。目前,全国的中央企业大都建立健全了企业法律顾问制度,设置了专门的法律事务管理体系,在保障企业依法经营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企业前合同管理工作中,要保证合同当事人资质资格等信息的正确合法,保证管理措施,经营方式合法。避免企业自身出现法律风险。在业务往来上,更应当加强防范。例如签订合同时,要对对方企业做到深入的了解,确保合作单位资格资质有保障,没有不法行为,没有隐藏的不法信息。对待合同也应该慎之又慎,合同范本要规范,内容要全面完善,权利义务明确,违约责任到位,解决争议的条款合法。在企业内部设置专门负责合同管理工作的部门,对对方进行资质及信息进行严格审核。并在法律顾问的指导下,从规范合同范本入手,完善法律审核制度,切实做好新签订合同的合法性审查工作。必要时,法律顾问可以直接参与经营业务和合同谈判工作,并主持或指导业务部门签订合同。没有设置企业内部法律顾问的,可以委托专业律师来完成这些工作。以免由于合同管理方面的原因,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甚至产生法律诉讼,造成不良影响。这样,从源头上来避免企业存在的法律风险,就给企业设置了第一道法律保障。
3.3.2 密切跟踪,确保过程的安全履行
自合同双方签订合法有效的合同起,到合同的基本目的实现,双方当事人各自履行完自己的所有合同义务结束,这个过程是企业法律风险最大的阶段。双方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某些变化,这些变化有可能导致合同无法正常履行下去,造成法律纠纷。如何防范合同风险,通过管控的手段把法律风险降到可控制的程度,关键在于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措施是否有效,制度的执行力是否能得到保证。在日常生活中,企业的生产经营合同签订后,必须采取措施,委派专人对所有合同进行统一管理,某一具体业务合同必须有专人负责监督履行。负责专项合同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及时跟踪合同的进展情况,密切观察合同相对方的履约情况,如发现有违反合同义务的现象,应及时提出,一般都能得到及时处理。对对方发生的与合同有关的事项变更等行为应及时反映,也要做到对对方企业的运作情况了如指掌,这样才能确保合同正常的履行下去,确保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到损害。如出现严重的违约行为,或发现合同相对方有可能产生不积极履行或不履行的迹象,应及时行使合同的不安抗辩权,采取措施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及时向管理方报告。作为专业的合同管理部门和人员,应对企业范围内的所有合同定期进行清查,检查履约情况,不适当履行的要及时提请专项合同负责人注意采取措施,采取合理的措施激励广大合同管理人员,增强其责任心,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对合同双方的经营状况,履约程度,内部变化等信息的全面掌握将大大避免企业出现法律风险。这个环节也是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举措的一个最关键的环节。
3.3.3 及时补救,最大限度的挽回损失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推进,各行各业的市场参与人之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依法维权已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当企业无法避免的出现法律风险事件,如经济纠纷诉讼等问题时,如何及时有效的采取补救措施,最大限度的挽回企业损失,是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最后一步。一旦事件发生,产生直接的经济损失是必然的。但如何通过法律程序,在合法的范围内把损失降到最低,是企业控制法律风险的基本目的。恰当的处理措施,是决定控制法律风险损失的关键环节。
在双方无法正常履行合同义务时,在出现合同纠纷又无法通过协商的途径达成一致意见时,双方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来解决争议,通过法律途径,积极有效的化解争议。解决企业经济纠纷的途径主要有诉讼、仲裁、调解等法律途径。如发生一般性的小标的案件,或者发生了法律关系清晰,法律责任明确的简单诉讼案件,双方当事人可以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协商,在不扩大损失的情况下达成一致意见。如果发生了重大诉讼案件,如诉讼标的额大、涉及的案件当事人人数众多,或者是关系企业生存的重大利益案件,企业要高度重视,科学策划,严密部署,规范管理,稳操胜券。可以设立专案处理小组,负责案件的具体处理工作。要求专案组及时回报进展信息,要求在案件策划阶段形成“案件策划报告”,列出具体的处理措施,责任到人,职责明确,措施到位,目标明确。案件进展过程中,要求分阶段形成“案件进展报告”,对案件进展情况,及时向决策性汇报,对进展过程中出现的所有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做科学分析,制定不利因素的应对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以全面把握案件发展方向。在案件处理结束阶段,要形成“案件结案报告”。报告要对处理案件过程中的所有工作得失和工作经验做全面总结,对涉及的管理问题,及时向企业负责人和管理层汇报,进一步完善制度,弥补漏洞,纠正偏差,举一反三,吸取教训,避免同类事件的再次出现,真正达到管理效果。
结束语:
在法制环境逐渐完善的今天,违法经营在企业管理中的危害已经是不言自明的道理。各级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违法经营才是企业最大的法律风险。企业只有坚持依法经营,通过法律培训持续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其依法经营的能力,不断引进法律专业人才,完善合法经营的管理机制,规范各级管理人员合法经营的行为,在合法经营的前提下追求利润最大化,才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正道,才能真正的实现做优做强。
参考文献:
[1] 向飞:企业法律风险评估[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 张国印:企业合同管理常见问题与对策,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3] 邓天国:试论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企业管理,2007(2)
[4] 王东杰: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与完善[J].金融經济,2007(5)
[5] 张国印:项目经理法律实务-风险管理与纠纷规避,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