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味斟酌、正确理解及运用成语

2014-10-21 20:07俞智勇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辞格正确理解词类

俞智勇

在生活交流中,常常有人文绉绉地脱口而出几个成语,诸如“慷慨解囊”“感同身受”等等,可是因为误解了成语、用错了成语而贻笑大方。故就正确理解及运用成语浅谈几点意见:

一、应细心识别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

成语中有较大比例的部分来源于古代诗文典籍,这部分成语保留着一些古汉语现象,主要有通假、古今义差别、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

1.通假

这是古汉语的常见现象。而成语源远流长,那些由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演绎而来的成语,往往具有通假现象,稍一疏忽,就会读错字音、写错字形、解错词义而贻笑大方。例如:“沈郁顿挫”中“沈”应读chen,实乃“沉”之通假;若按本音读,“沈”一般用作姓氏,又无其他义项,又怎可理解?按清代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四语:“人必先有芬芳悱恻之怀,而后有沉郁顿挫之作。”如此,我们定将“沈”读作chen了。

2.古今义的差别

语言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一些字词的意义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注意古今义的差别,很难正确理解、运用成语。比如,“涕泪交集”中“涕”指鼻涕,形容痛苦伤心到了极点;而“涕泗滂沱”中“泗”指鼻涕,那“涕”又为何物呢?据《毛传》:“自目为涕,自鼻为泗。”方知“涕”在上古义为眼泪,这样,两条成语才不至于自相矛盾。亦如“乳臭未干”中“臭”作气味而非臭味;“金城汤池”中“金”乃金属而非金子;“弃甲曳兵”中“兵”乃兵器而非士兵;“走马观花”中“走”乃跑而非行走。

3.词类的活用

词类的活用是古汉语中比较突出的一种现象,把握成语中词类活用的情况,对正确及理解运用成语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如“草菅人命”中“草菅”即野草,是名词,那两个名词列在一处作何意呢?百思不得其解,此处如能掌握“草菅”名词的意动用法,理解该词语便乃“一汤沃雪”了。此意在《汉书·贾谊传》中得以验证,其语“其视杀人,若刈草菅然”,果然如此。又如“汗牛充栋”中“汗”作使动解,就是使牛出汗,方能懂得原来是书多得让牛都拉出汗来了。(唐·柳宗元《河东先生集·陆文通先生墓志》语:“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同类各例,如:

名词作动词:党同伐异;莫可名状

名词作状语:蚕食鲸吞;犬牙交错

名词作意动:妻梅子鹤;幕天席地

名词作使动:兵不血刃;祸国殃民

动词作使动:起死人,肉白骨;禽困覆车

动词作名词:量入为出;路不拾遗

形容词作动词:厉兵秣马;苗而不秀

形容词作使动:劳民伤财;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形容词作意动:不远千里;乐道安贫

形容词作名词:摧枯拉朽;取长补短

数词作动词:二三其德;一人耳目

4.文言句式

成语中还包含着文言句式,需要体会掌握,方能理解词义。如“唯利是图”中“唯”作“只有、唯独”解,“是”乃指示代词复指宾语,即为唯图是利,宾语前置现象,意指一心图利其他什么也不顾。此类还有“马首是瞻”(宾语前置)等。

二、应注意成语中修辞格的运用,掌握常见辞格的解释方法

如“安如磐石”采用了比喻的辞格,《孔雀东南飞》中有诗句云:“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可见应解释为像磐石那样安然不动。

类似的辞格还有:

比喻:白驹过隙;廖若星辰

比拟:沐猴而冠;风云变色

夸张:垂涎三尺;排山倒海

借代:东市朝衣;大兴土木

反语:梁上君子

对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吃一堑,长一智

双关:走投无路;藕断丝连

三、需根据历史发展情况以及具体语境,注意感情色彩的变化,以求正确使用成语

如“钩心斗角”,唐代杜牧《阿房宫赋》中云:“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原来形容宫室建筑的结构错综、复杂精密,可作褒义;而现在多用来指人与人之间为了某些利益而各使心计争斗,作贬义。此类成语较多,如见风使舵(褒义作贬义)、明哲保身(褒义作贬义)、道听途说(中性作贬义)、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中性作贬义)等。

四、需注意结合生活经验体会揣摩,广泛阅读,熟悉一些典故、寓言、传说、故事,以正确理解及运用成语

如“过河拆桥”,过了河就把桥拆了,体会一番,即懂得此条成语乃比喻利用他人达到目的后,把帮助过他的人一脚踢开。与此条类似的还有“倒裳索领”“得鱼忘筌”“鹅行鸭步”“负薪救火”“覆水难收”“隔靴止痒”“挂羊头,卖狗肉”等,都可以结合生活经验揣摩得之。

而“丁公凿井”,则非了解典故不可。《吕氏春秋·察传》记载,春秋时宋国丁氏凿井,告诉于人“吾穿井得一人”,意为节省了一个挑水的劳力,而传记中却说“丁氏凿井,得一人于井”,如此,就能懂得此条成語比喻言语辗转之误了。此类成语亦为数不少,如“二桃杀三人”“精卫填海”“洛阳纸贵”“成亦萧何,败亦萧何”等等,非熟悉典故寓言、传说、故事而不可。

当然,以上所谈,仅仅是一点拙见,可谓管窥蠡测而已。

参考文献:

梁宗扬.正确推断和理解成语含义[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28).

编辑 王梦玉

猜你喜欢
辞格正确理解词类
如何正确理解并灵活应用动能定理
Stabbing Pain with Words
大学英语词类教学研究及启示
二语教学中的辞格教学
如何正确理解建设生态海绵城市的概念和意义
现代汉语词类划分问题研究
漫谈修辞研究的起源
试论对修辞主体建构夸张文本的心理分析
认知语法下汉语词类划分的再探讨
简析动词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