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华 范玉浩 李建峰
摘 要:提高中高层管理人员心理资本,解决全面信息化系统难以彻底解决的人和组织的脆弱性问题。提升企业管理者的心智模式,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全面地保障“人、机、环、管”的整体抗逆力的提升,从而提升安全风险预控水平,将企业全面信息化建设推进到自觉、自主和组织价值观的更高阶段,最终促进企业安全生产。
关键词:安全文化;心智模式;胜任特征
1 课题背景
在国内外研究中,有许多文献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煤矿工人的安全问题,但提到心智模式培训尤其是针对中高级管理人员的文献不多。国外某文献对煤矿班组的安全心智模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通过正向感知觉刺激、安全归属感培养、情绪敏感性训练和安全意识固化等阶段组成的班组安全共享心智模式的塑造途径,但没提出具体的方法;国内某课题分析了心智模式与煤矿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改善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心智模式的对策建议,但未见提出详细的安全心智模式培训的方法。国内有不少课题提出了现阶段煤矿安全培训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如创新培训方法、强化技能训练、加强心理干预的对策等,但都未进行系统的分析。
2 理论基础
安全心智模式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人在安全生产中身、心、灵的和谐统一:(1)身(情绪层面):指生理特征、情绪体验和安全行为方式,人的生理特征、情绪体验对于安全行为方式有制约作用;(2)心(认知层面):指个体根据掌握的安全操作规程、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形成的心智技能、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表现为岗位的胜任特征模型(安全抗逆力)水平;(3)灵(文化层面):指涉及个体、团队和组织等不同层面的安全态度、责任心和价值观等内容。进而提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对于人(包括管理干部、员工)的安全心智模式的改变、重塑和发展的过程,并以此为核心来制定安全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管理制度和培训模式。
管理人员的安全心智模式是其整体心智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关于自身安全、他人安全、组织安全的思维方式和心理定势。它根植于员工心中,影响员工对工作岗位中安全问题的了解,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假设、见解、图像或印象。
3 中高级管理人员心智特点
3.1 胜任特征
既然一个人的“心智”指的是其他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那么我们先来看一个概念-胜任特征。
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 ― 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的特征。” 胜任特征处于人格中相当深层次的一个部分,能够在广泛的环境和工作任务中预测人的行为。
3.2 煤矿行业中高级管理干部的胜任特征模型
胜任特征模型指针对一个工作岗位的要求,所形成的胜任特征的总和。我们可以把胜任特征描述为在水中飘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代表表层的特征,如知识,技能等;深层的胜任特征,如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是决定人们的行为及表现的关键因素。
4 中高级管理人员心智模式塑造手段
安全心智培训法主要是通过开设心理学研究,以人性關爱为主渠道,重塑学员心智模式,达到以固化安全生产行为为主要目的,在传统的安全教育培训基础上,创建了一所改变员工心智模式、没有“围墙”的安全文化培训学院。
采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根据学员的不同情况,分别有针对性的建立个性化培训方案,变“填鸭式”理论学习为启发式学习与主动技能学习训练相结合。教师和学员间建立平等的一对一的关系,让学员从内心深处形成对安全操作的深刻认知和价值认同。如阳光谈话室是我们对学员进行初始访谈和心理疏导的温馨场所,从心理学角度精心设计,安设了辅助教学的心理学工具——沙盘,专业分析学员心理,掌握学员内心世界。通过团体动力教学,科学设置一些小游戏,提高学员的团体协作能力。
采用疏通的方法。教师与学员在交流过程中产生积极影响,对学员阻塞的心理进行疏通引导,使之畅通无阻,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心理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治疗方法。通过初始访谈,分析掌握学员不安全心理的产生,疏导和理顺负面情绪,呼唤爱的品质,激发正能量。通过减压室帮助学员舒缓压力、宣泄负面情绪、自我调整、放松心情。
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为发挥情境体验式教学的优势,让学员全方位切身体验事故带来的伤害,包括模拟手臂骨折、腿部骨折、双眼失明、模拟植物人模拟体验项目等,使管理人员深刻理解安全培训的意义,心理机能得到良好发展。创造性的提出风险源诊断/辨识卡,改变员工在现场的安全认知模式,利用高科技工具、手段和互动体验室教学改变学员心智。将培训场所扩展到具体岗位、现场。根据技术规程和每个岗位操作流程,采用风险源认知地图呈现,加强具体操作过程中的技能、流程印象,促使学员从心理转变和技能提升两个方面重塑心智模式。
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法。基于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体系,引入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承认学员的个性化,根据学员本身的情况制定出一条独特的教学方法针对这类学员的个性化教学模式。简单地说“就是一套适合学员本身的教学方法针对于学员本身。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法,可以让老师了解每名学员的特点,并针对不同特点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方法,对症下药,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
安全心智培训实现了三个及时转变。第一个转变,由原来的一种安全培训教育,大多是大规模的、多人统一的上课形式,转变为现在“一人一案”安全心智模式培训。第二个转变原来是浅表式的授课的一种培训,现在转变为一种多策略,包括现场的模拟、演示等,很多措施包括心理疏导,多种措施并存。第三个转变就是,原来我们培训的时候重视管行为,现在更注重的是塑心智。
参考文献:
[1]朱立新,张斌,时勘.安全心智培训[M].2013.
[2]彼得·圣吉著, 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M].上海三联书店,2003.
作者简介:赵树华(1961—),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企业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