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课堂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2014-10-21 20:02李川川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合作学习问题

李川川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合作学习逐步走进了课堂,但合作学习目前仍然处在探索阶段,不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对高中地理课堂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提出,寻求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期达到高中地理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合作学习;问题;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越来越被社会所看重。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培养合作精神更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可为学生的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在高中地理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中却呈现出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生方面

一方面,学生自控能力差,缺乏合作意识。新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教师把时间留给学生,但当教师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其自主合作学习时,课堂上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趴在桌子上放松、休息,认为有其他同学思考并进行汇报,自己就不用管了,坐等他人之成果;有的学生不愿与其他人合作,自己看自己的;而有些学生看似讨论的热火朝天,实则在谈论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话题,这样的课堂合作学习并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1]。

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如高一第二学期的人文地理课,学生大都不愿去看教材中大篇枯燥的文字,提不起学习的热情。而且,上了高中以后,大多数学生会选择上理科,也就认为地理是副科,抱着学不学都无所谓的态度,上地理课缺乏激情,无精打采,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教师方面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要让课堂活跃起来。但这造成了教师对新课堂认识的一个偏差,有的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讨论才能达到新课程合作探究学习的要求。因此,在上课的时候,教师会时不时提出一些问题,然后一声令下,学生开始惯性的自由组合,来不及独立思考就开始探讨交流,而组合通常都是前后左右的同学一起,这样的合作学习次数多了,学生就会习以为常,也就会出现以上所列出的种种问题。

另外,在合作学习的评价中,多数情况下教师只是唯一的裁判者,只注重对其学习结果的评价,而且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口头评价,评价也没有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个体反应。如此,不能对合作学习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也就不能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起良好的反馈和促进作用。

3、时间方面

地理课的课时本就不多,对高中地理来说,只讲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会补充扩展一些内容,这就导致教学时间更加紧张。即便是在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尽管学生活动还未结束,教师就不得不喊“停”来进入下一个环节,这也就使得合作学习难以在地理课堂上发挥其实际效用。

但是,如果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就会导致教学进度跟不上。因为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往往可控性较差,现在的大部分学生都比较活泼大胆,高中学生的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在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他们会提出各种问题,课堂的活跃与开放会增加许多课堂的不确定性,也就可能导致教学任务在既定时间内难以完成。

为了使高中地理课堂合作学习顺利实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几点解决的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中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时期,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来体现的。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在合作学习时,教师给予指导帮助的同时,最主要的是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要让他们有集体观念和对合作组的责任感。教师要注意对合作组的发言人进行轮流交换,保证每一个人充分的参与交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和习惯。

兴趣是智力开发、思维发展的原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往往对自己的生活经历比较熟悉,易产生兴趣。因此,要充分发挥地理课程的优势,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环境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及趣味性,让学生带着高涨的情绪、强烈的内心需求从事合作学习和思考,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效率[2]。

2、科学搭配小组成员,制定有效教学评价

合作学习看似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实则是对教师更高要求的一个表现。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做到对合作成员的合理搭配,首先由学生自行组合,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调整,做到组内的异质性和组间的同质性,以确保组内的互助合作和组间的公平竞争[3]。

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应做到:一、把评价的主要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进行自评、互评;二、要多注重对学生互动过程的评价,主要是评价自己和同伴在合作课堂过程中的作用和表现;三、教师应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帮助学生拥有自信。

3、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精心规划地理课堂

地理教科书中的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而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应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对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适当增减,把握教学核心内容,将学生感兴趣并且通过努力能够得出结论的内容引入课堂,以此来解决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矛盾[4]。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到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預算每一教学环节所用时间,做到对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把握。如果某节内容预计花费时间太多,则应将教学任务提前布置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搜集资料,这样既不会耽搁教学进度,也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当然,要充分发挥高中地理课堂合作学习的优势,还需地理教师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而教师们的责任更是重大。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快教学思想的转变,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在理解及运用好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相孝.地理学科“合作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教育,2011,(08):18.

[2]纪伟丽.生活中的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

[3]林培英,马贺山.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分析与实施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李雅捷.中学地理有效教学影响要素分析及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合作学习问题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