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2014-10-21 20:06田利刚
农民致富之友 2014年7期
关键词:厩肥厢面揭膜

田利刚

摘要: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最早来源于日本,由日本著名水稻专家原正市先生等一批农学家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而提出的。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黑龙江省稻作技术上的重大改革,将直播转变为插秧,湿润育苗转变为旱育苗,密植转变为稀值,引用的大量科学技术使全省水稻生产都有了巨大的发展。

关键字:水稻 旱育 稀植

一、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发展

黑龙江省的水稻旱育栽培技术最早研究于上个世纪50年代,采取温床育苗的方式。最开始采用的是油纸、草帘等覆盖来进行育苗,后期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在60~70年代,开始进行塑料薄膜保温覆盖进行旱床育苗。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积极与日本专家进行合作研究,使得这项技术更加适合我省的生态气候以及环境。黑龙江省科委组织专家于1981年将这项技术定名为“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二、水稻旱育稀植高产的原因

1、更适宜我省高寒气候,将湿润育苗和直播的播种期分别提前10天和20天,使得有效积温可以提高200℃~400℃,增加水稻的生育期,从根本上克服我省水稻种植的劣势。

2、在旱育稀植栽种过程中,通常采用早插,可以在春季防治霜冻,保证规划种植的苗株数。

3、优选晚熟品种,增大水稻优良品质的潜力。

三、栽培技术

1、苗床地的选择与培肥

选择育秧的苗床地,必须保证土壤排水良好,同时长宽要足够,苗床地面积(包括排水沟、过道面积)约是播苗面积的2.5倍。土壤肥沃疏松,有足够的有机质,透水性强,微生物活性强,背风向阳,水源方便。最好离住宅区近,便于管理和检测。

选好苗床地后要对床土进行培肥,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主要有两种培肥法:

(1)稻草培肥法:第一年每平方米用干稻草(切成1—2寸长)或其它有机物(麦秆、油菜秆等)5公斤,厩肥3公斤(第二年后每平方米用稻草2公斤就可以了),分两次施入10厘米厚的土层中,充分混和均匀。第一次在10月初,施稻草3公斤,厩肥1.5公斤;剩下的在10月末施。

(2)有机肥培肥法:播种头年初秋时,每平方米施10公斤优质农家肥和200克过磷酸钙培肥土壤。如果由于季节、茬口等原因未进行床土培肥,也可在播种前10天,每平方米施入充分腐熟的厩肥10公斤培肥床土。

2、苗床制作

正确的苗床制作顺序是:耕翻→碎土→作厢→施肥→混和。

(1)首先要在播种前进行耕翻和碎土,深度在14—15厘米。

(2)作厢最好宽1米,高15厘米,长以25米以下,过道宽80厘米。同时准备覆盖种子的细土,并在苗床地四周开好排水沟。

(3)作好厢后,在播前3—4天每平方米施入硫铵120克(或硝铵50克)、过磷酸钙150克、硫酸钾30克。分三次施入,施一次翻一次,充分均匀地混和在10厘米厚土層中,然后平整厢面,只有厢面平整,盖泥才匀,种子出苗才能整齐。

3、播种

(1)品种选择。一般选用生育期稍长、穗型较大的杂交水稻品种(组合)。如汕优63、金优63、金优桂99、两优363等。

(2)播种期。根据适时早播、充分发挥旱育秧早播早熟优点的原则,结合当地气候条件、茬口情况统筹确定。一般在3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播种宜在上午进行,以利提高夜间床温。

(3)播种量。3.5叶龄移栽播量为每平方米150克芽谷(约120克干谷),10平方米播面可移栽1亩大田;5.5叶龄移栽播量为每平方米80—100克芽谷(约50—70克干谷),移栽1亩大田需净面积20平方米。

(4)播种操作程序。播种操作顺序为:浇水→施敌克松→压平→播种→压平→覆土→浇水(必要时)→覆土平整→盖膜。

4、苗床管理

(1)播种出苗期。这个时期主要目的是保温保湿,保证出苗整齐。床面上方3—5厘米处温度不能高于35℃,若高于35℃时,揭开两头薄膜通风降湿。

(2)出苗 一叶一心期。管理目标:保温保湿、预防疾病,控制长势。棚内温度最好保持在25℃以内,25℃以上时,应揭开两端薄膜降温。一般日出揭膜,日落前3—4小时盖膜。一般不浇水。

(3)一叶一心,二叶一心期。管理目标:控温控水、干燥促根、通风炼苗。温度控制在20℃以内,一般晴天上午7—8点至下午3点揭膜,阴天中午揭膜,下雨天两端或两侧留些缝隙通风,低于12℃时禁止揭膜。

(4)二叶一心,三叶一心期。管理目标:控温控湿,控长促蘖。温度控制在20℃以下,揭膜方法与上期相同。移栽前3—4天,若无霜冻,昼夜全开炼苗。2.5叶后,充分地浇一次水,以后不浇,直到移栽时的头天晚上再浇。若天下雨,则盖膜避雨,防止秧苗徒长及生理性死秧。

同时还需注意一下几点:

1)底水要透,底水浇透,才有利于幼苗发芽;

2)消毒要严。每厢必须用敌克松80克兑水100公斤进行厢面消毒;

3)用够壮秧剂,每个标准厢要用3包(1.5公斤)撒在厢面进行调酸。

4)选择合适月播种时间,均匀撒种。

5)覆土要实。就是要盖完种子,不露芽。出苗才会整齐。

6)除草要巧。覆土完后每箱用旱秧净一包兑水15公斤喷雾厢面,扫光即可,不能反复喷撒,然后平铺地膜,拱上无纺布,才能利于种子发芽。

7)取膜要及时。就是在出苗其后,晴天在傍晚,雨天在早上要及时取掉地膜,避免烧苗。

8)及时移栽。当苗龄在一个月后就要及时移栽大田,并搞好田间管理,就能获得丰收。

参考文献:

[1] 潘增铣 ,郑履端 ,翁定河 ,季光欣;我省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引进与发展[J];福建农业;1996年05期.

[2] 于良斌,聂守军,宋福金,张广彬,吴宪章. 水稻旱育稀植超高产技术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1998(S3).

(作者单位:161303黑龙江省讷河市学田镇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厩肥厢面揭膜
栽培羊肚菌土壤及其消毒方式比较试验
新疆果园深施散体厩肥离散元参数标定研究
不同覆膜栽培羊肚菌比较试验初报
油菜机械直播作业厢面地表粗糙度测量与分析
问:地膜大蒜何时揭膜浇返青水?
有机肥撒施机的种类与性能分析
自走式(三轮车配套)厩肥撒施机的总体设计
2F-2.0型液压翻转葡萄施肥机的研制
不同坡度地膜烟揭膜培土试验
不同坡度的地膜烟揭膜培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