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坤 许娜 张晓华 张大成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理论和技术,以及教育评价体系对教学过程的影响,系统的阐述了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高校教学环境的重要作用,提出以教学过程为主兼顾教学效果实施评价的可行性及容易出现的偏差。
关键词:质量评价体系;教学质量;大学教师
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就是利用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技术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是否达到一定质量要求所做出的价值判断。教学质量评价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本文仅就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含义
所谓教学质量评价,就是利用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技术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是否达到一定质量要求所做出的价值判断,目的是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和对被评价对象作出某种资格证明。教学质量评价可简称为教学评价,它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基本环节。.
高校教学是一种高度专业化又充满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培养人的活动,“高校教师在教学事务中应当而且事实上享有相当广泛的自主权”,因此,高校教师的工作动机源于内在激励。实践表明,来自外部的压力,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很难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甚至有碍于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因此,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应以发展性的评价观为指导思想,不以定性为目的,而以发展为根本目的。所以,高校教学质量评价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关注师生内在的价值取向、心理状态、个性、创造性、成就动机等内在需求,最大程度地激活每个师生的发展潜力,为师生创造性的发挥和个性化的成长留下足够的空间,变程序化、事务性评价为人性化、柔性化评价,给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建立和谐的心理时空。
二、教学质量评价的模式
在高校教学环境中以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结果为前提,贯穿着教育评价的整个过程: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这三种评价又都受到元评价的制约。这一模式反映了评价的全面性,动态性和过程性,以及评价内部的结构性。教学质量评价的本质是对教学达到教学目标程度的判断。所以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评价的前提。但是教学目标的确定也离不开教学评价,具体地说就是准备性评价。准备性评价有背景评价,教学目标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三方面的内容。其中背景评价是对教学开始前广泛的实际背景和理论背景进行考察,从中选择出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基本要求,从而为系统、科学、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奠定基础;教学目标评价是对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体系的合理性、科学性、实现的可能性所做的价值评判,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教学目标制定不当带来的消极影响;诊断性评价则是在教学前确定学生的已有水平和准备状态,在教学进程中确定妨碍学生顺利学习的原因。准备性评价具有帮助决策,明确价值导向,诊断教学现状的作用。
三、建立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教学目标来自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学目标具有从概括到具体的序列层次性:在总的教育目的指导下,各级各类教育形成具体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再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又进一步具体化为某一学科,某一学科的某一教学阶段,某一阶段的某一节课的更为具体的目标。任何教学目标都包涵内容和心理行为两个侧面,内容侧面就是教材内容,心理行为侧面就是教材内容内化为学习者的心理结构并形成的各种能力和个性品質。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可以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形式,并用一定的数据来加以标示,就是教学质量评价的最重要的指标体系。
首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既要反映静态的、易于操作的、便于描述的教学因素,又要看到各因素互动而生成的动态的、不易操作的、难以量化的指标。由于高校教学是专业化程度较高、综合性较强、个性色彩较浓、创造性要求较高的活动,所以评价指标更应注重后者,对教学过程中的科学精神、学术品格、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进行综合性的等级评价。
其次,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既要反映教学过程中的共同规律,又要反映教学的个性特色,既要有统一的标准,又要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而灵活机动,为师生个性化、创造性的教学构筑弹性的指标,留出发展的空间。所以教学质量评价决策部门在建构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在教学个性评估的弹性指标上下工夫,不能满足于那些易于量化、易于操作的显性指标的运作,更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可以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类的课程、不同类的师生群体、不同的教学环节分别制定相应的多样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最后,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既要尽可能比较全面地客观地反映评价的对象,又要尽可能地减少评价指标的数量,还要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为此就必须处理好评价标准和权重的关系。权重是指标在评价体系中重要程度的表现,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所以我们要侧重的内容,其权重应高于一般指标,如果所侧重的内容有所改变,权重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权重的确定可以参考兄弟院校的评价标准,更要结合本校实际。总之,权重必须是适宜而又明确的。
毫无疑问,教学质量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而又积极的作用,已成为系统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但它自身的质量和水平也必须不断提高,没有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的教学质量评价不但无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还会造成有害的影响。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负责任的警告。
参考文献:
[1]李朝红;徐光兴.高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分析与设计.中国电力教育:上.2013.46-47
[2]魏红.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发展的回顾与展望.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