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014-10-21 20:08刘蓉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24期
关键词:动手数学知识小学生

刘蓉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大面积实施,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已经融入到日常教学体系的目标之中. 小学数学是开发学生思维、培养数学思维的主要学科,加强对数学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能够培养孩子们学习数学的激情和热情. 科学合理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动手操作,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实际,数学概念更加具体. 本文对小学生的数学课堂进行探究,希望找出在课堂上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当前数学课堂中学生动手操作的现状

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小学生提高动手能力的速度. 以下我们对当前数学课堂中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况进行探讨.

1. 教师对动手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小学数学教师能否认识到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与提高的意义,对于动手能力培养活动的开展和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就要在课上安排出适当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 教师如果不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就是从侧门上对课堂时间的一种浪费.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师队伍中,还存在一部分没有认识到动手操作能力重要性的教师. 这些教师不愿意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开展动手操作活动,更没有建立起科学的动手操作教学方法体系,大大影响了一代小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2. 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足

受到身心发展水平以及生活阅历的影响,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不强,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父母的宠爱,独立能力较差,没有建立起独立的意识,因此要想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起动手操作的意识有些困难. 生活中动手能力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小学生数学学科学习中动手能力的提高速度. 在最初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时期,小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开展会很困难,这也打击了教师与学生对知识吸收的积极性,加大了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难度.

二、引导学生增强动手能力的具体措施

小学生培养独立意识和动手能力是当前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 使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活动,是提高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必要举动. 以下笔者从实际教学出发,结合课堂提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措施.

1. 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不高,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小学生的人格、学科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通过开展合理的教学活动,对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吸引小学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孩子们建立起独立动手的意识,培养其操作能力迅速提升. 小学数学知识来自于学生的生活中,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与使用数学知识,促进自身学习水平的快速提高.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穿插生活场景,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把生活场景与数学知识结合,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意识和能力. 加强生活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更可以为小学生创设一个轻松与开放的学习环境,调动小学生的动手积极性. 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了解学科学习以及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小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开展更多的动手活动.

比如在讲解“认识图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动手活动,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与认识图形.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生活场景类的图片,让学生用剪刀在图片中发现并裁减图形. 小学生通过动剪刀、动脑筋,发现属于自己的图形,会促进其学科学习兴趣的提高. 当学生成功地裁剪出图形,其动手学习的成就感得以突出,更有利于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小学生有充分的热情来学习,可以更加顺利地开展活动教学,迅速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

2. 开发与利用丰富的教学用具

小学生比较好动,一味地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会让小学生觉得课堂过于乏味,不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因此教师不仅要组织小学生听自己的讲解,看自己的板书,更要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与动手,来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 组织小学生在动手实际中去开发与理解数学知识,会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印象更深. 教学用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提升学生的兴趣,开发其潜能.

比如在讲解苏教版二年级下册“长度单位换算”时,教师可以利用直尺、三角尺等丰富的测量工具,引导小学生动手操作,对身边可以测量的物体进行测量,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测量书本的长宽,或课桌、椅子的长度,甚至窗台、教室门的长度. 利用丰富的动手用具,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丰富,更加高效.

3. 针对教学内容开展动手活动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不是在课堂上随意开展活动,而应该针对课本中的内容,设计出符合当前知识环节的活动,有针对性地做练习,才能达到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目的. 教师要关注小学生动手操作活動难度的合理性,并要让动手操作活动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适应.

比如在讲解一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拼图的动手操作活动,组织学生快速参悟到数学活动中来. 教师给学生0到9十个数字,给学生提出计算问题,让学生快速找到或者拼凑答案. 像教师说“2 + 5 = ?”的时候,学生就要从数字中快速找到7. 这种活动设计不但让学生做到了动手操作,更加锻炼了脑力,真正做到素质教育,提升知识与提升素质水平同时进行.

综上所述,新课标要求下要对教学方法有所创新和提升,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决定着其总体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在教学上,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开发思维,多多动手,学会把书本中复杂的、平面的问题简单化、立体化,通过自己对难题的动手和探索,用教具解决难题,用不同的实践方法进行研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此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成绩.

猜你喜欢
动手数学知识小学生
我也来动手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动手画一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动手演示找错因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