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洁
【摘要】在琵琶演奏中,演奏者通过右手弹挑、轮指、扫弦,左手按弦、推拉等多种指法的触弦动作(即弦上动作)来体现琵琶的音响效果,而弦外动作作为琵琶演奏中的另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整个琵琶演奏过程中起补充和延伸作用,加强了乐曲的完整性,使乐曲的表现力更加具体、鲜明,从而使得乐曲的音乐情感表现得更加丰富、细腻,真正得实现音乐与情感的统一。
【关键词】演奏;弦外动作;音乐情感;音乐作品解析
琵琶是中国最富有表现力的源远流长的优秀民族乐器之一,关于琵琶的演奏方法,它是跟随着琵琶这件乐器的形成和不断改进演变发展而来的。从西域传到内地的曲项琵琶是一直使用拨子来弹奏的,直至宋元时期,逐渐由拨子弹发展为手弹,技法更加丰富多样。从抱琵琶的姿势由横抱演奏变为竖抱演奏,充分解放了左手,由手指直接演奏取代了拨子的演奏。演奏过程中,持琴姿势的正确与否与演奏效果的好坏密切相关。因此,我们需要挑选高度合适的椅子,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分或三分之一处,两腿平放,两脚着地。端正坐姿,两肩自然下垂、两手自然环抱将琵琶立于两腿中间,琴面略侧向右前方,琴身略斜向左前方,与人体呈45度角来进行演奏,放松身体各个部位,要求演奏者外在形态与内心情感协调统一。
琵琶演奏中“弦外动作”的含义:从广义上来讲,在演奏时,所有触弦以外的动作都被称为弦外动作。在《中国琵琶演奏艺术》中,弦外动作是指演奏进行中触弦之前和动作离弦以后的运行状态。包括头部、面部、肩部、腰部及背部的一系列动作形态,这些在触弦之前、离弦之后的动作都可以称为演奏中的“呼吸”。“弦外动作”,是与“弦上动作”(即产生声音、发出声音的运行状态也就是触弦状态)相对应的艺术表现手段。
弦外动作在演奏过程中的作用。在演奏过程中,“演”与“奏”构成音乐完整的两个主要部分。这里的“奏”即弦上动作,是完成音乐演奏的主要部分,是根据演奏者进行触弦时直接给听众带来的音响上的传递,体现的是演奏技巧。与之相对应的“演”便是弦外动作了,它更多体现的是演奏过程中的情感。在通常情况下,很多演奏者只注意到了能够发出声音的弦上动作,却忽略了能够体现音乐情感的弦外动作。弦外动作相对于琵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在演奏中,如果演奏者单单只有表现高超的演奏技巧的弦上动作,也许会令人眩目,但对音乐作品情感的体现会过于空洞,使音乐作品乏味而无修饰感,不能体现出音乐的完整性。相反,如果过分地只注重了外在的弦外动作,而忽视了弦上的演奏技艺,我们同样体会不到准确而又深刻的音乐情感,反而使得音乐作品过分空洞与浮夸。但如果在高超的表演技艺上配合了恰当的头部、面部、肩部、腰部及手部等一系列的弦外动作或呼吸之后,就会对演奏者的演奏技艺起到补充和延伸作用,并能够塑造生动的音乐形象,符合音乐作品的情感需要,让音乐作品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有头有尾,衔接了音乐,让人回味无穷。因此,弦上动作与弦外动作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不能等同,不能互换。
弦外动作运用得是否准确与气息有着息息相关的作用。气息运用得越深,弦外动作就越大;气息运用得越浅,弦外动作也就越小。气息运用得越急促,弦外动作就越快;气息运用得越缓慢,弦外动作也相应的越舒缓。气息运用得越饱满,弦外动作的力度就越强:气息运用得越空虚,弦外动作的力度也就越弱。因此,音乐中的气息与弦外动作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
不同音乐情感的作品需要不同的弦外动作,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也需要不同的弦外动作。
一、武曲
武曲通常是在演奏上频繁运用扫弦、绞弦、轮拂、满轮等技巧,听觉上给人以振奋人心的效果,在表现这一类的音乐作品时,弦外动作也有其特点。《十面埋伏》中,演奏者需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将上身挺起并吸足氣,手臂要保持紧张但不僵硬,将右手臂抬起随时准备触弦,这一动作是张扬而又胸有成竹的,为右手臂大幅度的轮拂提供了条件,为即将开始的激烈战争做充足的准备,整个触弦之前和离弦之后的动作结合为强力度。所以表达慷慨激昂的音乐情感就需要动作大一些的弦外动作;表达哀伤惆怅的弦外动作相对应的要小。
二、文曲
在文曲的演奏中,需柔婉细腻,如珠落玉盘般奏出舒展优雅的旋律,在格调上主要是抒情和写意。作品《春雨》描绘的是小雨减弱成雨滴,更体现出江南三月的雨滴晶莹剔透。因此第三小节的长轮减弱减慢,随着余音结束后手型应保持不动,而不是随意的因为做完这一动作就把右手放下,这样的雨滴就失去了连贯性,不能够起到连接下一乐句的作用。乐句连接需要轻轻呼气,此时需要将腰部和背部挺起来吸气,用腰部的力量带动胳膊,再把力量传送到手指由弱渐强,由慢渐快地再一次触弦。
三、文武曲
琵琶文武曲,指的是综合运用琵琶文曲、武曲的表现手法,兼具二者演奏风格特点。在演奏文武曲时,要将武曲的弦外动作与文曲的弦外动作相结合起来,合理呼吸,合理运气,使整首乐曲有静有动。乐曲《龙船》是一首文武曲描写人们在端午节龙船竞渡时的欢乐情景。作品《龙船》的开头:三个八度音的扫弦由慢到快描述的是竞赛即将开始的是“三通鼓”发出的击鼓声,因此要求演奏者在弹奏这部分时右手要有击鼓的动作,手臂保持张力,每弹完一轮鼓点,右手都有一个抬手运气的动作,这样才能够将龙船竞赛前热闹的场面展现到人们的眼前,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在琵琶演奏中,大多数在意的是演奏者的演奏技巧,但弦外动作作为另一种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在音乐作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有不同的弦外动作表现方式,因此,弦外动作的运用补充和延伸了琵琶的整体效果,丰富了乐曲的情感内容。通过分别对文曲、武曲和文武曲的弦外动作的简要分析,我们了解到文曲宜静,动作易小;武曲宜动,动作要大;文武曲则有动有静,需按照乐曲不同的特点来具体分析,具体运用弦外动作。只有将精湛的演奏技艺与合理的弦外动作相结合起来,才能完整地将乐曲的音乐情感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因此,在我们掌握了精湛的技术后在今后的演奏过程中,我们应当在熟练的掌握好演奏技巧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弦外动作的合理运用。要研究如何做好琵琶演奏中的弦外动作,就要领悟每一个弦外动作都不是刻意去做的,而是有感而发,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而做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