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希旻
【摘要】 城市建设作为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其所包含的不仅有丰富的人文历史信息,还有当中表现出来的深刻地域特征的自然景观,自然景观是记录城市发展历程的有力见证。关于城市山水景观方案设计的分析研究考虑到了地域文化差异,表现处理每个城市独有的文化特质,保全了地区文化的多样性。
【关键词】 城市;山水;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伴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脚步逐渐加快,关于城市故址的相关历史遗留问题渐渐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重视,一些历史名城的文化保护与实践工作的工作目标体现在自然环境和框架格局的维持与延续,这一点也正是所谓的城市形象特色的核心所在。有关城市景观山水的研究,要求我们从环保意识和科学发展角度出发,着重突出城市山水园林的自然景观同人文理念之间和谐共处,有机发展的良好态势,通过科学有效的设计规划与养护管理来促进和谐发展城市环境目标的实现,力求创造出更加舒适怡人的居住环境。本文就重庆地区城市的山水景观设计方案进行细致分析与探讨。
关于山水艺术的美学研究被划分为三个境界:可至、可赏、可感。换句话理解,就是看得到山,触得到水;赏得了山,戏得了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也就是表示,只有能够令人触碰、欣赏、感受到的山水,才可以激发出山水予人的人性力量,才能够引起山水予人的愉悦情绪,为此,作为城市规划工作者,我们就重庆市的山水景观规划提出三个层次的目标:显山露水、游山玩水、赏山乐水。因为篇幅有限,本文将着重以“山”为立足点,具体阐述对于重庆市山水景观规划对于显山、游山、品山的规划安排。
一、针对城市山水景观规划设计的“显山”方案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如果不能够看到山水景观,人们就很难获得这种平静的愉悦与快乐,毕竟我们还是生活在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现代都市社会,我们压抑、烦躁、不安,难以在匆忙的生活中找到乐趣。
重庆市因为山系庞大被称为“山城”,其中包括明月山、铜锣山、中梁山等覆盖全市的巨大山脉和一些独立丘陵。但是因为山体受到侵蚀损害现象严重,我们处于山中却不见山。本次规划方案将重点放在山脉保护上,力求唤回逝去的青山。
如何保护四山?首先我们要遵守保护原则,优化管控界限,实施生态转移、鼓励农民聚居,有步骤有计划的落实退耕還林政策,优化山林苗木种类,对重点地区进行专项环境修复等措施,这样做的目的是重现四山曾经的苍翠绿意,恢复其城市绿肺的功能,让人们能够通过感官接触到它们。
城市山脉山脊线可以说是城市的特色景观,是展现重庆市多山地貌的重要载体,保护城市山脉的山脊线对于延续重庆的城市特色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目前人们对于保护城市山脉山脊线的意识还不够强烈,一些重要的山脊线已经有部分区段因为过度开发开采出现或大或小的问题,迫切要求我们制定相关的具体保护办法。本次规划安排的重心放在保护重庆市内最主要的一条城市山脉山脊线,即位于平顶山-鹅岭中部的山脊线。相关的具体保护办法有控制开发建设力度,严防对山体地貌植被产生损害的行为,把握好临崖建筑设施的高度与尺寸,避免了危险建筑之间的相互连接遮挡山脊线,在山脊线周边的建筑群应该使用相对和谐的灰冷色调,以达到与山体相容的效果。
现阶段城中山脉之间缺乏较为明显的分界线,山体周围的开发开采建设随意泛滥,,山麓附近地区被严重蚕食。采用划定山脉管控线,对关系到城中山体与周围地段的开发建设行为进行严格的管控和引导,以确保山体边缘地区的合理开发,使得城中山脉的独特面貌能够得以保留。由于管控力度与引导内容的差异,城中的重要山脉被划分成两个层级的管控线,称为城中山体保护线与协调线,通过划分层级的方式确定规划建设要求。对于重点管控地区开发建设强度、建筑面积与开放空间,确保市民能够畅通无阻的看到山体。除此之外,还需要在城市内部设立眺望设施。在城市建设范围内,低视点的位置,参考市民活跃区,能够眺望山体以及功能性建筑原则,确定五十处左右的城市眺望点,使得市民能够方便地欣赏到山城之美。
二、针对城市山水景观规划和设计的“游山”方案
除了之前讲的“身处山中不见山”,对于市民们而言,更大的困扰来自于有山难游山。工作事务繁忙,缺乏休闲娱乐实践固然是不可否认的原因,游山设备的不足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人们只有走入山林,亲近山林,感受花草鸟木,才是原始乐趣所在。
为了方便居民们临山望远、休闲娱乐,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完善设计,修复原有登山步道,开辟新的登山途径,总共计划设计步道三十六条,使得登山游客有更多的方式亲近山林。
联系山脉周边功能区域的划分,调整城市交通建设,尤其是公共交通工具、步行方式与自驾方式的相互衔接,合理安排城中山脉的出入口,设计时预留出停车空间和活动区域,方便游山者停留。在山体的内部,山城步道应该根据山体坡度,随坡就势,串联起山中主要景观与历史遗产,根据具体景观设立眺望点与休息区,做好文字提示标牌,步道两侧应以种上本地树种,给登山者提供休息、纳凉的空间。
三、针对城市山水景观规划和设计的“品山”方案
山水之间,有多少诗意流转。青山绿水不仅仅是简单的实体物质,它们的存在也是为我们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安身之处。诗人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宽广博大的胸怀。宋朝郑思肖“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竞陆沉?”表现了伟大的爱国抱负,无不都是借由描山述水来表现抒发的。这种天然质朴的生活哲学来历悠久,同中国文人学者的山水万物情结密切相关。但是如今,这种自然的生活哲学开始慢慢变得模糊混乱,就是因为我们被生活压力压迫着渐渐远离了大自然,与青山绿水隔绝开来。换句话理解,远离了山水的人们,开始变得更加的浮躁、嘈杂了。也许只有登上山顶,眺望远处,俯瞰脚下,感受“一览众山小”的气势,才能找回我们最初的理想。城市内部的眺望系统是提供给市民望远赏景的设备工具,市民可以通过眺望系统欣赏到远处的城市风光,以及城市周边绿林景色,是实现山水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规划周边登高眺远地点与视线之间的连接体系,展现山、水、城三者之间的交流融合。对于城中山脉制高点的选择,关系到城市登高场所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山体之间的视线通畅,山脉制高点是联系城中山脉的重要工具载体。因此,应该合理安排城中山脉制高位置,避免视线被其他高层建筑物体阻挡,保证视线通畅,眺望点之间能够互相眺望。
结束语
山水景观的修复和重塑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就像自然环境的毁坏不是哪一个人一下子就能做到的。要想打造魅力山水城市,更加需要我们进行不断追求与实践。山水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只是一个刚刚开始的起点,显山、至山与感山只是一个大致的规划,在后续实践中还需要更加详细的下级规划与专项规划予以贯彻落实。对于城市规划工作者,这条城市山水规划之路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只有落实好路上的每一步,才会有宽广明亮的前途。城市的地域特色需要继承延续,城市的独有个性需要表现彰显,作为重庆地区的城市规划人员,相信我们有责任、有实力发掘这座山水之城的精髓并加以彰显弘扬,也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座极具山水特色的魅力城市“重庆”定能成为中国山水城市的优秀典范!
参考文献:
[1]邓鹏.张家界城市山水景观风貌规划与设计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9.
[2]张秋雨.承德市山水景观风貌建设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
[3]陈明,马骏.探讨城市山水景观规划设计方法[J].低碳世界,2014,(19):26-27.
[4]崔超.山水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初探[D].浙江大学,2011.